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d()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8:50:24), 站内信件
|
从『神秘体验』到『悲悯苦难』— 一个不可言说的言说 (五) ——————————————————————————————————
● 悲悯苦难 —— 神秘体验带出的积极入世人生观
於是我们考察各种神秘主义的论述,从神秘神学的言说,到哲学式的言 说,到各种文化不同的观点,到各种宗教不同的神秘体验方式;然後,我们 考察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对神体验的表现:例如反映当代言说上帝全新方式的 『大盗巴拉巴』与『基督的最後诱惑』,探讨爱与饶恕的『悲惨世界』,探 讨人性是非的『罪与罚』,探讨艺术升华的塔可夫斯基电影『安得列.鲁布 列夫』。
此外,我们也可以考察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内涵下的宗 教喻象,看看谈论神秘体验在不同时代社会中站出怎样的面貌。於是我们从 『历代耶稣形象』一书中看到这种时代社会的流变,参与进不同人类处境下 的心灵需求。
最後我们从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看到各种主题的呈现:如『最後的晚餐 』的主题在达文西和丁多列托两大画家笔下不同的终极关怀之呈现,如从哥 雅、梵谷、孟克到卢奥在前後期不同画作中呈现的心灵苦难,如夏卡尔笔下 令人悸动的犹太民族之时代苦难。
於是,我们发现,在这些神秘体验的参与中,我们产生『悲悯苦难』的 意识,积极面对世界上永远有苦难的事实,勇敢迎向永远有好人无辜受苦的 世界,像『罪与罚』的主角一样跪倒大地宣誓永远不渝的热爱。
『悲悯苦难』只是一个神秘体验参与後的结果,本身的对错是非一样是 不可言说的,谁能证明积极入世面对苦难的人生观就一定是正确的呢?然而 ,这是一个经历,更可能是有意义的经历,尝试向你对话:你,愿不愿意也 有相同的参与?而得到相同的心灵终极关怀?
或许我们都得产生类似的终极关怀,才能或多或少维持我们不会被『永 远会有好人无辜受苦』的事实扭曲我们的心灵。
--
基甸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任何不丈夫§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9.75.154.2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