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金融之窗>>政策信息站>>「改革」>>深化金融改革 化解金融风险

主题:深化金融改革 化解金融风险
发信人: aaa234( )
整理人: aaa234(2003-09-25 09:46:47), 站内信件
  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一年了。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洪流。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如何规范我国的金融业,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当前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在我国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争论不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降低化解风险。

  第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银行融资比重

  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投资越来越多的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当前我国企业融资中,商业银行直接融资比重占到融资总额的80%以上,有的企业几乎全靠银行融资,还有的企业把银行资金视为财政资金,这样企业有问题,影响到银行,银行反过来影响社会一片,这是造成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大,呆账、坏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走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达到化解分散风险之目的。企业经营首先要有自有资本,资本不足可通过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来源应该在市场发行长期债券来筹措,商业银行主要提供企业短期资金需求。企业走向市场,市场制约企业;企业在市场、公众监督下运作,这样会大大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确保公众投资安全,也可大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风险。

  第二,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化,降低分散风险

  股份化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是分散风险的产物,传统经济模式下,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抗拒风险、规模经营受到了限制,因此要通过资本纽带联合起来。股份化就是意味着,资本不是一个老板的,而是千家万户的。这样,聚小资本为大资本实现规模经营,风险也就降低分散了。从另一个意义来说,银行从市场上、从股民手中筹措资金,会促进银行经营者更精心管理,认真经营。同时,大大小小的股东会关心他们股本的安全、效益,经常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利用股东会议等方式向经营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对银行经营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第三,努力创新金融商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发展,利差越来越小,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要相应调整。人民银行去年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国现在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的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只在5%一6%,而西方国家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一般都在4O一50%,高的可达到80%以上。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安全性、多样化金融需求,商业银行不进行业务创新将会被淘汰。事实上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风险往往是比较大的,而中间业务多数是服务性业务,风险比较小或者基本没有风险,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降低银行风险的有效方法。

  第四,商业银行经营多样化,是分散风险的重要措施

  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不是必然的,它是经济金融发展阶段性的产物。现代金融企业的混业经营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混业经营,不是人们常说的金融百货公司,其实这是对混业经营的一种误解,把混业经营定性为多种经营更为确切。多种经营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说,一种经营发生风险,其他多种经营是安全、盈利的,总体还是安全、盈利的,把有限的风险分担了。因为,不同的经营它的经营风险是不一样的,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经营用同一种模式去经营,去管理,是不行的,因此,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多种经营,经营模式多数采取控股公司方式经营。一般来说,在公司下设立一个独立法人的控股公司,对不同经营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

  第五,商业银行资产债券化是银行风险分散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办理传统银行业务,资产结构单一,风险较大。近些年来,各银行已注意到调整资产结构,这是个可喜的征兆。但是,这是不够的,因为目前主要还限于购买国债和金融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除国债、金融债外,公司债会逐步发展起来。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转向购买公司债券,由购买单个公司债到购买多个公司债,实行资产多元化,这样会大大分散、降低银行资产风险。同时银行还可以把债券拿到二级市场变现,这样就大大加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

  第六、建立社会风险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行风险资产管理、经营社会化专业化

  市场经济,风险是必然的,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公众个人都会产生风险资产,如何化解降低风险呢?一种办法像现在几家大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不良资产,还有的银行也要求设立,这不是长远之计。一是不符合社会化要求,二是专业人才分散,不符合社会节约化要求。另一种办法,设立社会化的独立的风险资产管理、经营机构,专门经营管理风险资产。管理、经营风险资产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从社会化角度研究,要有专门机构,专业人才经营、管理风险资产,这种专门、专业经营管理风险资产,会更公平、公正,效果会更好,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则。

  第七、强化内控机制,建立现代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降低化解风险,首先从银行本身把好第一关,建立健全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强化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核算制度,改费用考核为成本核算,实行按金融产品核算,考核金融产品成本,为产品合理定价打下基础。其次,建立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对每个金融产品、项目的经理人员实行逐项跟踪考核,随时掌握资产运行状态。再次,强化资产风险管理人才是关键,要培养、造就一批资产风险管理人才。

来源: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lldx/200212160250.ht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