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ycat(爱流浪的小肥猫)
整理人: jaja(2002-12-21 12:58:12), 站内信件
|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www.rayeye.net
5月5日 晴 叶城-喀什 250公里 累计7990公里
我们坐最早的一班车到喀什,虽说是最早的一班,也9点30分了,可街上的行人还是寥寥无几,这里的人真是休闲。
新疆的公路漂亮多了,路旁还有整齐的白杨树,一片嫩绿,唯一不好的就是风沙太大。离叶城178公里就是英吉沙县,著名的英吉沙小刀就是出自这里 ,英吉沙小刀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艺品,造型别致,制作精巧,既可作刀具,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是绝佳的丝绸之路旅游纪念品,喀什的大巴札有得卖 ,也就不用专程来这里买。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般的地方,是中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接壤,北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相连。
喀什噶尔古称疏勒,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始归附西汉政权。东汉班超经营西域,这里是大本营,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早在2100余年前,这里就成为丝绸之路中国段内南、北两道在西端的总汇点,是中国对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与门户之地。喀什作为丝路重镇 ,一直是天山以南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而且又以歌舞之乡著称,隋唐时疏勒乐舞曾饮誉长安。
喀什城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最富饶的绿洲之一,气候和畅,四季分明,由于地理气候方面的有利因素,喀什盛产杏、梨、核桃、苹果、巴旦木、甜瓜、西瓜、葡萄、石榴、无花果等,人称“瓜果之乡”,连盛产伽师瓜的伽师县离喀什也不过几十公里 ,可惜得是我们来得不是合适的季节,无法品尝到新鲜的水果,不过市场上有很多果仁卖。
喀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众多,民族色彩浓郁,是南疆最重要的旅游地区,喀什是一颗璀璨的丝路明珠,所以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
两百多公里的路四小时就到了,车站就在市中心,很方便,对面就是天南饭店,天南饭店分为两部分,一是宾馆部,几百元一间,另一部分是客房部,双人房才13-20元,我和LC去13元的房间一看,很干净整齐,想不到还有电视,下面还有定时热水洗澡,免费,用13元的价钱来说简直就是超值。我们立刻就决定住下来,原来13元的房间只有一间,我们算幸运了,其实13元的房间和20元的房间比起来,就是面积小一点,反正我们的房间只用来睡觉,平时都跑出去溜达,它就像是专门为我们安排的。
客房部就在天南路和人民东路口,往西走不到5分钟就到了市中心人民广场。 广场对面正中是毛主席的大雕像,广场左侧是一排很现代的白房子,开始还以为是政府部门,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中国银行,里面装修舒适又豪华,却没有几个客户,职员都很空闲,二楼以上是宿舍,从外面都可以看得见装修华美舒适。看得LC和我都张大了口,空闲的工作加上丰厚的待遇,一定是很多人的梦想了。
广场很大,有不少的人们在广场上散步放风筝,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快乐,而这种快乐又有别于其他地方,他不像丽江的那种小桥流水悠闲的快乐,又不像拉萨的那种五湖四海的豪迈,而是一种除了快乐还是快乐的一种很单纯的感觉。
我们就坐在广场上,静静地看着他们,心情感到很平静和柔和,我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能给我这种感觉的城市不多,除了丽江和拉萨,就是她了。而我来这个城市才几个小时,还没去过什么地方,到底是她的什么给我这种感觉,我自己都不知道,只是有一种亲切感。
晚上7点开始提供热水,我们走回饭店这久违的享受,算一下日子,自离开日喀则我们已经连续十四天没洗过澡了,打破了我们在川藏公路上十天没洗澡的纪录,手腕一样粗的热水柱冲在身上,那种舒服别提了。
叶城到喀什的班车 24.9元
喀什住天南饭店客房部 13元,有免费的热水洗澡,虽是公共浴室,可是超大,而且没有什么人用,其他人都不像广州人那么爱洗澡,几乎成了私家的浴室,水管好粗,大水柱淋在身上特爽,热水是每天的七点到十一点(北京时间,以后提的都是北京时间,新疆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
5月6日 阴 喀什
今天天阴,光线不强,老是不觉得天亮,直睡到日上三杆,虽然外面就是大马路,却一点也不噪闹。我突然领悟到,喀什是一个可以悠闲地休整的城市,就像我们走了几千公里到达丽江,可以坐在溪边喝咖啡,翻越千山万水到达拉萨,又可以和天南地北的朋友把酒言欢,现在又走过世界最高的新藏公路,来到喀什。一路的攀山涉水,虽美景无数,身心也不免有疲累的时候,这几个城市就像加油站一样,让我们的身心回复到最佳状态,继续以后的行程。
