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yenke(虫二)
整理人: lyl0753(2002-12-31 19:40:23), 站内信件
|
转自:凝海在线 http://www.chsea.com/text/kjfs.htm
风水:传统社会中宗族的生存策略
——粤东地区的实证分析
风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古老的占卜术,后逐渐从术数中脱胎而出,成为一支独立的学说,经过历代的发展完备,到宋代逐渐形成两大流派和体系:江西形势派和福建理法派。“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辈,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一曰屋宇之法,始于闽中,至宋王仍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阴向,阴山阳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 江西派和福建派均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但比较而言,福建派仅传于闽中,用之鲜,而江西派则广泛流传于江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尤其是客家地区流传更广影响最大,因而,风水文化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客家地区有关酷信风水的文献记载比比皆是,清代王之正编《嘉应州志》记载:“(嘉应州各县)惑于风水之说,有数十年不葬者。葬数年必启视,贮以瓦罐。……甚且听信堪舆,营谋吉穴。侵坟盗葬,构讼兴狱,破产以争尺壤。俗之愚陋,莫此为甚”。“粤俗本尚堪舆,嘉应于风水之说,尤胶执而不通。往往因争一穴之地,小则废时失业,经年累月,大则酿成人命,家破人亡。” 类似的风俗在赣南和闽西客家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将客家地区“惑于风水之说”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客家人的信仰、习俗,是肤浅的、表面的,其深层原因则是由于客家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多地少、移民社会等特征)造成对土地、水利、山林等有限生存资源的争夺。客家地区有关信风水、争风水、斗风水等风水活动一则是为掩盖其这种求生存、谋发展斗争的幌子与借口,二则为借天人神灵之神秘力量庇护其多得风水宝地,保佑子孙昌盛发达。于是风水便被赋予一种新的内容与形式,广泛流行,成为客家传统社会中以宗族为代表、组织的一种生存策略。
本文是笔者在广东丰顺县汤南镇和留隍镇的溪北村、九河村以及蕉岭县蕉城镇的田野调查研究, 目的只是想通过粤东客家地区的一些风水事象实例,以实证的分析手段(实证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的前提,有很强的说服力)来剖析风水与客家传统社会宗族生存发展之关联与影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仅是以粤东地区为考察对象,并无意认为风水作为宗族的一种生存策略乃客家地区所独有。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 客家传统社会中宗族风水活动的表征
1、 寻风水、立风水
