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破碎如空)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13:28), 站内信件
|
论批评
人在一生中不会不挨批评,这是文词,比如你从小就爱淘气,那么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对家长的批评我们称教训,而对老师的批评称为批评,因为老师的说法多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而家长的则由于真的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缘由,而不管什么承受能力,顺着自已的想法进行教育,更有甚者采取体罚等等不正确的方式,这里姑且不论。
工作以后的批评也是常有的,特别是一些大事没有,小错不断的刚从校门出来的学生,如果遇到一个比较负责任的领导,那挨批评是难免的。对于这种批评,也是需要领导水平的,因为这是工作上的问题,如果真的让下属承受不了的批评,下属给你个不玩活,表面上苦干,背地里却用另一套来对付你,那么,只能说你的领导工作是不够格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论如何,领导的批评还是针对事的,特别是领导在批评过程中发些小脾气,也是可以原谅的,必竟他还是把话讲在了当面,而真的他看不惯你的行为,却不对你说,最后给你穿个不大不小的小鞋,也够你受的。因此我还是喜欢前面那样的领导,阴险的领导谁不怕,因为他不是在关心你,而是在算计呢,包括该批评时不批评。
工作经验多了,批评也逐渐少了,这样自信也来了,对一些事情也看不惯了,有时也批评别人两句,这是一个规律。但是规律有时人们并不认识,只是对自已批评别人有一时之快,而不把别人是否能够承受放在心上,这种人批评人可能注重的只在过程而不管结果,这样的批评在过去很多,那时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观念,管理只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而不管被管理者是否能够接受而使你批评的调整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这种没有效果的批评最好不要搞,即达不到想要达的到的效果,何必非要得罪人呢?
批评的实践证明,如果你真的需要批评人,那么首先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被批评者是什么性质的错误需要你批评,当你批评的不在理时,人家会不会对你产生歧义,从而加剧你们之间关系的冷淡,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完全有理由不去实施批评,而当你换位思考成熟后,才能达到你批评别人想到达到的效果。
我们喜欢有的放矢的批评,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而那些没去分析问题就枉下结论,对事件的参与者进行刻薄的批评发起人,只能给人留下强烈的无法接受的印象,至于你说的什么真的在他心目中不重要,也不会让人觉得以后有必要深深的思考了,这就是同事关系的做大失败。记得我有个同事,是农村来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某位领导在与他谈话时,竟然说是土豹子开花,真的把我这个同事气炸了肺,十年之后还记忆尤新,让他没情绪工作了至少七八年,真是一句话伤的不仅是人心,还有好多可以创造财富的时间和工作。
现在有好多人都学会了情商了,批评也出现了少上,更多的是表扬,而把表扬用于批评上可是一门很另类的学问,这种学门完全可以从人的心理学中找出理论。比如孩子的教育,现在流行鼓励教育,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感,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但是有些表扬式的批评也有着很多阴险的地方,比如一部小说《梅次故事》中最后的情节:一个市长有许多问题,要写上告信肯定会在上面他的人那里得到消息,从而因为匿名不与理睬,所以有人使出绝招写表扬信,那些夸夸其谈而明显的不实的表扬让这位官员下了马,真是对现实批评状态的一个绝佳的讽刺。
现在不论是谁,都会遇到批评的事,因为你即或是个有权力的人,也有着上级的关照,而即使不这样,也会有老婆儿女的批评,所以批评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促使你进步的一部分。所以承受批评,从被批评中得到快乐也是人生可以很洒脱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对你关心的人才会把批评让你承受,而那些看似关心地批评你但满口没道理的指责,你也就不要当成批评,因为那是他们的发泄和不满,但当你知道这些后,你会这些批评不屑一顾,因为你从中无法受益还那么认真做什么?
最后一句:欢迎批评!
20021209
---- 评是非得失,论成败兴衰。
【评论空间】
特约评论员——破碎如空(yerk)
编号:007
--------------
你作工来我种田,
信马由缰听自然,
丰衣足食得其所,
君子荡荡无尤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