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品酒论道>>『品酒论道-酒令』>>漫话“鱼酒令”

主题:漫话“鱼酒令”
发信人: lovemildseven(了了)
整理人: lovemildseven(2003-01-29 02:40:14), 站内信件
    众人皆知,逢年过节,或平时亲朋好友相聚时,宴请宾寄时,当客人正在饮酒欢乐时,招待高声喊道:“红烧全鱼上来了!”这时,把鱼盘放在酒席桌正中央,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大伙提议喝一杯或二杯,多则喝三杯。鱼尾对着谁,也要陪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客人先动筷表示情意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鱼,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这种民间酒俗称“鱼酒令”。那么,这个酒俗是谁兴起的,有何含意?  

    据传说,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兴起的。 传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兵马抵御北汉的进军,行至陈桥镇时,赵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他把帅帐安置在镇上东岳庙大殿内,吩咐侍卫在大殿内摆酒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鱼来啦!”伴随着宏亮的声音,侍从端上一个大鱼盘中央一条金色的鲤鱼侧卧在沸腾的汤汁里,身上覆盖着龙须般的发丝。这道鱼色香味型俱佳,博得全桌文官武将的一片喝彩声。 赵匡胤笑道:“这是我特意让厨师做的这道菜,还没有起菜名。诸位如有雅兴,不妨为它起个名字好不好?” 在坐的文武官员听他说后,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叫“鲤鱼跳龙门”好,有的说叫“鲤鱼披金纱”顺。赵匡胤目视谋士赵普道:“赵兄,你以为如何是好呢?” 赵普急忙站起拱手,朝大伙笑笑说:“诸位,鱼龙变化,天意难违。以我看这道菜就叫‘金龙腾飞’吧!” 谋士赵普一语即出,满座文武官员皆惊。这时,赵匡胤哈哈大笑一阵,说道:“赵兄是说笑话,请诸位尝尝鱼味如何?” 在座的文武官员都明白这道菜非同寻常,谁也不敢先动筷子,就在这时赵普道:“俗话说的好,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我有个主意,鱼头对着谁,谁就先喝三杯酒,带头吃鱼! 这时,大伙一看,鱼头正对着赵匡胤,就齐声叫好“能者多劳,请赵点检领头!” 赵匡胤毫无推辞,笑着即该端起酒杯,意味深长地说:“承蒙诸位错爱,受之有愧疚,却之不恭。”他连干三杯满杯,“诸位请!” 对着鱼尾的是位主管粮草的文官,明白这是表明心迹的时候了,站起来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点检指向哪里,卑职便到哪里。”说着也干了一杯。 几位对着鱼背的武将也憋不住了,端起酒杯,“这鱼背硬如石,正象我们满身盔甲,当仁不让,也得陪着喝!我们愿意随赵点检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如有三心二意,天打雷劈!” 众人向对着鱼肚的赵普谋士说:“先生满腹经论,妙计比鱼肚里子还多,理应喝一杯。” “好。”赵普也不推辞,喝了一杯,正色道:“赵点检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一身系天下安危。我们愿在他的麾下,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请大家共饮一杯,对天明志!” 大伙高举酒杯,齐声表示:“志同道合,誓死不移!” 赵匡胤见这种场面,心花怒放,满脸笑容,频频举杯,一会儿便喝醉了,俯在案上鼾声大作。赵普便个眼色,大家退出大殿,然后密谋了一番,便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戴他为天子,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   

    实际上,这场鱼酒令原来是赵匡胤为了试探部下心态而精心设计的。“鱼酒令”在这之先是江湖绿林豪杰所用的,成为等级高低、论资排辈的象征。后来流传民间,以助酒兴。主人上鱼时,也有意将鱼头朝辈份最大的、职务最高的或者是酒量最大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喝酒吃鱼。要是有人见了鱼就馋涎欲没,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没规矩和没入过大场面,见识浅。 


----


网易广州社区【品酒论道】版主——了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