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5 自由讲场>>yong1015专题>>盗版与暴利

主题:盗版与暴利
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yong1015(2002-12-17 13:39:45), 站内信件
  近几个月的反盗版专项行动看来卓有成效,各大城市成片的音像市场纷纷关门歇业。但有规模的正版音像市场并没有形成。若再问问各地的家庭影院爱好者,他们几乎没几个从此远离盗版而依靠正版来满足音视爱好,而且他们还会告诉你哪儿能买到这些片子,当然不是地摊上黄碟那种非法的经营,而是领了执照正正经经的音像店。还有这次的行动好像专打DVD,盗版的VCD还是有人在市场中出售,让人莫名其妙。为何盗版长期打不掉,不可谓管理部门打击不力,也不可谓消费者觉悟不高。那是被市场经济无形之手在控纵着,正版含有暴利。 
    实际上由发达国家制订的国际法规有很多微妙之处,貌似公正平等,实质上都是偏向发达国家的。众所周知,任何人的专利要得到所在国的保护,就必须先申请,然后一次次审查,这都是要交钱的,获准以后还得逐年地续费,否则立马歇菜,管你有没有被人盗版复制,就是你自己抓到了侵权者,也没人理你。若是国外那些大大小小电影公司的影片,唱片公司的唱片,都要到我国来申请保护,也交些费,那打击也有经费了,国人安分守纪,国家就可有一笔额外的收入,才算是个好事。可著作权的保护规则又与专利保护不同,硬要所在国义务地为它国利益工作,实在是不公平。国际条例说到底还是强国用枪炮写就的,弱国要说“不” 谈何容易。 
  穷国的市场经济就是这个样的:要么盗版水货,要么无市。因为要以发达国家的音像制品售价,即使不加关税,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也买不起,不可能成市。而国内自己出版的这类制品,价格订得与国外接轨,那必然是暴利。暴利会留出极大的空间让一批人挺而走险,更可怕的是广大用户并不认为这些人在打家劫舍,反倒是在杀富济贫,活跃低端市场。 
  中国的DVD市场一直就不正常。“廉价”的盗版当然是不正常的,而高价的正版一、三区碟同样是不合法的。国外出版商把非六区碟销往中国就违反了好莱坞和DVD联盟的规矩,要么就是水货,两者同样在打击之列。只有正宗六区碟或国内出版社引进版权或自己出品的国产影片DVD才是合法的。而这些碟片有几张,能支撑起多大的DVD硬软件市场? 
  国内音像软件倒底什么价位合适?发达国家以前的LD碟片、录像带和现在的DVD都比正常电影院的票价低。如,日本电影院票价在4000日元左右,而DVD在2500日元左右。这是个比较正常的比价,因为在电影院看电影,服务方要提供场地,要合格的设备,还要有一批专业人员为你服务,图像和声场质量都非家庭影院可比,此外,当然还有影片内容的著作权费用。而一张碟片物材成本合人民币也不过二、三元而已,远低于电影院给你提供的服务,加上著作权费用应该不到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才正常。买来的正版碟片无非是看看而已,其中的图像和声音也不能被用于再开发,这与在电影院观看没有两样。不能认为买了碟片似乎占有了什么著作权,应该付比电影票还高的价钱。 
  国内电影票价格一般为进口片三十元上下,国产普通片十元上下,由此推算DVD碟片也就是七、八元到二、三十元吧。这正是盗版DVD的价格,这样的巧合是不是值得决策部门的考虑。正版碟片的出版社是否应该从市场的角度来定价,把盗版利益的空间挤压到最小。盗版片的成本中还有反打击盗版的费用:被罚没、反监控、不断搬迁、以及寻找保护伞等等费用,正版则没有这些开支,而且可以堂堂正正地上规模,成本就能降下来。音响软件也同出一理。十来年前,正版音乐磁带才5~10元,欧洲进口的经典CD卖20来元。大体能估算出音乐的版权成本占多少。现在CD片的物料成本显然比十年前低得多,但价格却翻出三、五倍。听碟片比听现场音乐会还贵,可见暴利有多高。 
  再者,也应该把国内市场的正确信息告知好莱坞等各大电影公司,以取得合理的版权转让费,令碟片和电影票有个合理的比价。像三高演唱会那样,给了他们有史以来最高的演出酬金,而对方给你的只是缩水版本,这只会向世界音像业界提供不利于我国的信息,让人当傻冒斩。 
  这几年Hi-Fi音响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知是不是有闲、有钱、又有情趣的人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多起来,还是正版CD的价格没法让人当日常消闲品使用。盗版CD又何须Hi-Fi设备!家庭影院为雅俗共赏之物,正因为雅俗共赏才使其在这几年内发展迅速。如果碟片都像SVCD那样没趣,LD那样高贵,VCD和DVD都是普及不起来的。我想没人相信打光盗版后,人人都会去买一百多元的CD和二百多元的DVD来消遣。别想碟片数量能卖出一样多,就连总销售额都可能下降。反倒是稍稍看好的家庭影院的硬件市场,也跟着被打下去。 
  盗版和暴利是一对孪生子,你想获取暴利就会有人盗版造假。有人假造纯净水,没人假造自来水,就是最好的例子。以恶制恶不是良策,但只打一头也不会见效。 
  当丰富多采,价格与国民平均收入水准协调的正版音视碟片充满大街小巷时,才是我等工薪音视爱好者的理想境界。这才是与世界真正接轨。 






----


世人皆聪明,为何我不笨?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