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去何处?" 好问题!这是我到目前看到最好的问题!我们这个“宗教信仰”板块若不讨论这 个大问题妄称此名了。不知道斑竹同意否?这是人人必遇的共性问题,咱们遭遇 可有千万种,可死亡却是我们共同将有的经历,盼望有共同语言。 孔老夫子有许多让人佩服的话,但“未知生,焉知死”太有点英雄气短,有逃避 之嫌,不负责之嫌。 人若未知死之何去,如何能活得踏踏实实?!一个学生若未有一生的打算,如何 能忍受十年寒窗?人若无永恒的盼望,人生意义何在? 是的, "生"已经包涵太多太复杂的问题:平民百姓么,油盐酱醋已够烦了;至于 权势豪门,勾心斗角都来不及;也许只有哲学家才会生死的问题。但是,当死亡 的敲门声越来越响,就没有人敢对它漠然之置了。就是愚人、村妇也得象哲学家 一样地去想一想生与死的问题了——生命的意义和何在? 与大家分享<<预备迎见你的神>>
预备迎见你的神
要是你在路上遇见了什么人,你可以选择不理、不睬,这本来就无关紧要。 但倘若你碰到的是你的一个债主,你欠了他的钱,他正想向你讨债,那么,你就 不能装得若无其事了。你在路上要是碰见你的父亲,你就更不能不睬了。 宇宙中(确切地说:在宇宙的背后)有一位神,他创造了你,也深爱着你, 甚至已经赐下救恩要救赎你。假如你与这一位神相遇,你全怎么样呢? 也许你以为你的一生道路走得弯弯曲曲,不便面对这位正直的神,也许这几 十年人杨世中的混浊已使你固有的神之形象面目前非,因此你已不敢直面这位圣 洁的神。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想见你,他向你发出呼召时你不得不迎见你的神 。人要想躲避谈何容易: "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 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圣经·诗篇》139 :7-8) 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可是这审判官是谁呢?我们中国百姓中常有 一句"盖棺论定"的话,意思说,一个人活得怎么样,是好是坏,功过是非,要待 他被盖了棺以后才可下结论,而且这个能下这个正确的"大结论"者不是人,而是 神。"人人都有一死"这是"盖棺","死后且有审判"这就是下"论定"!圣经真理与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还是源头之一? 今天,也许你可以暂时对这位"审判官"不理、不信、不敬拜,但真如果到了 那一天,就容不得你不去面对他,他的眼目如同火焰,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容 地正视他! "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这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维持者对每个人发出的忠 告、或说是警告!他是唯一深知人类过去和将来的神,他也深知人的软弱、危险 和仇敌,他知道人不公开的事,人的罪无论明犯暗作,在他面前都是敞开赤露的 ,他还从开始就晓得人的最后结局,并且他亲自掌管着人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位 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凭着他无限的慈爱和恒久的忍耐向地上的每一个人发 出劝导和命令:"当预备迎见你的神"! 请注意:"你的神"三个字。这位神是"你的神!"有人也许会说,这位神我素 不相识呀!怎么会是"我的神"呢?我心里可没有神啊!是的,你嘴上可以否认他 ,但是在你的内心中,你的良知隐约地会告诉你,你要遇见神!尤其是人到临终 时,身体上许多器官功能渐渐衰弱下去,但是此时心灵是最敏感的。他的良知会 不由自主地催促提醒他一个意识: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正因为此,许 多人在离世时总是感到特别的痛苦、惧怕、懊悔、沮丧,任何时候的情感都没有 此时来得复杂、来得猛烈、来得纯真、来得脆弱…… 有一反对基督教最厉害的人叫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他 曾狂言:"五十年后,《圣经》将成为图书馆一本灰尘厚厚的古书不屑一顾"可是 ,五十年后,说这话的人已命归黄泉,他的住宅被一家圣经公会买下,用作专门 出版发行《圣经》的地方,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在他临终时,感到眼前有一 黑暗在恍忽,他十分害怕那黑暗渐渐临近,拼命用手拒绝它逼近,但他抵挡不住 。伏尔泰惊恐万分,眼睛睁大凸出,张口大喊:"我怕……我怕……"最后还断断 续续地说了一句:"太迟了!"护士小姐吓得魂不附体,从此发誓再也不愿作护士 了。以后若有人请她作临时特别护理,她会先问:"病人是否是基督徒?"若不是 ,她坚决不去。 人必须有迎见神的准备。 生与死,是生命的必然。生与死之间就是人的一生。对生,人无法选择,也 无从准备!对死,人无法回避,也必须有所准备。生命不单是过隙白驹,短暂非 常。而且沧桑多变,极不确定。