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宝岛风情>>宝岛历史>>台湾的历史--(十)

主题:台湾的历史--(十)
发信人: zhbzhanghaiboxjl(『网易忠臣』)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14:21), 站内信件
清朝康熙年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反清复明斗争大都平息,清王朝在逐步统一大陆后,已建立起一个空前规模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满汉间的民族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开始走向和平安定。休养生息的新时期。医治战争创伤,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对付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世代的要求,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郑成功收复台湾虽然功不可没,但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以郑经、郑克(土+爽)为首的郑氏集团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这是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违背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郑氏集团的反清斗争就已失去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性质,而蜕变为阻碍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地方割据活动。更为严重的是,郑成功的继承者郑经宣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郑氏集团在台湾的“万世之基已立于不拔”,企图以俯首称臣来换取清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的藩属国,使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为了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消除东南沿海的长期威胁,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清政府从康熙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62--1683)对台湾郑氏集团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完成了统一台湾的历史使命。

  清军夺战金、厦,郑经退据台湾  

  从康熙元年郑成功去世,到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最后统一台湾,清廷与台湾郑氏集团之间共进行了十次和谈。在这一系列和谈中,双方分歧的焦点都集中在“依朝鲜例”和“削发”这两个问题上。而“依朝鲜例”又是郑氏集团在历次和谈中提出的首要条件,也是其谈判的基本立场。所谓“依朝鲜例”,就是要求清政府依照当时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模式来确定中国大陆与台湾、清中央政府与郑氏割据政权的关系。朝鲜是中国的邻邦,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朝鲜成为中国的藩属国。郑氏集团坚持“依朝鲜例”,就是要清政府承认台湾为中国的藩属国,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裂出去。这与清政府统一台湾的主旨完全相悖,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康熙二年十月,清军分三路发动进攻,其战略意图是分进合击,一举攻占金门、厦门二岛。

  清军秘密招降了守卫陆路要地高崎的郑军将领陈升,并出其不意地攻占了郑氏集团在大陆沿海最重要的根据地厦门,一举打乱了郑军的整体防御体系,导致郑军全线败退,郑经等人率部退至铜山。清军随即占领了金门。据守其他要地的郑军将领纷纷降清,铜山就成为失去屏障.孤立无援的孤岛。郑经见部下众叛亲离,已成土崩瓦解之势,知大势已去,暗中做好了逃往台湾的准备。1664年3月,郑经命周全斌。黄廷率部断后,自己带领残余官兵6000多人乘船撤离铜山,仓皇东渡台湾。郑经逃离后,断后大将周全斌因与郑经心腹洪旭等人有矛盾,担心到台湾后受其排挤,遂统兵向福建总督李率泰投诚。黄廷也接到了李率泰的招降密信,与周全斌同时归顺了清廷。至此,李率泰的攻心、招降策略大获全胜,清军果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铜山,郑氏集团在大陆沿海的抗清基地完全丧失。

  据史料记载,从康熙元年到康熙三年,郑氏集团共有文武官员3985人、士兵10万余人向清军投诚,大大削弱了郑氏集团的实力。

  郑经逃抵台湾后,立即采取措施,加强防务,以抵御清军对台湾、澎湖的进攻。由于澎湖地处大陆与台湾之间,是台湾的海上门户,又是海上交通要道和大陆到台湾的必经之地,郑经将台湾防御前沿设在澎湖。郑经在澎湖湾内设置了报警烟墩和炮台,由薛进思等将领统兵守卫。

  

  



----
有空没空都欢迎大家来祖国的宝岛--台湾做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