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eric1180(长风几万里)
整理人: kinman(2002-12-28 23:34:09), 站内信件
|
看到了今天的报纸说广东本地的流行乐已大不如前,没有了当年的气势,也流行不起,没有好的歌手等等。
实际上,作为我们年轻一代,听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流行乐了,然而作为我们广东这一个前沿的地方,拥有着那么多的新潮一代,为何偏偏就却沉寂了?人们常听到的都是港台的歌呢?
其实我想主要是商业操作的问题,也就是当为歌手制成大碟之后,销售是否理想,能否为其带来可观的收益。所以又演变成了一种商业经营。不理想的业绩却又让投资者却步。从此循环,做得好的则更好,否则越来越差。
这其中我们又缺乏了这方面的经营人才,如何让一个歌手红起来?让他的歌曲流行,碟子畅销。这种操作还没成熟,有的只是急攻近利,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当成绩不好时就怨盗版。
一个成功的计划不可能马上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所以只要计划是有希望的是实际的,那就不怕投资了,可是看看本地的乐坛,在有资金情况下不会运用,到了没资金的情况下就说没资金无法成功,可是有没有想过如何去学习外面成功的包装,好的推广,市场的定位?且看看一直以来的表现:
一、一直没有一个有外型的偶象派歌手
年青人要的是偶象,为了偶象他们可以花钱买一切有关偶象的东西,毕竟心灵还是空虚,如果歌手不是型男美女,相信就没有多少人去追了,可是当他到了一定年纪后他就不再崇拜了,那个时候就听一些有唱功的歌了,可是当他年轻时所喜欢的风格也通常成了他日后的心头好了。
二、没有一个好的计划让他多面对群众
为了让歌手流行,就要多见人,多让歌迷见到他,见得多也就喜欢,就象亲人见面有亲切感,于是电视电影电台歌迷会无处不去,只为了让人们接受这个偶象。可当年本地乐坛的那些歌手只不过是偶尔露一下面,高高在上。今时今日还有谁记得他呢?多见他的人多听他的歌,不流行也会流行了。香港的唱片公司总是和DJ打好关系,多播他们的唱。
三、找不出一个好的作曲家
一直以来本地的流行乐总是有一种俗气感,是一种美声和流行的混合体,不好听一点就是半唐番,流行一定要让大家都在卡拉OK能唱,易上口才能流行。
四、价格也总是那么不实际。
总是说盗版抢了市场,可是如果价钱相宜,谁还买盗版。新品上市当然要先去推广,打好了群众关系再赚他们的钱。
所以当年的歌手成名之后人们总是记住了他的成名曲,之后出的碟的歌曲想来已没有多少人记得,现在可能连他的名字也忘了,这就说明了一点,实力是有的,却不懂得运用而已,总以为成名就万事大吉,一本万利了,教他如何不没落?
看看香港,一个那么小的地方,却有那么大的唱片公司,拥有那么多的歌手,虽然也大不如前,可是他们并没有我们的没落,而是努力地去做,因为这是一个赚钱的项目,虽然新一代的偶象都是靠家族里捧起的为主,但是如果是赔本生意,相信没人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