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宝岛风情>>宝岛历史>>转载--台湾的历史(十四)

主题:转载--台湾的历史(十四)
发信人: zhbzhanghaiboxjl(『网易忠臣』)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14:21), 站内信件
沈葆桢、丁日昌治台
《祖国的宝岛台湾》

  外国列强的大举入侵,加重了清政府的危机感。他们认识到,要守住台湾,必须先建设台湾。于是,在全国大兴“洋务运动”的背景下,开始了台湾近代化的过程。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促进台湾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牡丹社事件”之前,台湾府虽属福建省管辖,但福建巡抚常驻福州,很少到台湾。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桢上奏朝廷,建议福建巡抚移驻台湾。1875年11月,清政府采纳沈葆桢建议,规定福建巡抚冬、春两季驻台湾,夏、秋则驻福州,从而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1875年1月,沈葆桢再奏朝廷,提出三项改革:一是废除大陆人民渡海到台的禁令;二是废除严禁台湾汉民私入“番界”(即台湾土著民族居住区)的旧例;三是废除严格限制私铸、私贩铁器和竹木出口的法令。这些措施使得大陆人民可以自由向台湾迁移,有利于打破“山前”(西部沿海平原,汉族居住区)与“山后”(东部山区,土著居民居住区)之间的森严壁垒,促进了岛内货物的流通和商品交换的发展。1875年到1876年,沈葆桢还用了一年时间,实施“开山抚番”计划,派军队分三路进入“后山”垦殖,使台湾东西海岸连成一体,加强了汉族与土著居民的交往与融和。

  清朝政府刚收回台湾时,台湾的汉人只有10多万,但到了1877年,汉人已增加到300多万。移民的增加和清明政府前期推行的少收租税和政策,促进了台湾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到了19世纪中期,也就是距现在250年前,台湾已成为“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祖国宝岛了。

  1876年,新任福建巡抚丁日昌奏准将拆毁的吴淞铁路铁轨运来台湾,修建中国第一条经政府批准修建的铁路,可惜终因经费不足,无法开工。1877年10月,丁日昌建成台湾府至安平、旗后共长95里的陆上电线,并设立了3个电报局,这是全国最早的自办电报业务。沈葆桢时代就开始兴建的机械开采基隆煤矿,也于1877年9月开始出煤,日产原煤近40吨,是中国最早投产的现代煤矿。





----
如果你不是很忙碌,
如果你不是很了解,
那么,
就请你来我们的宝岛(台湾)坐坐,
吾将到履相迎 香茶待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