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宝岛风情>>宝岛风情>>台湾语言>>宜兰俗语初探---民俗信仰的俗语

主题:宜兰俗语初探---民俗信仰的俗语
发信人: qz(群众)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21:51), 站内信件
民俗信仰的俗语

民族活动是农业社会民众休闲生活的主要活动,宗教信仰则是民众心灵的依靠,宜兰地区的宗教信仰虔诚,民俗活动也十分盛大,其中以头城的抢孤、宜兰城隍出巡、利泽简跑尪、二结王公过火、二龙村划龙船均具有地方特色。在生命礼俗当中,则有「闪冬」的特殊习俗。

*二月初八-人看人

往昔宜兰市城隍庙出巡绕境活动(现与东岳庙轮流举办),各种艺阵、神将都出阵踩街,热闹非凡,也吸引各地民众来观赏,当天宜兰市区人潮汹涌万人空巷,因此是人看人。

台北地区则有「五月十三人看人」之谚语,是形容五月十三日大稻埕迎霞海城隍之盛况。城隍信仰原本是先民对城廓和护城河的崇拜,后来演变为人格神,属司法类神明,乡当于人世间的地方法院(衙门)和警察局。

*洲仔尾划龙船-看人干谯

礁溪二龙村的龙舟竞赛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当地龙舟赛是由洲仔尾和淇武兰两村对决。比赛时没有裁判也没有鼓手,终点无需抢旗夺标,且采站立式划船。由于比赛方式特殊容易发生争执,两村村民经常互不认输,且相互责骂,因此以前到洲仔尾观看龙舟竞赛总会看到两队选手破口大骂,可见竞争之激烈。

*闪冬才会轻松

「闪冬」是宜兰特有的婚俗,是指出嫁满四个月的女儿,可以在六月初六、十六或二十六日回娘家渡假,称为「闪冬」。待假期结束后,娘家还要准备礼物让她带回婆家,这是宜兰人关爱女儿的表现。

*乌沙拜老大-总收去

据传嘉庆元年(1796)吴沙入兰之后,次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普渡祭拜老大公、好兄弟(孤魂野鬼)。由于是噶玛兰第一次举行中元普渡,因此在祭典之后所有的牲礼竟然都不翼而飞,民众咸信那是因为噶玛兰的孤魂野鬼饥饿已久,因此将所有祭品都抢走之故。这句话也隐喻贪得无厌或毫不客气。

*吃饭像抢孤

比喻吃饭像抢孤一样,争先恐后,互不相让。抢孤是头城著名的民俗活动,曾经停办了四十三年,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恢复举行。

*补冬补喙孔

补冬是在立冬(新历11月7日)当天进补。早期人民饮食粗劣肉食不多,营养摄取不足,故需要在立冬之日炖煮补品,俾强身补气,度过寒冬,故言「补冬」。因为补冬就是以吃补品为目的,故谓「补冬补喙孔」。

*宜兰人吃精

意谓宜兰人讲究吃的品质。精,音同妖精之精。

*惊王公生 毋惊过年

二结地区的俗语。二结镇安庙主祀古公三王,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原本为三王公诞辰,村民要照例举行庙会祭典,并宴请亲友。因为祭祀、宴客必需花费钜资,而过年只在自己家中度过,不必铺张。因此,当地居民只担心王公诞辰,不怕过年。后来考虑庙会日期与过年相近,为避免短期内花费过多,且为准备过年疲于奔波,遂将三王公诞辰祭典改在十一月十五日举行。

*二结王公请会着就免吃药

形容二结王公之中的老三王公精通医术、非常灵验,病患如请得到三王公来医病,则不必吃药就可以痊愈。

据说二结王公最擅于驱鬼除煞和治疗精神疾病。每年农历11月15日二结王公庙过火,所用木炭达二万五千公斤以上,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过火仪式。

*请二结王公-尾步了

五结乡二结镇安庙所供奉的古公三王神威显赫,民众遭遇重大事故才会请王公出面处理,凡是需要请出二结王公就表示事态非常严重,已经是最后一招了,王公再无法解决就没指望了,因此是「尾步」了,由此可见宜兰人对王公的信赖程度。

*陈阿交过火-皮脱脱

陈阿交头围人,一年到壮围永镇庙(供奉开漳圣王)参加过火时,因不慎跌倒致全身烫伤皮肤脱落。而后就以陈阿交过火-皮脱脱(Liu‵ Liu),来形容事情都糟透了。

*吃酒会起庙

酒后提议建庙的构想,比喻口说无凭,谈谈而已不能当真,因盖庙兹事体大,并非酒后闲谈所能决定。「会」读音同开会之会,是讨论之意。

*傍神做福

托神之福,引喻找借口之意。若非祭拜神明就没有丰盛的菜肴,为了吃,于是假藉祭典满足食欲。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