谁也无法知道哪一天,哪一时辰是他生命的终点 。为此,他明智的话,就必趁早与生命的主宰恢复和好,把生活纳入正轨,合乎 他所教导的法则。这样,任何时候,无论是早晨、中午、晚上,听到那最后的呼 召,就可坦然无惧去见上主的面。为此,"预备"与"不预备"见神的结果是大不一 样,今生的敷衍会导致来世无可弥补的损失!因为真的到了那一天,即使你并不 愿意,但神一定要见你。假如你要请他人代替见神,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某病床上,躺着一位命在旦夕的老人,伸出颤抖的手拉住他那信主的妻子说 :"我知你一直待我很好,家里许多事都是你替我在操劳,你还几次劝我要悔改信 神,我却不理你,甚至还要讥笑你,但你仍替我代祷。现在我快要走了,还有一 件事要请求你,你可不可以代替我去见神"?此时妻子含泪摇头:"什么样的事我 都肯去做,但这件事我实在无能为力,因为神要见的是你,而不是我……" 人所以怕见神,原因在于人与神关系太差,人与神之间存在着种种障碍,使 得人与神交通发生困难。这问题不在于神,而在于人太愚昧和固执,人堕落于罪 中,沉溺于黑暗中还不自知,人需要挽救,但人讳疾忌医,对基督救恩置若罔闻 ,忽略贻尽。对圣经真理心蒙脂油,闭目塞听。但倘若人能放下成见,虚心来到 耶稣十字架下,藉着他流血大功与神恢复和好,那么,人若去"迎见神"的时候, 其感觉不知要好多少倍!因为他与神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地位也随之发生 变化: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圣经 ·约翰福音1:12》 "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圣经·以弗所书2:13》 "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圣经·罗 马书5:9》 人就是因为惧怕"忿怒",才不敢去见神,现在,因为你因信了"神的儿女", 与他的关系不但得到改善,而且"得亲近"了,所以还有什么可怕呢?有谁惧怕见 自己的父亲呢? 死期难测,其中奥理人难以猜明。也许这正是智慧。为了避免人消极地去虚 掷人生,例如有人说:"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参《圣经·哥林多前 书》15:32)又免得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去窜救恩的"空子",去投机取窍。例如 :笔者曾劝一位老人信主,谁知他说:"还早着哩"!我急了,"你已经六七十岁了 ,还早什么呢?"他说:"等到我快不行了我再信。""那不是太迟了么?""不迟, 不迟,你们不是常常说'阿们'么?到那时,我一相信就得救,'阿们,阿们',我 就挨近了天堂门!" 生命归期的不确定性,对某些人则是成了他推诿的借口,死亡在什么时候? 遥遥无期,还早着哪!健康无恙的人用着整日去惦念这事么?于是有人就饱食三 餐,无所事事,反正东方日头一大堆哩…… 但对于那些忠于生命的人,深深明白上主所以不告诉人的归期,乃是因为要 人每日每时都处在一种"紧迫"的状态,生命之弦容不得有一时松懈,时时警醒, 处处有所预备,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如此生命在地上的日子 就增值无限,人不但有责任感和紧迫感,而且每一天都会朝气蓬勃充满斗志,对 生命不会怠倦和怒烦。 "每一天都可能成为一生中的最后一天,所以,你要努力做好任何一件事,包 括小事"!--聂茂《秋日的天空》 一位信主多年的老姐妹告诉我,她每天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而且就是睡 觉时,也都把脱下的衣裤,鞋袜安放得整整齐齐,今天的事她从不放到明天做, 她说,她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句俗语:"今天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着不着。" 在这世间行路时走得踏踏实实,站得堂堂正正,那么,当他迎见他的神时, 他必然显得坦坦然然,抓住和爱惜这短暂人生,过富有价值的生活。因为今生瞬 息即过,故当寻求"永远的生命",为来生作预备。《圣经》指示人应当在这二方 面去"预备迎见你的神"! (1)"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2)"(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圣经·约翰福音》3:3,《圣经 ·希伯来书》12:14) 得到从神而来永恒生命,就是改盖与神关系,人成为神喜悦的儿女,遇见神 时就必不畏惊! 因这属天生命彰显于地上的生活,每一天都为神而活,胜过世俗的种种引诱 ,即便身处浊流,也能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到时,神召见时,就能"无瑕无 疵、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96.112.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