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kezy(大无)
整理人: ybjing(2004-01-13 21:13:26), 站内信件
|
广州开往沈阳的T92次列车上,我只坐中间的一程,长沙到武汉,为时三个半小时。
车厢里很空,我一个人占了四个座的一个空间。由于列车中途不停靠,意味着这三个半小时将无人打搅我的清宁。
打开手提电脑,慢慢地敲下身后这72个小时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三天前的下午四时,到达这个城市,到今天的下午四时,离开,刚好整整72个小时。
三天里,这个城市的上空始终笼罩着一层浓郁的灰,象结着一层褪不掉的疤。
拖着行李和YIN一道走在去往火车站的大道上,忽然间有种似曾相识的滋味。
是的,那是在那个古城西安,天空如同一辙的灰,街上不断扬起的灰雾不时地迷离着我的眼。胸口浓浓地堆积着一种情绪,离别的愁怅,淡淡的忧伤。
所不同的是,上次是我送她,这次是她送我。
那次西安之行,是一个记忆里所从未到过的高度。我们相约在那个我们共同喜欢的遥远城市见面,同时也是冲着对那个城市久远的历史与人文的精髓而去。那之前,我们仅仅是在网络上相识却并非深交的朋友。那一次的相约,成了记忆里最美好的回忆。从未奢望在网络里寻找现实,但不经意间就拥有了。
那日斜倚在床头看我带着出差解闷的韩剧长片,闲暇时扭头看端坐在电脑前十指乱舞的YIN,忽然间有种时间错位的恍惚。似乎我们并不是之前只有过两次会面,靠网络维系的网友,而是相交多年,彼此熟络的老友一般,和谐,自在。
网络是虚拟的,所幸的是我并不只存在于网络。网络如今对我来说,已是可有可无了,然而无法割舍的是,网络里那些或浓或淡的情谊。
就象我看这部韩剧一般,明知道那是演戏,我还是愿意被感动。明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情,仍是愿意去跟随着戏中的主角一起去追寻。
现实生活中还算冷静的我,从来都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世界。偶尔地沉迷一次这样的感动,对于寂寞的人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安慰的事。如同偶尔沉迷一次网络,享受一下虚无的激情,对于平淡的现实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情感的控释。生命不需要负担,只需要放松。
什么是最美好的?回忆还是明天?过去还是未来?我相信所有的哲人都会选择后者。就如我在扮演哲人这个角色的时间,我也会不厌其烦地告诫别人,必须坚信,美好的必定是在明天。因为明天可以无穷创造。
但是现在,我想说,美好的东西必然是在过去,我所有的美好的记忆从来都是在过去而不是将来。即便明天是美好的,最终还是沦为过去。我愿意不停地去创造明天,然后再以过来者的眼光回望过去,在记忆里品味美好的回忆。
三天,对习惯于挥霍时间的我们来说,太过短暂。除去办事的时间,剩下的更少。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悠悠地坐在房间里沏一壶茶,然后闲闲地聊天。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更换着场景与道具,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不多的三天,融入更多的内容。
我和YIN相携着走在那个城市的闹区,在闹市里寻找撇除喧嚣以外的宁静。
我们打着车寻找这个城市里平时发现过的没发现的去处。
我们变着法子给自己填充美食,我们走马观灯地换着酒吧与咖啡吧。
我们一起欣赏与评品最新上映的国产大片《英雄》。在稍稍满足于那高科技高成本制作出的惟美画面后,得出一致的结论是,这是一部宣扬当道者为最大英雄的献媚片,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偏生我们又是不喜欢政治的人。因此我们不喜欢这部片。
我们都喜欢人文与历史,喜欢以平民的眼光去再视历史。这样我们的眼光也能轻易地越过千年,到达历史的任何一个断面,短暂的人生也许就能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得到最大的诠释,以任意伸展的幅度被延续,被拉伸。
三天的时间,终于拖长着步履慢吞吞地走过。
三天的时间,对于任何一段记忆来说,都不会显得太长。
但总有那么一些特别的三天,能在记忆里经久不忘,某一些细节,在经年累月的某一天,仍会清晰突现。
走之前YIN从房间角落里抱出一大盒书说,送给你。
我一看,那是一套包装精致,图文并茂的16K彩页书籍,中国通史。
中国悠远而漫长的人类史几百万年都浓缩在这套厚重的书籍里。这套书不仅版本精美,而且价格不菲。
我知道那定是YIN的至爱,我自是绝不忍心夺人所爱。我执意不收,YIN执意要送。我不禁苦笑,YIN呀,如果这套书是我的,我绝对不会送人。YIN毫不含糊地说,如果换别人,我也不送。这是一份难以推却又难以轻易接受的礼。我尚在迟疑中,YIN却不由分说,提起就往门外走。我百感交集,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其后,半天说不上话。
就那样,我背了一份不能轻易承载的友情离开了那个城市。
走之前最后看了一眼天空,还是那般深沉的灰色,灰得深不见底。
别了,我的友人。我还会再来,所以我们还会再见。
友情不需要告别,所要告别的是这一段的记忆。明天,又是不同的天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