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gjia1229(【☆朝三暮四郎☆)
整理人: doue(2002-12-25 18:34:06), 站内信件
|
昨日下午,成都市规划局举行“提升成都市城市形象研讨会”,来自省市各建筑、设计、规划方面的专家,以及交大、美协的学者就如何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讨论。
专家指出,成都市的城市形象面临十大问题,这十大问题包括环卫、建筑个性、户外广告和店招、堵车等,严重影响了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成都市作为西部重镇的形象,必需加快解决。专家认为,未来的成都城市形象应体现成都城市性质,以现代化、特大城市为基调,体现历史文化风貌,鼓励多样化。成都市规划局总结认为,目前的成都城市建设存在十大问题:
1、环卫问题突出,市民素质还需提高。灰尘过重,建筑工地过多。2、建筑个体之间存在大量不协调因素,如色彩、形式、布局等。3、户外广告和店招问题突出,总体上太多、太滥。4、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城市设计指导,如道路、道灯、护栏、路标、电话亭等都存在形象方面的问题。5、开敞空间不足,已建成开放空间有些也缺乏精心的设计。6、建筑材料较为单一,一些低劣建筑材料的使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7、户外雕塑缺乏统一规划和城市设计指导。8、一些临街的围墙和防护栏影响城市形象。9、堵车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形象。10、大量未脱裙的旧建筑影响形象。
12思路提升形象
为提升成都城市形象,规划部门有关专家提出12条建设新思路,请参与研讨会的专家进行讨论。
1、以特大城市为基调成都城市形象应体现成都城市性质,以现代化、特大城市为基调,体现历史文化风貌。因此成都城市形象应鼓励多样化,体现对多种文化的包容。同时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和地段体现成都历史文化特征,并在规划的历史地段,切实保护和塑造好传统形象。
2、增加开放空间有效控制和降低中心区城市密度,增加开放空间,继续在建成区建设一批小广场和小绿地。
3、环境问题长远考虑积极研究中心区环境改善的长远问题。
4、重点地段全面整治对城市重要道路,人流集中的区域和重要交通进出口、车站、机场等地段进行重点整治并编制整治规划,整治内容应包括:立面、色彩、广告、店招、铺装、小品、绿化、护栏、路灯、天桥等,同时还应增加文化内涵。
5、有效控制建筑工地加强城市管理,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活动,有效控制建筑工地和开工量,控制尘埃。
6、规范广告店招对重点路段的广告和店招进行全面整治和规范。
7、建设项目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加强建设项目的专家咨询工作,提高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8、控制不良建材的使用鼓励建筑外装材料的多样化,鼓励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同时控制不宜在市内使用的材料。
9、提高环境艺术的内涵加强城市环境艺术工作,编制城市户外环境艺术规划,提高环境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10、拆除护栏和围墙对重要地段沿街建筑的围墙和建筑防护栏进行整治,建议拆除防护栏,拆除围墙,确实难以拆除的也应进行美化处理。
11、让旧城道路形成网格加强旧城道路整治,使旧城道路形成网格,有效组织单向交通,有效提高旧线公交服务水平。
12、坚决实施脱裙工程对于重点地段尚未脱裙的建筑应采取坚决措施,实施脱裙工程。
专家进言说“形象”
提升形象用“减法”(朱成美术家)城市形象塑造应采用“减法”,减掉其中伪的、模仿的、假的东西,假的民俗、模仿别人的都应该减掉,作到尽量的净化。
利用法规来控制(刘家琨家琨事务所)城市形象应用具体的法规来控制,只有法规才能很有效地使一个片区完整统一起来。
形象提升应“有序”(市规划院郑小明市规划局尤小林)城市形象的提升不能盲目和急于求成,应尊重城市生长的自然生长期。不能采用“饲料”催肥的方式进行,应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应有自己的“特色”(刘启芝省建筑设计院)不要一股风地搞欧式、搞后现代,中国的建筑应有自己的特色。在改造中更注重多元化结合,分段、分区形成一种统一风格。
广场建设要体现本土文化(应经华省规划设计院)作为城市外空间的绿化广场建设,一定要有具体要求,在选点上要作到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定位、定主题、有序,充分展示本土和本地域的文化主题。
人民公园完全可以打开(省建筑设计院专家)作为城市中心绿地的人民公园,五六十年代还可以透过围墙看公园,现在全部被包围起来了,只要下决心是完全可以打开的。展览馆后面也修了不少东西,最好也能拆掉,搞绿化。
城市色调应沉稳(刘家琨家琨事务所)成都市的城市色调应注重沉稳,不应过于追求鲜艳和靓丽,建筑不是时装。城市雕塑能不用不锈钢就最好不用不锈钢,它不能区分新和旧,不能让时间渗透到雕塑中去。
要畅通先治路(张为宪市建筑设计院)城市畅通工程只有严管是不够的。对那些挤占道路而又多年未完工的高层建筑该拆的就拆掉,至少得把人行道还出来。中小街道应彻底整治,硬件到位了,道路自然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