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基督教(Christentum)>>基督教(Evangelische Kirchen)>>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理性>>[John Chen]信仰之路

主题:[John Chen]信仰之路
发信人: jidian()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8:55:10), 站内信件
信仰之路 

作者: 陈约翰 

最初发表: 活水泉BBS 


有位朋友问:“我可否将圣经所记当作symbols,而非客观 
真实的事物?我同意圣经的许多教训。但是受了多年的马克思主义的 
唯物论教育,很难接受上帝的存在是个事实。如果我们可以不谈上帝 
存在不存在,我今天就信教。”结果我们同意,成为基督徒而不相信 
上帝的存在是定义上的矛盾。 


我们可能通过几种途径来考虑基督教的信仰。最普遍的是“实用主义 
”者的途径。他们对宗教的态度是很现实的: 


    1.过往有许多中国人撇弃基督教,因为它被看为 
      是侵略中国的西方帝国主义的工具。宗教被看 
      为是当权者统治人民的工具,麻醉人民的鸦片 
      。一般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会妨害中国的进步 
      与现代化。 


    2.如今大家对基督教的看法却大大不同了。许多 
      人相信基督教可以救中国。它提高人权意识, 
      有利于民主运动,甚至对经济发展也有好处。 
      这种“实用主义”的信仰态度也相当程度地影 
      响了基督教会的传福音的方法和活动。 


前面所提的那位朋友正面对著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确实被基督教的一 
些教训所吸引。但要成为基督徒,就必须面对“思想改造”,全盘检 
讨他的思想和知识的体系。他很清楚地认识到他正面对一套与唯物主 
义世界观截然不同并且彼此矛盾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如毛泽东所说 
,“世界观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改变。”因此对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来说 
,这信仰之路是极其艰难,甚至是痛苦的。 


我们对基督的信仰面对著两个很重要的议题:科学主义和多元化精神 
。信仰是反科学反理性的吗?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否强调有绝 
对真理的信仰?又如何可以在多元的相对中认识绝对的真理?如果无 
法肯定真理的绝对性,讨论“绝对的真理”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就 
这两个议题稍作讨论。 


一。理性与科学 


    一般具有唯物论世界观的人认为现代科学已经将宗 
    教,特别是基督教淘汰了。或者是认为科学与宗教 
    信仰是对立的两码事。理由是: 


    1.信仰宗教是不科学的,基督教是一个宗教。 


    2.“信心”是不科学的。科学讲究的是客观可见 
      可摸的证据。基督徒信的上帝和人的灵魂既不 
      可见,又无从在实验室里测量。如此相信是不 
      合理的。 


    3.圣经是不科学的。许多圣经中的主题都与现代 
      的科学知识矛盾。诸如:世界的创造,生命的 
      起源,童贞女感孕,死人复活,及其他的神迹 
      。 


    4.在历史中的基督教会反对科学研究,而且常被 
      证明是错误的。例如:哥白尼,伽利略,等等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认为是已被证明的科学事 
      实。 


    5.基督教会的“官方立场”及许多基督徒的态度 
      经常是反理性和反科学的。 


    6.基督教与圣经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早被现 
      代科学淘汰了。 


许多人已经著书立论讨论以上的问题。本文将著重在讨论科学在认识 
真理的途径中所扮演的角色。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自五四运动以来接受 
了科学主义的看法。他们相信“科学万能”: 


    1.一切现象都可被自然科学解释。宗教只是无知 
      的产物。现代科学的发展已显露宗教信仰的不 
      足为信。 


    2.一切的存在物都是原子碰撞的结果。并无所谓 
      创造的目的,计划;也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 


    3.科学方法是求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也只有科学 
      知识是正确的知识。 


    A。科学的定义 


    一般人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应用科学,基础科学,科学的通则,以及科学的哲 
    学。 


        1。应用科学。现代科技的惊人成就使人 
        相信“人定胜天”。科学可以改造自然, 
        造福人类。因此否定了基督教。 


        2。基础科学。也称为纯粹科学。其目的 
        是为求知,要探究自然界物质现象的真相 
        ,明白一切事物之所以然的道理。其任务 
        、态度、和目的就是求“真”。范围包括 
        了数学,物理,生物,及地球科学等。 
        有些科学家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哲 
        学与宗教都当被废弃。也有许多科学家愈 
        深入研究,就愈相信一位创造宇宙万有的 
        神。 


        3。科学的通则。这是指科学家所用的, 
        或可说所遵守的,一套完善,慎思明辨的 
        求知方法。也称为科学方法。这套方法现 
        在也被用在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广 
        泛来说,科学方法有三大步骤: 


        观察事实: 
            自然现象 
            人为实验 
            社会现象 


        推衍理论: 
            陈述最简明 
            包括最广泛(牛顿定律--相对 
                论--量子力学--混 
                沌现象) 


        反复证明: 
            理论要经过客观事实验证,方能 
            成立。一个理论按其验证阶段, 
            有不同的名称: 
            假说--原则--理论--定律 


        4。科学的哲学。这是更深一层的讨论: 


            应用科学方法之前,有什么基本 
            的假设或前提? 
            科学所求得的知识与实际的客观 
            事实是如何关联的? 
            科学方法求知的领域有没有限制 
            ? 


