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n-lon(雨神*飘絮)
整理人: lovelygirl_530(2002-12-30 14:34:26), 站内信件
|
双 髻 云 海
仙公山(双髻山),海拔高758.5米,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北部的第一高峰。山上山下,温差5 ,每逢春夏二季,东南海风袭来,云雾缭绕,远眺双髻,在云雾衬托下,朵朵白云浮动遨游,或盘恒山巅,汇成一片云海,汹涌翻腾,一团团云雾,在壑之中升腾,宽阔似海,轻柔如丝,造成瞬息万变之机。当缆车上行了一半,忽而进入云中,给人一种飘然欲仙之感。观日台、双髻顶等奇崖怪石,在云海中时沉时浮,若隐若现,犹如沧海中的神秘岛。大小髻在云海中踏波逐浪,倒海翻江。变幻莫侧的云山雾海,似乎赋予仙公山新生的景观。远处,云蒸霞蔚,象一群惊散的羔羊,紧紧地依偎?狮峰、恋恋不舍,不肯离去。构成了幅幅十分美丽、壮观的双髻云海美景。
双 龟 听 法
仙公山的狮峰上,有二处呈半圆形的山形和石形的峰峦,像两只把头伸出的石龟。 传说,此两只石龟,原是山下荷潭中的两只"百岁龟"上山来的,为的是到丰山仙洞偷听九仙在学经法,以增加灵性,并每天听完布施佛法后,才返回水中。天长日久,水龟逐有神色,成黑神之精,有灵性,能知存之吉在狮峰上,再没有回到荷潭里去了。 如今,狮峰上两只石龟的神态,仍然和原先聆听九仙讲经时一模一样。
禅 鸡 冢 碑》
禅鸡冢碑 五因山人林如源记
丰山峭雄为泉北镇。客有携白鸡来谒梦者,禅师宗鉴戒律精严,苦祈放生,客因施于岩。师受以三皈后,每闻讽轻声,即对佛伏听,讽毕,乃出游。客或投遗腥,辄去。如是者数年,崇祯庚午中秋中秋,端伏佛前不动,就视,则坐化矣。昔远公有听经鹅,永宁院有坐化鹊,东林寺登于碑碣,陈后山著之,谈丛谓其有佛性也。由今以观佛性更备,既瘗岩左,佘表日禅鸡冢,尝阅韦叫武鹦鹉舍利塔记,于令甚有合也,故仍勒其事于石。师尝畜牝牡二犬,亦不茹血荤,十年无风合孽育,并一时异事云。
庚午腊月自毫庵居士张瑞图书案:碑石为花岗岩,分四段,名长180厘米,宽37厘米,原嵌置白水岩寺南、北两面三刀墙。岩寺重修后,似建碑亭安轩。碑记撰书人张瑞图,字无画,又字长公,号二水,别号白毫庵居士,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兵第三人。晋江霞行人。为明代大书法家,历官司建极殿大学士。
碑记作者林如源,字维清,别号五因山人。明晋江岭后(今马甲暗林)人。少孤,励志好学,博览经史,精诗赋,著有《五因闲抄》、《纲目集要》、《史评》、《八闽名山川志》、《掇名志》等书,与张瑞图、何乔远交往甚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