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coboy(流金歲月)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31:21), 站内信件
|
黄海岱的剑侠戏兴李天禄、许王的传统布袋戏因此有了根本的歧异,当李天禄兴许王等老艺师还在传统剧本时,剑侠戏的影飨就随着广受欢迎而蔚为风潮.野台戏也就逐渐是剑侠戏的天下,而他们为了尊敬黄海岱的「五洲园」,便往往在团名上冠以「五洲」,所以此后,全省到处跑野台的布袋戏斑常常看到「洲」字辈的,就是承袭自黄家的北管武戏剑侠风,因而造成了黄海岱的徒子徒孙满天下的景况,今年高龄九十六的黄海岱更被尊为「五洲园通天教主」。
黄家「与时俱进」的特色也在此有了第一波的抑进,同时,全省的布袋戏风也开始更为具有豪气、江湖道义味的剑侠风格。
虽然,黄海岱以改革的剑侠戏吸引观众目光,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各项新式娱乐媒体也逐步兴起,最具代表的就是电视。它的声光的娱乐功能取代了传统戏曲的原有功能角色,也因而造成了一干传统戏剧的加速衰落,甚至灭亡。
为了因应这项空前的生存之战,继承父业的黄俊雄再度改革布袋戏,而这项改革也一刀划开与传统布袋戏的分野。首先,黄俊雄将传统布袋戏最为注重的后场(也就是现场配乐)改由唱片取代「三分前场、七分后场」的传统说法,一方面节省后场人力(一班至少也得五入制)支出,另一方面也是后场国乐人才已愈来愈稀少;
同时,也增加音乐的现代性与可听性。此外,黄俊雄更将演出的戏偶由传统的三十公分、改为五、六十公分、头大、身体小的布偶,当然也为了配合电视的特写效果所设计的大头小手,也使得戏偶身体比例不正确,这都是改良有得有失之处。
此外,演出时的传统戏棚彩楼也为由彩绘式的布景搭设所取代,更不时加入影像或干冰效果。这样减少传统的表演艺术部分,而专攻现代声光效果演出型态的改革戏码,就是后来大家所说的「金光戏」。这也是黄家的第二波转进历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