在客家地区常听说某某姓氏、某某宗族来到某地后,首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好风水、好宅地。
其实,所谓寻风水并不一定真的是找风水,而是找落脚点、寻立足之地。因为当一个姓氏宗族新迁入一地并要得到原居民的认可,首先得有立身置命之地,然后才能谈发展、谈扩张。
事例一:蕉岭县蕉城镇徐姓始祖探玄公精于地理风水,他到蕉岭后,查到多处风水宝地:燕子伏梁、山虾落水、螃蟹形、仙人现掌、醉翁倒地。其实“燕子伏梁”的真形是“帐内夫人”,风水最好。徐探玄不便先占有它,故意命名成“燕子伏梁”,因为燕子居无定所,燕子伏梁是暂时的,一有风吹草动,声音喧嚣便分飞四散,不可能定居。时黄、丘两姓有恩于徐探玄,于是他假装让黄、丘两姓先挑,以示报恩。丘、黄二姓怕子孙不能在此地安居,各选仙人现掌和螃蟹形、醉翁倒地和山虾退水两处风水。徐探玄暗自高兴,乐得燕子伏梁。徐探玄死后,子孙把他葬在该处。此后徐姓宗族子孙昌盛,家业兴旺。
事例二:蕉城徐姓始祖徐探玄刚到蕉岭时,想要东山这个地方,即“仙人现掌”。他就对同年丘姓说:“我想在东山做个房子,行不行?”丘姓的老婆懂地理,认为不行,她对丈夫说:“徐探玄这个人很厉害,如果答应他的那就不得了。”于是丘姓不同意 ,结果徐姓也没办法,就在北角铺开基。假如徐姓在‘仙人现掌“做一个房子,以后这整个地方就是徐姓的。
事例三:丰顺县留隍镇九河村郑姓传到第3代时,其先祖既不做生意也不做官而发了大财,原因是找到了好风水。传说3世祖婆太到锦江边挑水,经常有一匹白马来喝水桶里的水,3世祖婆太回来告诉丈夫。3世祖便叮嘱她,如果下次挑水时白马还来喝水,就将身上的围裙披在马身上。3世祖婆太依言而行,后白马跑走,围裙掉在今郑氏家庙处。3世祖认为这个地方风水,便在此建祠堂——展思堂,从此人丁旺盛。
2、 斗风水、破风水
宗族之间经常发生争斗,不单客家如此。但客家宗族常常不是使用武力,而是用所谓的风水巫术去克制对方。
事例一:丰顺县留隍镇溪北村张姓的土地很多,当时溪北的土地差不多都是张姓的。张姓曾救过许家的祖先,续了许姓的香火,并送予许姓不少土地,但许姓反恩将仇报,逐步挤占张姓地盘,最厉害的就是霸占张姓的祠堂。张姓祠堂所在的地方因象一只大鹤,故称“鹤地”,前面又有一溪流,按照风水上“水即为钱财”的说法,张家因此会富裕有财。许姓便派人在晚上将这条溪流改流,不让溪水流到张姓祠堂那里去了,而是流往他处。又在张姓祠堂后面修一条很宽的路。祠堂后面修条路等于斩断了这只大鹤的脖子,张姓风水因此被极大地破坏,于是便逐渐衰败下去了,被迫迁居外地居住。
事例二:丰顺县汤南镇罗姓,其龙上古寨东门对面原为黄姓,传说当年村中有一株大榕树。风水师说,榕树长越大,对龙蛇越不利。所以龙上古寨的人就想心事,派寡妇挑水去浇榕树。并传言浇了榕树罗家才会发展兴旺。黄姓人认为,既然榕树兴旺对罗家有利,就干脆破掉它。黄姓风水本为鹰地,鹰会吃蛇,而榕树被砍,鹰所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了,鹰就跑了,则对蛇的威胁亦随之解除,蛇地亦日见兴旺起来。当时黄姓估计有几百人,以后就迁到揭阳榕城。
另一种传说:黄罗一同到汤南,黄且是罗家仆人,牵马的,后来变成仇人。黄姓到汤南后骑马,到处找风水。有了好风水,占据了大片土地,龙上古寨周围八成土地是黄家的。黄氏宗族发展较快。而罗家未占风水的优势,土地也少。罗家的祖祠是蛇地。黄家的祖祠是鹰地。鹰地前有一株大榕树。后来有一位风水师教罗家的老祖母,请族内的寡妇挑盐水去淋黄家的榕树。本来榕树有水自然生长快,黄家见罗家有人挑水去淋榕树很高兴。但榕树每天被人用盐去淋、浇,不久就枯死了。黄家知道罗家有意破坏风水,只好退让,慢慢外迁。