别人都说维吾尔族很凶的,但你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宗教文化,才能明白个中的误会 。他们不像藏族同胞一样豪迈开朗,藏民看见你,无论认识与否,都热情地向你微笑问好。可能是伊斯兰教严紧的教规,让他们成为一个不是用脸部去表露感情的民族,开始我们也有点不习惯,一坐进小饭店,饭店内的维吾尔族就放下手中的饭,齐刷刷地望着你,的确感到一种压逼感,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把你当成了客人,要等客人先吃他们才吃。后来我们一坐进小饭店,就用维语和他们问好 :“其列克玛”,他们即时回应,我们不准的发音也引得他们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就消失了,他们还校正我们的发音,大家的距离也拉近了,连店家给的饭菜也特别大份一点。我们一路遇到的维吾尔族对我们都很友善,可能我们会说几句维语吧,总之,不要涉及到宗教禁忌他们都会很好客。
我们就坐在大堂和维吾尔族大妈聊得很开心,她是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和我们聊开了就干脆停下手中的活,专职和我们聊天,我想,如果一个城市里的所有服务工作者都这么热情,旅行者不把这个城市挤爆才怪呢。
听着她那买卖提式的汉语发音,感觉好特别,她告诉我们: “喀什的景点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哈哈,麦当劳的二、三、四创意广告原来是抄维吾尔族大妈的。
“一就是一个寺庙,即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二就是两个大巴扎,巴札,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大巴札,即大集市贸易场所,这两个集市,一个指新疆最大的巴扎“喀什中西亚国际集贸中心”,它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另一个指“吾斯塘博依手工业街”, 手工业街上有很多富民族特色的纯手工制品,而且就在艾提尕尔清真寺旁边 ,很方便;三就是三个麻扎,麻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陵墓,一个是阿帕霍加墓,亦称香妃墓,一个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还有一个是马赫穆木德·喀什噶里墓。”
我们顺着人民路向西走,拐进解放北路,就到了艾提尕尔广场,艾提尕尔,是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复合词,阿拉伯语的“尔德”变音为“艾提”,节日之意,和波斯语的“尕尔”,广场之意,合拼成艾提尕尔,解释为“节日活动场所”。
广场上人流频密,有卖小吃的,有卖工艺品的,也有赶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信徒,还有维吾尔族姑娘那七彩的服饰,点缀得色彩斑斓,整个广场热闹又有气氛。
高大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就位于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寺门是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线条清晰。高达12米的月牙形拱寿门后还有一个方门,边廓更以15个穹形壁窿形楼环饶装饰。门两旁是半嵌在墙壁里的砖砌成的圆柱,高达18米,圆柱顶上是召唤用的小塔楼,每日黎明开始,阿訇在小塔楼高声呼唤,唤醒梦中的穆斯林去作礼拜,一天阿訇要定时5次登高召唤穆斯林前来作礼拜。看着那充满阿拉伯式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月牙,我们就像走进了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中。
艾提尕尔清真寺现为全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相传该寺原址系征服中亚之阿拉伯大将屈底波所遗阿伯伊斯兰传教士的麻扎,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斯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一所清真寺,用来祈祷他的亲友们的亡灵。后经1537年、1787年和1873年三次扩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建筑物。
寺院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由大殿、礼拜堂、教经堂、洗澡堂、水池、院落、拱北、宣礼塔和大门组成,其中大殿总面积26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200人进行礼拜。
可惜当天穆斯林正在作礼拜,没能入内参观一下,据说清真寺的廊檐十分宽敞,有100多根雕花木柱支撑顶棚,顶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花卉图案。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有一水池,池旁摆着许多陶制的壶,是供教徒们净身用的。
