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ycat(爱流浪的小肥猫)
整理人: jaja(2002-12-26 21:43:13), 站内信件
|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www.rayeye.net
5月7日 晴 喀什
昨天我们去过了寺庙和巴札,今天我们决定去看麻扎,也就是“香妃墓”,香妃墓原名叫“阿帕霍加墓”,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始建于公元1640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共72人。
第一代是伊斯兰教著名的传教阿吉买买提·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17世纪著名的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阿帕霍加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个陵墓叫 “阿帕霍加麻扎”。
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是霍加后裔,由于她自幼身上就有一股浓郁沙枣花香,被称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1758年乾隆皇帝在喀什镇乱行动中把伊帕尔罕带到北京,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香妃生前十分思念故乡,死后运尸回乡安葬于阿帕霍加墓,所以阿帕霍加墓又名香妃墓。
在维吾尔族心目中, 香妃只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妃子,而阿帕霍加是伊斯兰教的圣贤,他们当地人还是喜欢把它称为阿帕霍加墓,不过游人问他们香妃墓在何处,他们还是会很热情地指点。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中,没有车直达,我们坐公交车到了塔吾古孜桥,有很多路公交车经过,才0.5元,又方便又便宜,塔吾古孜桥是浩罕村口的一座小桥,香妃墓在浩罕村中,可以选择步行入村,大约20分钟,不过要七拐八转。也可以在桥头租马车,5元就可以送到香妃墓门口。
马车带着我们在村中穿梭,家家的屋内屋外都种满了树,一片绿洲,好清凉,转着转着就已经到了香妃墓前,真的是在村中,旁边都是民居,一打开门就是了。
占地面积30亩的香妃墓,是一座典型的古老伊斯兰式陵墓建筑。门口就有一个水池,水池边种满了树木,十分清幽宜人。正门的门楼镶着蓝底白花硫璃瓦,两边还有高出门楼的圆柱小塔,图案华丽精美,而且充满了伊斯兰的风格。门楼的正中有一块碑,有些破久了,看不清上面刻着什么,不过就算不破久也看不懂,因为上面是用维文写的。门楼的左边紧连的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绘天棚覆顶的高台,后有祈祷室。
走进门楼的新月门,主体陵墓区就在二十步左右的东部,一对维族的小孩就站在门口玩耍,他们都穿着颜色鲜艳的民族服装,小男孩很害羞,小女孩大一点,比较活泼,小女孩的眉心画了一道线,两道小小的眉毛就连成了一条直线,很特别,这在维吾尔族女子中是美丽的表现,不过我们在城市里已经看不见成年的女子化这种传统的妆了。
门板显然经历了多年的风霜,上面的色彩和图案已经斑落,与这两个可爱的小孩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忙抓起相机拍摄,可惜已惊动了他们,在镜头下的小孩表情不自然了,看来抓拍的技术还要提高。不过如果不了解伊斯兰的禁忌,还是不要随便把镜头对着别人,特别是在做礼拜时,我们拍的人都先经过他们同意,所以看起来表情怪怪的,不自然,以后我们也就很少拍人了。
走进院子,主墓室就呈现在眼前了,主墓为一个方体圆顶的大墓室,横长纵深39米,高27米。墓室四周的墙上,由绿蓝白色的硫璃瓦贴面,四脚的塔楼更配以黄蓝绿白色的瓷砖镶嵌,瓷砖表面绘有彩色图案。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小塔楼,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闪闪生辉,与四脚的塔楼互相呼应,一点都不像陵墓,更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整个造型就像印度的太姬陵。
主墓室正对着是一片果园,如果到了收获季节,一定会满院飘香,不知道有没有香妃体香的沙枣树呢?
