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usz()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14:21), 站内信件
|
台湾北部,在清代汉人尚未移入拓垦之前,平埔 族的凯达格兰族已在这块土地上过着渔猎生活;清代中期,泰雅族人也由台湾中部迁徙到今新店溪上游,在河的两 岸建立部落,今日鸟来的原住民,便是他们的后裔。
汉移民的开发
汉人移垦台湾北部,是以同乡人共同开拓、群策群力的方式,打拼出“新天地”,根据温振华教授的研究:“淡水河下游的两 岸地区以同安人为多;基隆河与新店溪以安溪人为多;大汉溪(即大坷坎溪)与新店溪间以及北海岸以漳州人为多。”
清代的台湾,政治、文化中心在台南,官府政令很难布行于中部和北部,因此台湾北部成了大租户开垦的势力范围,板桥林本源家就是典型之例。清末,由于台湾门户开放,经商致富的人开始在社会上建立地位,加以日据时期,台湾北部成了茶、煤的产销中心,中产阶级亦因之兴起,因而造 就了几位平民出身的企业家。
台北州的“定型”
台北州范围的大致“定型”,始于一九二零年,日据时期的台湾地方制度第八次大改革;此时台湾总督由文官接任,彻底重划行政区域,共包括:二市(台北市、基隆市)、九郡(淡水、基隆、七星、新庄、海山、文山、宜兰、罗东、苏澳)、七街、三十二庄。而台北州因此次重划,地名有改变和创新者,如:锡口改为松山、水返脚成为汐止、枋桥易成板桥、新庄改做新莊、三角涌改为三峡、大坷坎成了大溪;其他如三芝、中和、林口等则为新创之地名。
兰阳地区被划入台北州,或许是因开拓时期的鸡笼港(基隆港)为漳州人所初辟,而兰阳一带最早进入与原住民争地的,正是漳州籍的移民,基于同乡之谊,兰阳、基隆“一家亲”,因台北州有基隆市,“延长”包括宜兰,也就不考虑高山峻岭之隔了。
丰富的产业
台北州的主要农产品为稻米与茶业,一九三二年统计的稻米耕作面积为十万三千余甲,茶园面积虽仅一万八千余甲,但是享誉全球的“台湾茶”(Formosa Tea ),几乎全由本州产制外销中国大陆与世界各地的。
第一次欧战前后,矿业兴盛,“黑金”(煤)的采掘遍及北部山区,像是金瓜石、瑞芳、平溪、八堵、五堵、汐止、石碇、深坑等 地,都 是重要的煤炭产地。而九份、金瓜石等地更因发现金矿,一夕之间成了淘金客做发财梦的所在,深山幽谷竟成纸醉金迷之处。
本州有山有水,林野总面积达三十四万余甲,占辖区全面积的三分之二, 林产额的半数皆由罗东郡的营林所事业地产出。水产方面,由于本州海岸线绵延达六十四里,而且沿海受到寒、暖二流的影响,渔产丰富,有旗鱼、鲣鱼、鳁鱼、鲷鱼、黄花鱼等;设于基隆、苏澳、大溪、淡水及石门等渔港及船舶停泊所的渔业事业都不断在增资成长中。此外,珊瑚加工品也成为富贵人家的收藏品,是本州重要的工艺产品。
台北州工业的实力,也十分可观,除制糖、制茶外,还有造纸、苧麻丝、爆竹、木材、铁工、制冰、造 船、炼瓦、肥料、制草、石碱(肥皂)、酸素、瓦斯、樟脑、印刷等;工厂总数有一千六百余家,从业员工达一万七千余人,而台北州人口数是一百万九千一百八十人(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统计),所占比率相当高。
台北市是日据时期台湾的行政中心,其“卫星都市”也都散落在台北州,因此台北州这个北台的精华地区,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地位,自然不言可喻。
----
My Homepage:http://www.xmedu.com/790611
Send Message to Me
Mail to 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