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sbd3210(小艾)
整理人: michaelxxxx(2002-12-13 15:44:43), 站内信件
|
一夜乍寒,深圳的冬日在我没作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顷刻而至。
急忙在衣柜里翻腾一件件毛衣,高领的,低领的,两件套的,杂色的,
找来找去却找不到一件刹那间让眼睛和心情四溢而出的温情,始终不习惯
深圳不像冬天的冬天,风刺到骨子里的阴冷,温暖的幸福总是需要幻想着
到来。
风情说我天生操劳命,一刻不得闲。
初学织毛衣还是在进入大学,那个时候刚刚脱离高考的压力,对教室
外的生活欢天喜地的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乍见的手工活异常喜欢。记得放
寒假在家,看邻居阿姨搬一小木凳在太阳下一边晒太阳一边织毛衣,尤其
几个阿姨坐在一起相互切磋的热闹,看上去甚是惬意,那四根竹针在她们
手里灵活穿梭让我顿感奇妙,一来二去看了几次,忍不住便买来竹针买来
毛线团模仿阿姨的姿势织起来。
事实却是我比她们织的更好,应该说,我在织毛衣上的灵赋源于我的
妈妈。
妈妈是编织高手,我和弟弟自小的毛衣都出自她灵巧的双手,每次遇
见熟悉的叔叔阿姨称赞我穿的毛衣漂亮时,我都很骄傲的告诉他们是妈妈
的杰作。要知道,我生活的那个江南小城80年代初期基本上算是物质较为
匮乏了,能买到漂亮又合身的毛衣恐怕也非易事,所以如果自己的妈妈能
够织出颜色漂亮、款式新颖、针脚细密的毛衣来,那真是很让人引以为荣
的,一直到我学会织毛衣。
虽然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商场卖的毛衣款式多
样材料各异,人们也甚少有耐心去织毛衣,而喜欢穿纯手工编织的毛衣更
是缪缪可数。可妈妈爸爸和弟弟冬天的时候却都喜欢穿我一针一线编织的
毛衣,说手工织出来的,特别温暖,特别实在。
在大学的校园时光,基本不上课的时间我就待在宿舍里织毛衣,那时
候织了很多毛衣,几乎把能看到的款式都拼在一起试个遍,娃娃式、夹克
式、蝙蝠式、休闲式、夹色拼图无一不被实验,每次收领口的衣针时,忍
不住满心的喜悦之情,毕业的时候这些珍藏品被舍友们一一瓜分当作纪念。
后来上班在最初一年的闲暇之余还教过几个对编织充满好奇心的徒弟,
基本上她们最后成品的毛衣里,起针、加针、换花型、分前后片、领口、
衣袖、肩膀等关节处都是我挨个动手结束,看着她们欢天喜地的包装各自
的果实,想想不知道她们究竟学会几成。有时候,很多人对于纯兴趣的事
情,远抵不过耐心的折磨。
织毛衣不难,却难在是否有那份织进去的情意。
周六和朋友们聚会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家里快下雪了。
而那天,深圳热的出奇,夏装满大街的跑。
挂上电话,回坐到热气腾腾的火锅桌子边,想着什么时候能再拿起竹
针为远方的他织件毛衣。把自己的牵挂,自己的柔情蜜意倾泄入这一件仔
仔细细一针一线的毛衣里,也许,爱情仅仅只需要那一份执着的耐心。
好久好久没再拿起竹针织毛衣了,不知,家里的竹针是否如初般那么
圆滑那么润手。
---- 你从玫瑰里面
看见我的笑脸
红红的温暖 安静地绽放在心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