事例三:蕉岭县城的燕岌山有一风水宝地燕子伏梁,是徐姓的。燕岌山顶有一座小宫,并装上铜钟。这是浒竹刘姓人做的。原因是这样,刘姓人听说徐姓的风水称“燕子伏梁”,那么一敲钟,惊动燕子起飞,那么徐姓人便不能在本地立足,“制其风水”。殊不知适得其反。燕子伏梁其实是“帐内夫人”,就是在帐内裸体伸开两腿的夫人,坟穴中间是阴部,所以葬坟时田氏骨放中间,坐正位,才主人丁旺盛。帐内睡着的夫人,被钟声惊醒,精神奕奕,格外有劲,刘姓人的钟声越响,帐内夫人精力越旺,刘姓人并未克死徐姓的风水,反而使风水越灵,徐姓人丁兴旺。另一说是县令胡会宾懂地理,认为徐探玄很厉害,要赶他走,考虑到“燕子化梁”形似燕子,怕钟,钟响,燕子就会飞走,于是他做了一个庙,庙里放一口大钟,结果中了徐姓的计,因为“燕子伏梁”实际上是“帐内夫人”,钟一响,人就醒,越敲人越精神,人丁越盛。
3、偷风水、争风水
事例一:溪北村有一地名叫蛇地龙,原为罗姓祠堂所在地。“蛇地”一名如何而来?据说;罗姓祠堂里有两块大石头,一块在祠堂正门,一块在祠堂旁屋床底下,很像蛇的眼睛,人称蛇眼。祠堂前有原有一条溪流,环绕着祠堂,为蛇的舌头,祠堂后为山势环绕,为蛇的躯体。罗家祠堂前的这条小溪里有一块大石头,为一头黄牛精,头朝向许家,尾朝罗家。黄牛精白天躺在溪流里,晚上就变成一只牛精起来吃许家的禾苗,却屙屎在罗家。在旧时人们的意识中,认为凡神灵之物拉撒的任何东西均为宝物,所以罗家人多且发财。许家后来请来地理先生,用铁锤将石牛的头打烂。从此再也没有发生黄牛偷吃禾苗的事情。许姓进一步将罗家祠堂前后溪流改道拉直,意将蛇的舌头弄坏,然后又趁夜黑将其祖先的骨骸埋于罗姓祠堂后的山腰上。一开始没有做土堆,只是埋在地下。结果罗家就认为许姓侵蚀他家祖地,就告之官府。官府派人察看,许姓说他们的祖先早就葬在此地,这地应该是他们许姓的。挖开一看,果然有许姓祖先的骨骸,这场官司前后打了18年,最后以罗家的败诉而告终。罗家输了官司,卖了不少田地,以后逐渐衰落下去了。因在蛇地山腰上做风水,等于斩了罗家的龙脉,故许姓称此地为“蛇地龙”。
事例二:溪北许姓10世祖子贤公墓葬地名丝线吊金钟,为杨家墓后头顶面左上角,坐庚山兼酉向甲卯,坐毕宿原八度,后土龙神癸方,正面向大溪水艮水朝来,故名曰:“丝线吊金钟”。此地穴原本为杨家的风水宝地。后被许姓看中,于是有五百银元买通杨家任用的风水师,让其对杨家谎称此地对杨家不利。于是转让予子贤公,用以为他自己的坟地。按照风水上的要求,经金在外,坟后须填土一丈二尺。但因子贤公的五个儿子偷懒,填土不够,因此造成分房不均,于是第五房失传。
更有意思的是,客家宗族不仅为求风水而争斗不休,而且还有偷风水的事例。
事例三:汤南镇罗姓7世竹严请来名堪舆师选风水做5世祖坟。堪舆师找到马地,说这是渴马饮泉,好风水。竹严认为马尾戏珠风水好。主客意见不一发生争执。主客商量,晚上在两个风水地各放一盆花,至天亮时,开花者为吉地。不料天机泄露,这段对话被罗姓仆人黄姓听见。子时一过,黄姓预先跑到两地察看,发现渴马饮泉的花先开,就进行调包。次日,主宾双双到现场察看,发现马尾开花,马地未开花,堪舆师愤而离走。后黄姓向主人竹严提出,想要马地做祖坟。罗家认为黄仆一向忠诚老实,既然有此孝心,就把马地让给黄家。黄家做马地风水后,第二代出举人,第三代就做户部主事,人才辈出。
客家传统社会中诸如寻风水、争风水、斗风水、偷风水等等事例,并不是单纯的风水活动,除了为求所谓的吉穴宝地,荫庇子孙繁衍昌盛外,另一个更大的、潜藏的目的则是获取土地、水利等生存资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劳力、资本是生产的三要素。在传统社会里,对于宗族、家庭乃至个人而言,劳力是生存的根本,土地则是生存的基础,有与否、多与少,其意义之重大自然不言而喻。因而可以想象的到,在风水掩护、笼罩下的争地、争水等活动对于客家传统宗族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