    基于“科学”一词的不同用法,它代表了不同的精 
    确度。机械工程的精确度和古生命科学的精确度肯 
    肯定有极大的差距。我们常常不经意地将科学知识 
    提升为事实的真实本体。我们必须经常被提醒: 
    科学知识只是我们对事物本相的理解,或作解释事 
    物的蓝图,而不是事物的本体。这样的提醒也适用 
    在我们的神学研究方面。 




    Dr. Richard Bliss 劝导我们将 
    科学分为两大领域: 
        运作科学(Operation Science) 
        和起源科学(Origins Science) 
    他说: 


        运作科学是研究事物如何运作变化。科学 
        家可以观察,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再加 
        以测试“假说”的正确性和准确度。研究 
        事物起源的科学家也可以观察和收集资料 
        ,例如:星球和化石。他们也可以对事物 
        的起源作出相当合理的猜测。可是他们无 
        从对史前的事物作重复性的实验... 
        虽然科学家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关一般 
        史前的资料,但他们无法给予如同现今事 
        物一般肯定精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 
        料想某位科学家的哲学和世界观就影响了 
        他们的结论。(Lester 1994) 


    B。科学研究的前提假设 


    所有的科研都建立在一些前提假设上。这些前提常 
    被接受为“真理”,有些人甚至并不自觉已经作了 
    这些假设。其实基督教的信仰是受到许多科学证据 
    的支持,也为科学家所作的假设提供了非常合理的 
    理论基础。 


    这些假设是: 


        1。宇宙中存有可被客观研究的事物。我 
        们所处的大自然是有秩序的,而这秩序有 
        其“一致性”。 
        2。大自然的秩序恒常不变。 
        3。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关联性。 
        4。人脑中的活动可以正确地反映外在的 
        客观事物。 


    若没有这些假设,今日的科研就无法进行。这些假 
    设是被科学家接受为不证自明的真理,无法用实验 
    证明,只有凭“信心”接受。 


    我们若从基督徒的世界观著手,相信一切的存在物 
    是来自一位全能全知的上帝,是上帝的精心杰作。 
    人又是安著上帝的形象造的,这些假设就显得那么 
    自然合理。 


    今日最先进的科研常常是由许多组的科学家合作进 
    行的。个人的研究需要依赖别人的数据成果,无法 
    重复每一项实验,只是凭信心接受。因此有人说, 
    没有信心,就没有科学。虽然这种信心与基督徒讲 
    的信心并不相同,但至少可说信心与理性和科学并 
    非互相矛盾冲突的。 


    C。科学的限制。 


        1。科学只能发现自然律,却不能创造或 
        改变自然律。 


        2。对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如质量守 
        恒定律,科学家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 


        3。自然科学只能研究分析可被重复的现 
        象。那些不可重复的事件和现象就超脱了 
        自然科学的范围了。 


    若有人以为他已掌握了全部的事实,他的科学知识 
    和理论就是事实的全部,他可说是犯了“天真的唯 
    实主义”的错误。 


    Paul Hiebert 指出: 
        并没有绝对客观的知识。一位科学家个人 
        的看法无可避免地介入他的“科学知识” 
        。无偏见的理论并不存在。现代科学是建 
        立在西方文化的架构上,深受西方的社会 
        及心理发展影响。 
        科学并非累积又澈底完整的知识。它经常 
        是几种解释事物的模式竞争的产品。 


    Hiebert 因此劝告我们不要将解释事物的科学知识 
    等同于事物的本体。科学知识不是事物的“照片” 
    ,只是事物的“蓝图”。 


    我们应该拒绝“科学主义”,但不需要丢弃科学。 
    我们应该肯定科学在追寻真理上的贡献,同时接受 
    它在求知领域中的限制。 


二。科学以外的认知基础 


    基督教的知识论建立在两个重要的信仰基础上: 
    人是上帝按著他的形象、样式造的;上帝是真理和 
    启示的主。 


    A。人有上帝的形象 


    人有上帝的形象,因此具有智慧,并超越自然。 


    人超越物,使到认知者与被知物之间产生客观的认 
    知空间。从唯物论的信仰来说,人与物浑成一体。 
    人的理性和智慧是长时间进化和概率的产物。人的 
    理性思维是人脑受环境刺激的产品。真是如此的话 
    ,我们从何肯定人脑的活动真实又正确地反映了外 
    在的实体? 


    庄子羡鱼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 


    人的智慧来自上帝的形象,来自常存的“道”。因 
    此人有知的能力。人的理性是出于上帝的形象和创 
    造。而世界被造为有序的世界,是可被理解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对外在的事物可以有正确可靠的 
    认知。 


    B。人有上帝的启示 


    圣经中的上帝是主动向人启示的上帝。 
    约翰福音一:4-5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 光。” 
    这表明上帝启示的认知与人生命的存在是息息相关 
    的。上帝给人的 启示有四方面: 


        1。在大自然中的启示 (诗篇十九:1-4) 


        2。在历史中的启示 


        3。话语的启示--圣经 


        4。道成肉身的启示--基督 


    C。我们对上帝的启示认知的把握 


        1。理性的更新 


        2。圣灵的教导 


        3。活泼的道 


        4。解经的团契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6.19.28.21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