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心经讲记>>心经讲记8

主题:心经讲记8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3:01), 站内信件

  从理论上说,色(一切法也如此)是因果

法,凡是依於因缘条件而有的,就必归於空。

如把因果法看成是有实自性的,即不成其为因

果了。因法的自性实有,即应法法本来如是,

不应再藉因缘而後生起;若必仗因缘而能生起

,那法的自性必不可得。由此,一切果法都是

从因缘生,从因缘生,果法体性即不可得,不

可得即是空,故佛说一切法毕竟空。反之,果

法从因缘有,果法的作用形态又不即是因缘,

可从因缘条件有,虽有而非实有,故佛说一切

法缘起有。可知色与空,是一事的不同说明∶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人於此不了解,

以为空是没有,不能现起一切有。不知诸法若

是不空,不空应自性有,即一切法不能生。这

样,有应永远是有,无应永远是无。但诸法并

不如此,有可以变而为无,无的也可由因缘而

现为有,一切法的生灭与有无,都由於无自性

毕竟空而得成立。性空──无不变性、无独立

性、无实在性,所以一切可现为有,故龙树菩

萨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本经所

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说明此空色不相

碍而相成的道理。经中接著说∶「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这是说∶不但从色的现象说∶色

不异空,乃至空即是色,若从受的现象上说∶

也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

受的。想与行识,都应作如是说。空是一切法

普遍而根本的真理,大至宇宙,小至微尘,无

不如此,即无不是缘起无自性的。能在一法达

法性空,即能於一切法上通达了。



  上面讲菩萨依般若通达五蕴──物质现象

与精神现象空,现象与空寂,是相即不相离的

。这从有空的相对性而观察彼此相依相成,得

二谛无碍的正见,也即是依缘起观空,观空不

坏缘起的加行观,为证入诸法空相的前方便。

由此引发实相般若,即能达到「般若将入毕竟

空,绝诸戏论」的中道实证。上来说∶一分学

者不能得如实中正的体验,於现象与空性,生

死与涅盘相碍,成为厌离世间的沈空滞寂者。

解除此项错误,必须了达空有相即──生死即

涅盘,烦恼即菩提,成为入世度生的悲智双运

。但如滞留於此,不能亲证空性,戏论於「有

即是空,空即是有」,即偏於内在的,即每每

会落入泛神、理神的窠臼,甚至圆融成执,弄

到善恶不分,是非不辨。不知华严经说∶「有

相无相无差别,至於究竟终无相」;中论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

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

切法,无不是空者」。无不从有空相即的相待

,而到达毕竟空寂的绝待的。所以本经在说不

异、即是以後,接著说「是诸法空相┅┅空中

无色,无受想行识」。



  诸法,指一切法。空相作空性解。性与相

,佛典里没有严格的分别,如实相、实性,译

者常是互用的。空相──空性,即一切法的本

性、自性,一切法是以无自性为自性,自性即

是无自性的。色、受、想、行、识,本为世俗

常识的境界,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使

从空有相即的相对观中,超脱空有相待而亲证

无色、受、想、行、识的空性。此空性,本经

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来表示他。

中道实证的空性,不但不是与有相对差别的,

也还不是相即一体的。是从相待假名的空有相

即,冥契毕竟寂灭的绝待空性。这用世间任何

名字来显示,都是不恰当的,在毕竟清净纤尘

不立的意义上,空、还近似些,所以佛典里都

用空──无、非、不等字来显示。然空性是意

指即一切法而又超一切法的,用世间的名言来

显示,总不免被人误解!语言和思想,都不过

是世间事物的符号。世间的事物,语言思想都

不能表现出他的自身,何况即一切法而超一切

法的空性呢空性亦不过假名而已。空性,不

是言语思想所能及的,但不是不可知论者,倘

能依性空缘起的正论来破除认识上的错误──

我执法执,般若慧现前,即能亲切体证,故佛

法是以理论为形式而以实证为实质的。真能证

得空性,是即一切而超一切的,所以本经结论

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此空中无色

等,从相即不离而证入,所以与一分学者的把

生死涅盘打成两橛者不同。佛法的中道实证,

可说是内在的超越──证真,这当然即是超越

的内在──达俗。中国的部分学者,不能体贴

经义,落入圆融的情见,以为色不异空是空观

,空不异色是假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

道观。本经即是即空即假即中的圆教了义。假

定真是如此,那经文应结论说∶是故即空即色

,即色即空才是。但经文反而说∶是故空中无

色,无受想行识。他们为了维持自己,於是割

裂经文,以为前四句明圆教,而空中无色等,

是结归通教。当然,经义是可能多少异解的,

但经义尤其是简短的本经,应有一贯性,不是

随意割裂比配可以了事的。应该明白∶菩萨修

学般若时,观察诸法从缘起,所以自性空,诸

法自性空,所以从缘起,了知空有相依相成,

实没有诸法自性可得;入地才能如实证见一切

法毕竟空性──即根本智证真如,幻相不现。

所以本经首标五蕴皆空,次说五蕴皆空的理由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由此为观察方法而後能得实证的结果∶是诸

法空相┅┅┅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

是佛门中道实证的坦途,切莫照著自己的情见

而妄说!


--
     寻梦的男子  从不放弃等待
     学会将寂寞锁在心里
     夜夜伴着不同的梦  成了相思的俘虏

     在梦的最深处  与久别的记忆重逢               
     因为相信爱  相信梦想                  KGB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84.17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