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秦腔秦韵>>〖秦腔系列〗>>推荐-秦腔 定义和形成

主题:推荐-秦腔 定义和形成
发信人: hfl_258(独醉)
整理人: hfl_258(2003-03-23 10:52:38), 站内信件
秦腔 
  通称“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名“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桄桄”声)。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古为秦地,故称“秦腔”。 

形成 

  相传唐玄宗曾专门演唱的梨园,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是陕西民间乐人,秉性慷慨,所作《秦王破阵曲》,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安禄山叛乱后,梨园子弟各奔东西,“秦腔”遂与民间乐舞结合,形成民间“秦腔”。其后,秦腔受宋词、元曲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美。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秦腔“西调”(同州梆子),作为军戏演唱。清乾隆年间(1736--1795),秦腔流传于至北京:“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秦腔开始盛行,足迹几遍全国。在陕西省内,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秦腔,又称东府(同州)等地,唱腔音调与山西蒲州梆子近似。西路秦腔,又称西府(凤翔)秦腔,流行于陕西西部凤翔、宝鸡、岐山、眉县、陇县一带。南路秦腔,又叫“汉调桄桄”,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地区,由老秦腔向南流行演变而成。中路秦腔,以西安为中心,又称“西安乱弹”,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东、西、南三路秦腔均近衰亡,“西安乱弹”起而代之,流行于陕西各地,表演形式朴实、明快、夸张性强。秦腔与京剧有过密切的关系,京剧的主要曲调“西皮”,就是渊于秦腔。可以说,秦腔是京剧的母体之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