刚好有一队旅游团进来,我们就跟在后面听免费的解说,走进墓室,陵墓厅堂高大宽敞,里面筑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排列着十数个坟丘,坟丘是用白底兰花琉璃砖砌成,晶莹素雅,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坟丘的作用。墓室里面的装饰反而是洁白朴素,圆拱顶也没有西方常见的彩绘,整个墓室显得庄严肃穆。
导游指着圆拱顶说:“圆拱直径达17米,无任何梁柱撑托,为整个建筑群之冠,也是新疆最为宏大精美的陵墓。”
导游又指着一排坟丘说:“这里是霍加家族的几个重要人物,最里面小的坟丘是夭折的小孩。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
墓室内的一个角落还摆放着一部当年运送香妃灵枢的木架,木架极为朴素,要不是导游说明,我一点都联想不到是运送香妃灵枢个工具。
导游又说:“民间传说香妃死后,乾隆皇帝命人带领一千人护送香妃灵枢回喀什,要用人抬着灵枢,一路上都不准灵枢碰到地面,经过千山万水,历时3年才把灵枢运回喀什安葬,但负责抬灵枢的人已死剩最后四人了,可见乾隆皇帝对香妃的宠爱。但据今人考证,香妃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在宫中生活28年后,53岁病逝,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香妃墓仅仅是她的衣冠冢。”
陵墓的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不过都是一个个土包,没有任何装饰和墓碑,这是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人死了之后就不应该留下虚名在世上。坟墓有围墙围着,不对外开放。
陵园的正北是一座穹窿顶的教经堂,不过已经年久失修,有些破旧了。大礼拜寺在陵园的西半部,名“文衣提甲依”,节日期间供教徒们做礼拜用,现在没有人,可以让我们尽情地参观。但主殿不开放,我们只能看到外面的围廊,太多人做礼拜时,人们就只好排到围廊上了。
交通: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从市区没有车直达,可以坐出租车去,大概十多元。市区有很多路公交车经过塔吾古孜桥,才0.5元,在桥头租马车,按车算,5元一匹马车,如果是两人均分才2.5元,一共才3元,又方便又便宜。如果你想走进一下当地的民居,在塔吾古孜桥可以选择步行入村,大约20分钟,那么你只用0.5元就到了香妃墓,比起坐出租车可以省很多倍。
门票:15元
5月8日 晴 喀什
我们来到喀什之后就没有计划很具体的路线了,也就是说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去哪,不过这种自由的游历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刺激和惊喜。一早我们就背上行李到火车站,看有什么车就上什么车,但所有的票都已经卖完了。
我征求LC的意见:“你想买站票吗?”
LC说:“你想立刻离开喀什吗?我觉得住得很舒服,住多一天也可以呀。”
我笑着说:“我也正有此意。”结果我们又再背着行李走出火车站,现在我才仔细地看清喀什火车站,火车站是一栋新建的红色大楼,造型既有现代感有富有民族特色,火车站前还有一个大花园广场,又干净又漂亮,而且整个喀什火车站范围内都没几个人,四处安静平和,与某些吵闹混乱的火车站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这是我们此行见过的最漂亮的火车站。
我们回到天南饭店,服务员都很惊讶:“你们不是上火车了吗?”
我说:“这里太好了,不舍得走。”
那间天字第一号便宜的13元套房还没租出去,我们又搬回房中。趁着我们今天休闲地逛市区,要计划一下我们下一步的行程了。
打开地图,看见喀什位于帕米尔群山脚下,西枕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扼天山与昆仑山交接处,是塔里木盆地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向北走一般的公路可以到达吐尔尕特口岸,翻过天山山脉的吐尔尕特山口,就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向西北就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我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唯一印象就是乌兹别克枪。
如果向南走314国道,在布伦库向西拐入小路,就可以到达喀喇昆仑山的乌孜别里山口,过去就是塔吉克斯坦。在吉、乌、塔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谷地一带古为大宛国之地,汉朝张骞所谓的汗血宝马即产于此地。不过近年有“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极端分子为首的武装分子在此活动,意图在这里重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浩罕汉国”,情况比较危险,所以不会是我们的选择。
沿着314国道继续向南走,就会经过有冰川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冰山,海拔7509米,再之后就是红其拉甫口岸,沿途的风景都不错。看着看着,下一次的流浪行程已见雏形,下次会从长安(今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游历西域三十六国,从红其拉甫口岸出去,向西走向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安息国(即波斯,今伊朗)、大食国(阿拉伯)到达地中海,或者向南经身毒国(即天竺,今印度)走访东南亚各国,哈哈,就是想一想都令人兴奋呀,如果骑骆驼去就更好了。既然下次会经过,今次就不去了。
新疆的地形就像汉字“疆”一样,天山山脉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像两个“田”字,北疆南疆和中间的铁路线就像三个“一”字。我们向东走就是这三条路,走南疆的315国道,就又绕回叶城了,我们也不会走。走314国道转入北疆的217国道218国道到伊犁河谷,本来是不错的选择,可去北疆没理由不去喀纳斯湖,不过喀纳斯湖秋色最美,现在不是季节,还是等下次吧,我们决定选择中间的铁路线。
下午我还去了一趟邮局,把喀什买的工艺品都寄回家,想不到邮费比工艺品还贵,LC就坚持不寄,要等到达乌鲁木齐才一起寄,结果在库车发生的事让他后悔不已。晚上我们就在天南饭店内的小餐厅吃新疆大盘鸡,辣辣的很野味,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新疆的羊肉。
待续
----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留言薄
精美旅游风光图片及精彩的第一手游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