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reenpen()
整理人: (1999-02-19 13:01:16), 站内信件
|
twilight兄在编号为2378的大作中谈到诗的不可翻译性。前次作答《关于诗歌的 辞典之三:韵律》,谈了一下韵律及韵律的翻译,此次再答翻译的必须性及必然 性。
诗歌首先是有语言构成,一说及语言,人们想起的却是文化差异等问题,就好像 广东话与北京话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一样。其实不然,求同存异是交流的先决条 件。诗歌的写作与交流也是这样,翻译使交流成为可能。
当代中国诗歌的产生完全是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之上,同时,翻译不仅为诗歌创立 了一种语言规范,更为汉语白话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在汉语与其他语言的 交流中,翻译的障碍并不存在。
翻译是诗歌的一种必然生成物。不仅是不同语种的翻译,还包括同一语种的古今 语言的翻译,譬如从古英语中翻译《贝奥武甫》,翻译莎士比亚,从古希腊语中 翻译《荷马史诗》。诗歌的现代性决定了它是属于世界的,为了证明这一点,诗 歌需要翻译。诗歌的目的并不是自娱自乐,它是世界与人的重叠物的载体,这一 载体并不是一家之言,它重复的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翻译是这一 重叠物之间交流的唯一途径。它也是诗歌与世界同步的标志。
翻译需要不断的进行。人类对事物的发现和翻译类似:一代代人不停的、重复的 做着同一工作,只不过为了完善,为了距离准确更进一步。人类拙于表达,强于 感受。翻译却是将对感受的感受重述一遍,它要求翻译家具有灵敏的感觉、卓越 的造句能力、类似幽灵的对词语的把握、掘金者般的精神。在20世纪,最伟大的 翻译家都出在俄国,一位是翻译莎士比亚的帕斯捷尔纳克,一位是翻译普希金的 纳博科夫。他们同时是卓越的语言炼金术士。他们是诗歌拥有了第二条生命。
在翻译中,不同语言对事物的表达不同,因而就带来了距离。翻译所作的努力都 是为了缩短距离。在原作与译作之间,对语言的灵敏决定了距离的大小,翻译者 必须从群山中寻找一条幽径,使两军能够对峙。完全对等的翻译是没有的,正如 太阳底下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人们担心的是语言会不会变味,或者说,诗歌的诸种 要素——意境、韵律、歧义性、丰满等等会不会失去。这种担心却是必要。在一 个拙劣的翻译者手里,语言就是一块块石头,只要能把它摆成个东西,不倒就行 。而优秀的翻译家是个建筑师,它把原诗拆开重建,既要保持原貌,又要具有自 己的特点,优美、流畅、四处蔓延。
诗歌的写作是世界的蔓延,阅读、交流与翻译则是诗歌的蔓延。
-- ……我们中间最清醒的人
躺在啤酒花的边缘像一只戴了耳机的飞蛾一样
睡眠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 club.netease.com.[FROM: 202.97.2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