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iy(布伦德尔)
整理人: sisi8597(2004-01-04 03:45:11), 站内信件
|
上次迫不及待地提到伟大却被忽视的海顿早期交响乐,这次还想再提,因为实在是太有必要
了
作为一个喜欢音乐并且粗通其道的人,我觉得是要有使命感的。我们国家,音乐专业者众多
(因为人口众多),可是有使命感的人太少,闭门苦练的人是没有使命感的,开门大规模教
琴只为赚钱而不管学生兴趣所在的人是没有使命感的,在交响乐团得过且过混混日子的老江
湖是没有使命感的,开口闭口冒充权威的所谓乐评人更是没有使命感的----这种人太多了,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 以至于我们从习以为常到渐渐麻木
就是因为这种使命感的缺乏,使海顿的这些珠玉之作(还有更多的珠玉之作)不为人知。而
这些作品的全体,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宝藏呀!
另人应接不暇的奇思妙想,数量是如此的之多,以至于我不得不对每一首交响曲(往往是每
一个乐章)作了一些笔记,结果我惊人的发现,这些数量众多的交响曲,曲曲都有发展,曲
曲都有奇笔,曲曲都有创新,
这些创新的始作俑者,居然是一个头带假发,毕恭毕敬的宫廷作曲家--一个比奴仆地位稍高
的几乎足不出户的没有太多自由的人!而他早期相当长时间内交响乐所拥有乐团编制,
木管没有单簧管,铜管仅有圆号一种!而且管乐器的性能,也远非现在可以比。如此简单的
手段,表达了如此难以表达的越思!令后辈汗颜
可是遗忘,以及使命感的缺乏,几乎毁了这一切的创造力。
提到海顿,人们只知道他是交响乐之父,作有超过100首交响曲,可是,又有谁真正了解no13交响乐的定音鼓的轰鸣,no6交响乐由长笛和两把双簧管奏出的旋律,以及trio中低音提琴
或者大管的独白!
他的no6,no7,no8三首交响乐,很象巴罗克的大协奏曲。把这三个作品同bach的勃兰登堡比较
之,我们发现毫不逊色,可后者的名望,远远超过前者,可见佳作的名望,也并非出于必然
!
想到如今声名如日中天的bach,其实在haydn,甚至beethoven时代,他也是默默无闻的--直到浪
漫时期一批有使命感的有志之士的出现,于是人们渐渐知道了这条小溪,直到他现在的赫赫
威名,甚至他成了那个时代唯一的象征,至少在中国,几乎没有人演奏泰勒曼,没有人演奏
蒙太威尔迪,甚至很少听到亨得尔!而我在听过蒙太威尔迪之后明显感到,其实bach也只是站
在很多人肩膀上的,严格说,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远不如海顿!
那么,beethoven时期默默无闻的bach,和现在声名大振的bach,都不是真正的bach,某种意义
说,我们也已经失落了真正的bach,又因为追捧bach失落了更多那个时代的精英,我想,我们
是两头失落
我们呼唤大师,可是大师就在我们身边!
而当我们终于找出了大师,我们却为他们画上我们想要的脸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