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ox(黑啤)
整理人: lxdgood(2004-08-09 22:42:26), 站内信件
|
深圳盘整(下)
金心异
2002-01-21 22:02:22 南方社区
第五大原因,深圳房子太贵啦,偶买不起大房,没法接老娘过来,可是偶又特别想念俺娘做的泡菜,5555555。
唉,那也真是没办法,回到你娘身边去吧,如果无法为国尽忠,也该好好尽尽孝道啦,我支持您。
那我只好转身过来批判深圳的高房价政策。
目前深圳的房价,总体而言是仅次于北京,与上海相当,略高于广州。在全球城市生活成本的排座次中,北京上海一般能进入全球十大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之列,深圳还没有进入十大,但也不远了,一般是在第11到20之间打转转。这对深圳来说绝不是个好事情。
房价高企意味着在你这里做生意或居住成本都会较高。这将极为严重地影响到这个城市的竞争力。事实上深圳已面临着营商成本上升所带来的竞争力下降的严峻问题。台商在东莞的聚集就是一个例证。
你不能跟北京、上海比呀,人家高房价,人家有那个资格,北京是首都,全国人民支撑着它呢,全国哪个城市萧条喽,也不会让北京萧条,所以北京有保障;上海是我国在国际上力推的门面,倘若万商不云集的话,中央想办法也要让它万商云集,所以上海也有保障。但你深圳谁来保障你的营商环境呢?你只有靠自个儿,那你把房价弄那么高,把人家都吓跑了,可不好办。
有人说啦,深圳的房价高纯粹是市场供求关系啊,政府干预不了啊,需求劲旺,给抬上去了啊。这话也对,也不对。深圳需求旺盛是没错,可是大部分买房者对高房价还是无奈,没办法,才接受,而且是靠按揭寅吃卯粮才有财力安家,购房按揭时银行的利率政策又太过保守,贷款利率过高让消费者难以承受。大部分人是用了吃奶的力气来供房啊,主政官对这一点却似乎无动于衷,而满足于深圳人有钱买房这样一个论断。
而且政府绝对不是说没有在供求关系上做手脚。最大一个关键就是二线关。虽然所有深圳人都明白二线关对深圳其实已没有什么意义了,早该拆啦,但是深圳地方一直没有拆,除了这事不取决于深圳地方政府外,也不能排除深圳地方乐见这样。关不拆,关外物业就只能是深圳人的第二第三选择,购买力的七成以上就会仍集中在关内,房地产商的视线就仍旧倾向于关内。关内的土地供应量十分有限,可以说用一块少一块,这样关内的地价就不可能下降,房价就不可能低下来。这对政府是有利的,因为政府通过卖地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此外在卖房过程中,政府也能收到更多一些的税费。
除此之外,政府本应做的还有平抑物价的措施啊,香港那样自由的市场经济,港府还可以搞出“八万五”来打压房价呢,何况深圳乎?深圳市所谓的安居房,自连续推出莲花北、梅林一村、益田村、桃源村等小区后,步伐显然慢了下来,彩田村迟迟没有交屋,留仙村计划弃止了,而且更下一步,没有新的安居小区推出了。在今年下半年之前的一年多时间,没有安居房分配方案出台了。
政府兴建房的兴趣锐减,据分析可能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此前兴建的小区,已基本解决了政府公务员的住房,他们可以无忧了,再接下来的主要购房者是低收入阶层,但是在深圳来说,所谓的低收入阶层,大多也是白领,倘若勒紧了裤腰带,也能买得起较经济的商品房,于是政府就没有迫切的愿望来解决他们的需要;二是这部分人既然也是地产商的潜在客户,政府就不愿去得罪地产商,因为深圳这两年增长乏力,房地产正是其中一个经济增长点;三是政府财力这几年由于响应中央号召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缘故,变得十分的薄弱,前几年搞梅林一村,政府又袖太多,现在财力不逮,就不想再依此模式搞下去,但是倘若新的政府小区倘若在规划建设等方面比梅林一村差太多,就会没有市场,卖不出去的话,政府就掉了大了。
但是为了保持深圳的竞争力,压低房价是非做不可的一件事儿。无论是兴建政府小区,还是兴建政府出租房,都得尽快操作才行。长远来说,深圳的房价应该跟广州持平才算合理。
深圳的对手:北京、上海、广州
成都和重庆曾在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又一次起过争执,这对宿敌这次争执的标的是,谁是中国的第四城市。当时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进行嘲笑。其实举目当今之中国大陆,要说第四城市的话,难道除了深圳还有别个吗?无论是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其中一个主要指标是经济总量)、城市竞争力、城市商业人气(其中一项主要指标是每周航班数量和客流量,另一项指标是星级酒店数量及开房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都属于中国城市的第一集团。这肯定是中国的四大营商城市。事实上,北京、上海、广州,正是深圳的三大对手。
先说北京。
本来北京和深圳不应该是敌手的。这两个城市渊源极深,从心理上又最为接近。可以说,深圳是北京派出的先头部队,北京是深圳的大本营和心理依归。北京是深圳抱着吸吮的大白乳房,是深圳的快乐老家。是北京阳具射出的精液,滋润着深圳干渴的阴道,并让深圳的子宫里不会空空如也。所有深圳的今天,都是受北京所赐。
先不说深圳的改革开放权是北京授予的,深圳最初的建设者,从资金到人才都从北京获益良多,各大部委都在深圳有自己的势力,各位太子们都喜欢在深圳培植自己的势力,既可以任所欲为不受北京约束,又可以与北京保持紧密联系而不被注意。对这个国家而言,北京是少年和青年康熙,深圳就是那个韦小宝,可以做北京想做而不能做的那些事情。一南一北的两个城市,相互呼应,一唱一和。
北京不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按说他也不应将经济作为重点方向。这样的话,京深之间就永远也不会分道扬镳,永远是小玄子和小桂子的关系。又或者,北京你就发展首都经济,你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再加上你原有的重工业(深圳没有重化工业),那么双方只有互补而没有竞争。但是北京和深圳还是成为了竞争对手,这全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从1999年开始在国内形成热潮的高新技术产业热,让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反目为仇。因为他俩同时爱上了她。
