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ncerlt(迷幻列车)
整理人: burnwall(2003-01-06 21:39:14), 站内信件
|
没想过还可以宿醉。
怎么也记不清楚最后一杯时,是和人碰杯还是独自缀饮。怎么也想不起最后念起的人,是三叶虫还是迷幻列车。大脑里的岩石在风蚀后依然固刃坚砥,每一次抽粟都在暗动中推波助澜,携着虚汗远远蔓延而去。
阳光在涩瑟的空气中徘徊歧路,懈怠地挟带着,汤力水融入伏特加与冰块柠檬苟合的甜剌味,试图出逃。摸石过河的生命不时在睡袋里发出类似爵士嗓音的喘息,左手和右手也都知道,能为自己望闻问切的,无疑只有音乐,
Holiday,当然是,Billie Holiday。我很标准地读了一次:Lady in— Satin
作为Holiday最优秀的专辑,COLUMBIA(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1997年再版的《Lady in Satin》的文案上这么提道:“Lady in Satin was Billie Holiday penultimate studio album,at once a testameng to her sigular interpretive artistry and a chilling portrait of an artist living on borrowed time”。( Lady in Satin是Billie Holiday倒数第二张录音室专辑,作品立即证明了这是一个非凡的艺术作品,同时对于艺术家令人心酸的心路历程的描绘,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想必,这并不言过其实,想必,在某个JAZZ时间界面上会有泌入心涧的渭叹与自己相遇。想必,Holiday短短的44年人生也会在此处凤凰涅磐。
不知道Billie Holiday宿醉后会不会依然遁入JAZZ的温存,在红茶的温暖下不假思索地歌唱,在天色变灰前不假顾盼地朝前,在心灵关闭前不假顾虑地沉没。
“Time and time again,I say I need you,Time and time again,I went away”, Holiday总是在你需要被刺痛的时候来这么一下,所以歌声刚启齿的一句——I `m A Fool To Want You,让你怎么样也辨不清,是在责备自己还是埋怨对方,其实会知道的,是自己无力抵抗重返曾经的诱惑,哪怕只是虚拟。
很容易发现,窝在家里,就是在剪接着各式各样的回忆,并为之配乐。
百无聊赖是一种错综复杂后的冷静,我甚至察觉自己的嘴角不经意地挂着一丝狡悸的笑容,在一屋暮色中变得干脆。我想这与唱片封套上Holiday凝思淡锁眉的表情,一定迥异十分。原来玩味自己是如此之生趣,就象静观天空那随气流不断挪变的云朵一般,似曾相识又带点陌生,遥远间,以为就真的顾望生辉、紫霞满天了。
或者说,这象JAZZ的主题变奏,回归在一片激烈的华彩后。
Billie Holiday的歌声将屋子里的所有,煎煮得忧温郁糊,合上眼睛、合上思想、合上累赘的身躯、合上决堤的感伤、合上架空的笑容。
我明白,是在,努力猝醉。
---- 牛B是牛B者的墓志铭
傻B是傻B者的通行证
终有一天,我们什么都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