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宝岛风情>>宝岛风情>>宝岛景观>>台湾槟榔

主题:台湾槟榔
发信人: sacobo(素还真)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20:01), 站内信件
槟榔子是槟榈科植物槟榔属(Areca)的果实。
台湾俗称青仔,也有戏称台湾口香糖者 。在我国尚有很多别名,例如宾门、仁频、洗瘴丹、螺果等。槟榔的释名据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别录记载,「宾与郎皆贵客之称。稽含南方草木状言,交广人凡贵胜族客必 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则槟榔名义取于此。」

据国人研究早在公元前 140~80年间的古籍已出现槟榔(音Pinlang),应是原产地马来亚人称其子实为 「Pinang」,流传我国时由此得藉音译衍变而成槟榔较为可信。至于英语系人称槟榔子为arecanut,其源不详,但很可能是跟着南印度人(Kanarese)称之为「adeke」或马来 人(Malayalam)叫做adakka」而得名。

人类嚼槟榔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古印度诗人马哥的诗里记 载讫哩史那王(Krishna,印度神话中护持神昆湿奴(Vishnu)第八化身之有名印度神 所率领的士兵饮用棷汁和嚼槟榔子的情景,祇是印度人不称之为Adeke或Pinang,而另 以「Gouvaka」名之。

嚼槟榔的习俗很快普及到亚洲热带地区,但没有扩展到温带地区 ,据推测主要原因是嚼槟榔时不可缺少的配料之荖叶,不能像烟叶可藉干燥而保存并 供应所致。欧洲人一直到看见马哥孛罗(Marco Polo)所着的「东方见闻录」( 公元1298年)才知道亚洲人有嚼槟榔的风俗,那已经是十三世纪末了。但希腊历史家
早在公元前340年就叙述过槟榔之事。

咀嚼时这些植物 碱可促进唾液和消化液之分泌,因此有助消化和去除口臭之功能,同时也是一种兴奋 剂

据调查自民国75年槟榔栽植面积超过万公顷而为11,061公 顷,即逐年遽增,至民国78年已达33,487公顷,产值73亿元,成为仅次于稻米及甘 蔗,而高居第三位之重要农产品,并有〝绿色黄金〞之称,且嗜好人口约180万人, 年消费值259亿元,迄民国84年槟榔栽植面积增至54,544公顷,产值达133亿元,已 超越甘蔗升居第二位,并成为果品类产值之冠,其嗜好人口则达280万人,年消费值 近壹千亿元台币。



----
在滚滚红尘 辗转反复 为寻你在梦中清丽的容颜 天上人间我已寻觅多回
即使梦里残影都恋恋不忘  芸芸众生 唯妳  伫立在尘嚣中  
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之姿 才女之气  集于自在之身 
天女之心 怜惜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