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宝岛风情>>宝岛风情>>台湾语言>>宜兰俗语初探---宜兰的民间戏曲

主题:宜兰俗语初探---宜兰的民间戏曲
发信人: qz(群众)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21:51), 站内信件
宜兰的民间戏曲

自嘉庆以来宜兰的民间戏曲就非常膨勃,歌仔戏发源于此,北管戏曲盛行于斯,北子弟社团西皮、福路之争也肇始于宜兰,本地歌仔和傀儡戏也仅保存于当地。至今宜兰仍是台湾传统戏曲的重镇,因此关于戏剧的俗语也相当多。

*有应公做戏寒死鬼三堵做戏淹大水

三堵(今并入冬山乡武渊村)演戏酬神时,经常遇上冬山河泛滥成灾,而有应公庙(祀无主孤魂)在年底祭祀演戏时,由于气候寒冷,这些孤魂野鬼也被冻的受不了。

*破布鸟二万五 红柴林

琼脚步 见做戏 见落雨

破布鸟、二万五(今万富村)、红柴林(今贵林村)、琼脚步均为三星乡境内之旧地名。三星乡靠山区多雨,这些地方每次演戏总会碰到下雨,故言「见做戏见落雨」。

*错在文登仙

文登仙,即简文登或谓林文登,据说他是兰阳地区第一位传授北管戏曲的教戏先生(戏先生)。后来,子弟轩社每有曲艺方面的争执,就推说这是简文登所传授的,错不在己。民间称专业人士为「仙」或「师」,如算命仙、歌仔仙或土水师、裁缝师等。「错在文登仙」则有推诿过失之意。

*误戏误三牲

遇有神诞庙会,必要「扮仙」才算正式和隆重,假如因为联络失误,戏班未能前来演出,等于耽误了整个祭典仪式,故言「误戏误三牲」。如有发生耽误庙会演戏情况,要将班长(戏班与庙方的中介者,今称为经纪人)绑在戏台棚柱上,以示惩罚。(资料来源/庄进才)

*大花满天挲小花摸卵葩

形容净脚(大花脸)出场时手势夸张满天飞;丑角出场时则将双手放在裤裆,就好象在摸睪丸一样。

*老生惊中箭小旦惊肖戏

饰演老生最怕表演中箭的剧情,因为动作激烈、身段繁复之故。而饰演小旦则最怕演出笑闹剧,因为与剧中身份不合,最难表现。

*棚顶婿棚脚鬼

演员上台经过妆扮都非常美丽,下台卸妆之后则变得像鬼一样难看。

*戏若做无路就用神仙渡

传统戏剧中,正派角色如蒙受急难或遭遇无法突破的困境时,经常会出现神仙或鬼魂来搭救,以化解危机并连接剧情。这类神仙通常是太白金星、土地工、观世音菩萨等神祇。台湾戏剧界也有「戏不够,仙来凑」的谚语。

*肖戏没大簿

大簿是指剧本,意谓以丑角为主的笑闹剧不需要按剧本演出,就可以任意编改剧情。

*讲到吃像武松打虎讲到做像桃花过渡

形容人的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类似的谚语有「讲到吃争头甲叩瓦,讲到做相台甲相告」。

*看戏看到扛戏笼 开查某开到去当番

比喻沉迷至深。爱看戏的戏迷竟然爱到去帮戏班扛戏箱;爱玩女人的嫖客竟然熟悉到去充当皮条客,可见其对事情之沉迷。「当番」是指值班拉客。

*饮冷酒 吃靓饭 看暝尾戏 仙算嘛勿会 合

表示喝冰冷的酒、吃隔餐的食物和观赏连夜演出的戏剧,都有伤身体,因此是划不来的事。

*年萧 月品 万世弦

说明学习各种乐器的难易程度。学吹萧只要一年时间;学笛子(品仔)只需要一个月;学拉胡琴(弦仔)则可能要耗费一辈子才能学成。

*来没走 去没留

戏班规矩,除非剧团解散,否则不可任意辞退驻班的演员,这是对艺人工作权利的保障。去没留表示团员有更好的发展而欲跳槽时,不可强留。

*来当收 去不留

别的戏班演员要来充当临时演员赚取外快时,团主不可拒绝,而当他们所属的剧团有戏时则不可慰留,应让他们回到所属剧团演出,这是民间剧团之间的默契。

*子弟一兴 洋服裤穿颠倒反

据说罗东福兰社社长陈振光先生(陈辉煌之子,陈进东之父)曾经赠送福兰社子弟每人一件西装裤,当时西装裤非常稀少,有子弟穿错面还夸赞道:外国人真周到,连放屎都要开裤孔。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