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nxieh68(艾波涛)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20:07:00), 站内信件
|
3、老子哲学思想的系统架构之浅析
以上分别对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自然;以及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的宇宙论哲学思想、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内容和哲学系统架构。使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较为明晰的轮廓。
老子思想的哲学系统的架构,若单从其五千言的书里是看不出来的,一定的作些整理,然后其哲学思想系统才能显现。在短短的五千言中,老子以“道”为核心,建构起了一个穷尽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本体“道”和涵盖了人生、政治等诸多事物法则的形而下的体用“道”及其上能为为政者治世,中能为名人隐仕修身,下能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待人接物的法则,蕴涵着丰富无比的哲理的思想体系。
此一个“道”字何其了得!老子的思想价值在于哲学理念幽深,境界高远,言语洗炼,正言若反,形而上与形而下同在。老子思想的哲学系统及其层次是由宇宙、人生、政治等多个方面所构成的,他的博大精深还在于由这一思想的哲学系统所放射出来的光芒——精神、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由于本人的水准之所限,对其的整理或发掘还很浮浅,因此或许没能把老子思想的哲学系统或架构的全貌都展现出来,也有可能并不严谨,但就是在这么粗略地将其梳理一下,便已使其系统的构架露出了端倪和恢宏气势,足见其思想的哲学理念之底蕴的博大、精深、厚重与高远。
老子的思想体系以及哲学理念,对当时由于思想解放所产生出来的诸子百家的影响也是无庸置疑的,其实在周、秦时代及以前,并无诸子的出现或学术分家,中国上古文化尽是道家的天下,并使得西周初期达到了极尽升平的局面。老子的思想学说也正是总结了他以前道家的哲学理念,而建构了如此大气恢宏的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理念。
再者,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是由多个道家代表人物,诸入老子、列子、庄子、扬朱等的著述为根本的集合体,在其体系的建构上,只是老子在其中起着特殊的中坚的作用,其他的代表人物也在体系内有着重大的贡献和铸塑。
综上所述,就以老子一人的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就有了如此大的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哲学所研究的命题的哲学体系架构和蕴涵了丰富无比的哲理以及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不能不使我们对那种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鉴于形而上的认识论的哲学思想,这样的一种说法之谬误,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那是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建构的实际的,那种说法或认知是完全错误的,是毫无根据或毫无理性的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的曲解。
三、中国古代哲学与希腊古代哲学基本点之比较及浅议
有趣的是最初希腊的主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所在的年代或历史时代,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家及其哲学思想所在的年代或历史时代,基本上是相近的,若是仔细地考量一下的话,老子所处的年代能稍早于苏格拉底及其弟子柏拉图所处的年代一些,但那么一点差距,在历史长河里也算不得什么有多久远。我们姑且就认为他们是在同一个年代或历史时代里吧。历史的车轮总是那么一致地碾过地球的每一个重要的地方,为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人生活动提供出几近相同的思想和哲学理念。古希腊和古华夏的人文历史及其先哲们的哲学思想理念的某种相似或同步,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
苏格拉底在希腊及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中国的老子也有几分相象。
他本人没有留下什么著述,其思想以及言行,大多是由其弟子柏拉图通过一些对话体著作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的述说展现出来的,在这方面苏格拉底与孔子有些相象。他在世时经常在公共场合谈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弟子中有不少贵族青年,正因为如此其言行不容于奴隶主贵族及其政体,被奴隶主贵族里的民主派以传播异端邪说,毒害青年的罪名逮捕,后在狱中被处死,乌乎哀哉!!一代伟人就这么被强权给其生命画上了句号。
苏格拉底是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体现了神的智慧和目的。他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的认识才是最聪明的人。最有知的是神,知识最终要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他重视伦理学,更有“美德及知识”的命题,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但什么是善,他的说法却常常不一致,没有明确的定义。宣称自己是知识的助产士,精神的接生婆,倡导精神接生术。从苏格拉底的言行以及其后所面临的结局来看,他是采取了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姿态,他及他的弟子们的哲学思想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曙光,但却为当时代所不允,苏格拉底作为先驱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殉道与基督教里的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殉道一样是应受到后世特别是他们所开启的新时代里的人们的尊崇。
在这些方面里中国古代的老子, 虽然他的思想和哲学理念,也开启了中国在他那个当时代以及他以后时间里的新时代。但由于他采取的是哲学思想和哲学理念的形而上以及人生政治哲学上的积极入世,而在人生活动中的出世——即不主张由真正得道的去入世为政或治政,因此也使得他能完完整整地走完其自然的人生历程。值得一提的是老子虽然也采取的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或看待宇宙万物的滋生,但却没有把所有的问题都停留在这种“形而上”上,在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时,同时还采取了形而下的思维方式。他没有把“道”神秘地归结为全知全能的“神”这么样的一个难以自圆的圈子里,而是赋予了“道”通过“道用”滋生宇宙万物的“自然”属性。这是老子与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由于这一不同之处,他们在为后来开启的新时代的理念或社会体例也很是不尽相同,在地球上整体性地进入封建时代后,东西方显现了不同的风格和走向。
待续——
---- 敬神须谢意
礼佛尝宏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