每当伊斯兰的盛大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到来时,清真寺广场便成为了维吾尔族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大寺内外游乐的人摩肩接踵,群众聚集寺前广场娱乐贺节,大寺门楼上鼓声震响,唢呐奏鸣,穆斯林合着欢快的鼓乐节拍,跳起“萨满舞”(女性不能参加),狂欢至通宵达旦。
紧贴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左边, 是一个又长又热闹的作坊集市,它就是两个大巴扎中的吾斯塘博依路手工业街,两旁的铺子和路中间的摊位已经是栉次鳞比,再加上顾客、游人擦肩接踵,使得这一条小小的街道热闹非凡。
街上有各式各样的维吾尔族日常用品,有伊斯兰的丝织花纹小帽,充满中东风情的烛台和挂碟,色彩艳丽的维吾尔族少女纱巾,精美的新疆地毯,地毯又以和田一带出产的最名贵,和田的地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同的工艺还有不同的名称,如用棉纱作经纬、用毛纱结扣栽绒的地毯,就叫古兰姆。
和田不但地毯精美,还有一样更是出名,它就是和田羊脂美玉,和田玉色泽和润,光彩照人,如翠之绿,蜜之黄,丹之赤,墨之黑,其中又以羊脂之白为最上品。镶嵌着玉石的耳环、手镯、戒指、项链、发饰、脖卡、领针、胸饰、腕卡比比皆是,看着这些工艺精湛、成品精美的首饰,很容易让人买到破产。
说到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工艺品,当然还少不了英吉沙小刀,小刀多数为弯刀,就像古代波斯人用的那种,不过小多了,英吉沙小刀是匕首,不会太长。刀把用木质的、角质的、铜质的、银质的装饰,非常讲究。英吉沙的能工巧匠们还要在刀把上面镶嵌上色彩鲜明的图案花纹,有的甚至用宝石来点缀,红红绿绿的宝石勾画出漂亮的维吾尔族花纹,在日光下闪闪生辉,令人爱不释手。
不要以为这么漂亮的英吉沙小刀很贵,便宜的10到30元就有交易,如果你买得多又敢杀价,会更便宜,还有免费的皮质刀鞘送,别在腰上多威风。他们的店里还有小型加工台,可以按你的要求加工别树一格的小刀,满足你的特殊爱好。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英吉沙小刀,用最好的钢和名贵宝石镶嵌的英吉沙小刀就很贵了,不过据说只做出口,在这里就不常见到。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擅舞的民族,所以这里的乐器铺也特别多,全是手工做成,走进他们的店子,无论买不买他们都会热情地接待,乐器的种类很多,大的有半人多高,小的可以用指头就可以拎几个,好些我们都不知道如何演奏。其实就是不买,看他们加工和装饰乐器,也是一种享受。
走到街尾还往里走,就见到一个市场,有各式的维吾尔族食品,都是最地道的食品,因为游人都不会走进维吾尔族聚居的市场,他们做的都是维吾尔族人的生意,周围坐的都是维吾尔族的体力劳动者,你一定要按他们教的方法吃维吾尔族食品,才能体味到他们独特的滋味。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从远道而来的游客,执意不收我们的钱,说我们来到他们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客人。谁说维吾尔族很凶的,我们遇到的都很热情好客。
不知不觉已逛到华灯初上,回到人民广场上已经是热闹非凡了,四周的霓虹灯色彩缤纷,广场中间的音乐喷泉随着欢快的乐曲摆动着水柱,七彩的射灯把水柱照射得疑幻似真,人们在这里聊天、散步,好不幽闲。
广场的四周还有很多小吃,炭火盆上烤着香喷喷的羊肉串,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同的风味,有咖喱味的、烧烤的、水煮的还是由茴香、辣椒和盐共同炮制的羊肉串,可惜的是新疆的羊肉串是用铁支的,要归还给店主,不可以一边走一边吃。还有一盆盆的羊杂碎、馕坑肉,闷罐肉、血肠,反正都是羊制的食品,因为这里羊肉是最受欢迎的食物。
如果想坐下来好好享受,广场的里面还有一个大餐厅。很大的招牌用汉、维两种文字写着“恰哈尔巴格清真快餐厅”,离远就看见,很好找。门口就有一个胖胖的维族大伯在做薄皮包子,花白的胡子长向两边,加上独特的维族帽,是餐厅的活招牌。
在这里就更多东西吃了,烤全羊、烤羊腿、烤羊肉串、手抓饭、馕、拉面、削面、拌面、炒面、包子、薄皮包子、汤饺、帕尔木丁、曲曲儿、面肺子、面疙瘩、面鱼等等。我最喜欢的是羊肉汤,往他们炖汤的锅里看去,羊肉和汤水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这么多的羊肉炖出来的汤 ,光想都知道是多么得鲜美。 一碗羊肉汤也是按一半羊肉一半汤上的,你可以大口大口地喝着鲜甜的汤汁,大口大口地吃嫩滑的羊肉。吃过他们做的羊肉,你才知道为何汉字的“鲜”字是由“羊”字组成的。
这里的生意很好,别看他有百多个座位,忙时可要排队,餐厅从早上一直做到深夜,让你从早餐到宵夜都可以吃到,以后的几天我们几乎把这里当成了饭堂。
吃饱喝足,离开广场时都凌晨一点了,可广场上还是人潮熙攘,一看日期,原来今天是周末,怪不得如此热闹。可回到饭店,才明白真正的原因,墙上的钟表示着新疆时间才刚十一点,突然想到,如果早上用北京时间,晚上用新疆时间,每天就会多出两个小时游玩。哈哈,此种掩耳盗铃的方法很有效呀。
注 意:
穆斯林作礼拜,面向正西麦加的方向,最忌有人站在他们的前面及其侧面,亦不喜有人在寺中喧哗或指手划脚,游客进寺时要脱鞋,妇女不得进入清真寺,如果想拍摄穆斯林礼拜的场面,一定要事先征得寺内阿訇(主持)的同意。参观者应该尊重其习俗,犯了穆斯林的禁忌是很严重的事情。
待续
----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留言薄
精美旅游风光图片及精彩的第一手游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