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utzj()
整理人: yvonneh(2000-10-16 01:29:18), 站内信件
|
有一个嗜好----品味诗词。古典诗词以人类一种特殊的语言,为我们展现
了不同年代,不同社会阶层的不一样的画卷。对于中国古代浩瀚的诗词文化海
洋,我最钟情与李白的诗。
李白,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自从他初至长安时太子宾客贺之章赞之
曰:“此天上嫡仙也!”,“滴仙”、“诗仙”就成为李白的象征。李白平交
诸侯、傲视帝王的种种轶事传闻,又为其增添了“仙”的色彩,使一般百姓敬
仰而不能躬行。甚至于他的生死、命名都与“神仙”有关。他诗中所表现的变
幻莫测、天才横溢的艺术风格以及浪漫壮阔、豪放不拘的情怀,更是他得以
“诗仙”雅号的直接原因。
读李白的诗,常被他引入超凡的境界,那种“兴酣落笔摇五岳”的气魄,
壮浪纵姿的特点,使你不由自主地投入他的世界。我以为这才叫作感染力,
这才是成功的艺术。读这种诗,你会忘记语言,忘记诗歌,只觉得是一种感
情的奔涌,滔滔汩汩,忽悲忽喜;有觉得抽象为一种节奏,美妙动听而不可
言喻,忽长忽短,忽快忽慢。还有那种“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
意?......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令我觉得这是
一种“脱离了文字的音乐”,令人如醉如痴;这是放浪于形骸的舞蹈,令人
手额舞足蹈。如风雷闪电,如狂人疾走,直如一支巨杵,搅动你心胸的感情
狂潮。这样的诗,自然是脱口而出,不可雕琢的。任性率直,崇高自然,集
雅俗于一身,形成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何等自然!内涵又何等丰富!这样
的诗,“诗仙”李白何用雕刻,冲口而出,字成绝唱!因此,我始终觉得以
李白赠与别人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概括李白诗歌的艺术特
征很是合适。
从这些特点外化出来,必然就形成了雄奇瑰丽的艺术形象。在结构上大
开大合,大起大落;在意境上阔大雄奇,充分展示空间、时间的无限,造就
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幕成霜!......”的气势。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
李白,就是这样,以他如仙之人如仙之诗,摘下中国古代诗歌星空中最
灿烂的明星,攀登上中国古代顶峰,也以次常将我带入他的仙境,与之同饮
同醉。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1.96.1.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