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没有技术支持,深圳的解决方案是借用北京的科研实力,把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吸引过来合作,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这在北京没有特重视高科技产业之前大家还相安无事,但是在2000年后,北京就不干啦,说这是我的优势,我也要搞。北大、清华怎么着也得给地头蛇面子啊,所以其产业重心就无法南移深圳。
深圳因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着一鞭,有了些基础,所以就雄心勃勃地想成为中国的“硅谷”,北京说,我呸,只有中关村才是中国的硅谷。于是就要中央明确中关村的至高无上地位,然后扯虎皮作大旗说中关村战略就相当于80年代中国搞深圳、90年代中国搞浦东一样,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这还不够,那个段永基还说什么干脆你别的地方也不要搞高新技术产业了,都拿到中关村来搞,集全国之力打造中关村吧。深圳听了这话,嘴角里挤出一个冷笑。
深圳好不容易争取到高交会作为国家级的盛会,与广交会、厦门投洽会一样的级别,以为这为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一个基础优势,然而北京很快就将国际周也要升格为国家级,国家各部委谁不买地头蛇一个面子啊,于是也好几个部委参加,阵势比深圳搞得还大。搞展会北京当然有优势啊,可以请来许多中外政要、专家学者 、巨头大鳄,这一点深圳当然不能比。然而高科技技术成果交易这种事又不是一般的展会,是一种需要很务实很细心才能做成的事情,北京人的性格又决然做不好这类事情。北京人吹牛可以,侃大山可以,做秀可以,但做事不行。
但是北京是深圳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在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中国,做生意要讲政治经济学,你要是得罪了北京,这事儿可不好办,所以深圳当局马上就弯下腰来,说我们并不想想做高新技术产业的老大,我们只想成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对于你来说,在北京和深圳之间你该如何选择呢?要是怕冷你就呆在深圳,要是怕热就到深圳来;要是向往自由就来深圳,要是热衷政治和钻营那就去北京;要是喜欢绿色和新鲜空气就呆在深圳,要是喜欢沙尘暴那你最好呆在北京;要是做文化方面工作,比如做媒体,最好去北京,要是做证券之类投资生意,那何妨呆在深圳,但是你在北京要有线人或靠山。
呵呵,我是个刚从北京回到深圳的人。打死我我都不会定居北京,要是偶尔出趟差北京那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再说上海。
上海与深圳之间的矛盾,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怨深圳年少气盛,心气太高,80年代蹿红了10年,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啦,居然想什么事都跟上海争,要知道人家上海是老贵族啦,30年代都是远东第一大国际都会喽,从来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地位都没有动摇过,跟他争宠,你深圳凭什么?更何况近十几年的国内政治生态,对深圳本就不利?
这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你深圳进前四没问题,但是跟老大比功力还差了好多呢。深圳咽不下一口气是因为深圳失宠而上海随之得了宠,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也。这种失落感对深圳来说确实不好受。
倘若只是心理因素,那么找一下心理医生看一下也许就好了,问题是夺了宠就意味着从前深圳得到的现在都得不到了,都给上海去了,深圳的利益受到了巨大损夫,所以牢骚满腹也不足为奇。这问题出在我们国家做事情的习惯上,我们做什么事总要抓龙头,解决主要矛盾,所以做事总要树典型,或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非此即彼,抬这个就要打那个,否则就觉得冲淡主题。具有排它性。这样子不好。
上海你要成为中国的或者东亚的金融中心你就去成嘛,你别连我应得的一份也拿去啊,我只是想成为区域的金融中心而已,这对我深圳很重要啊,这是我的三大支住产业啊。都给你我怎么活下去?怎么跟广州竞争?
所以深圳与上海症结就出在金融业上。先是央行总分行改革,上海自然是一级分行,而深圳居然给那些官本位的笨伯们,以行政级别原故划入到二级分行。许多原有的金融创新的权力都被取消了,上海就借这机会连连有大动作,而深圳则偃旗息鼓。更有甚者,那些外资银行们,在纷纷抢滩上海的同时,还有些家伙们趁机关了在深圳的机构,这让深圳情何以堪?
2000年底,深圳和上海又开始争另一个宝贝,那就是所谓的高新技术板块,后来改名叫创业板。争的结果,深圳争了过来,但是上海顺水推车,从北京那里拿到了主板合并的计划,也就是说,深圳你要将原有的主板合并到上海来。创业板是画的一张饼,主板却是怀里实实在在的馒头,深圳丢了实实在在的馒头,却只好拿着那张画着饼的纸,不能充饥。等于给上海与北京联手摆了一道,心中的怨毒可想而知。跟上海的梁子算是越结越深了。
还有一争的就是IC产业,所谓的半导体产业。深圳也争不过上海,TMD台湾人就是喜欢大上海这种虚荣心你有什么办法?深圳只能徒叹妾薄命了:“既生瑜 ,何生亮?”
嘻,这样哀叹也不对啊,人家上海明明生在你深圳前边。
深圳如果不去跟上海争第一,以平常心看之,做好自己的事情,未必就会比上海差。别的不说,就这城市环境,花园一样啊,交通这样顺便啊,上海远远没法比。而且人才也多的是啊,总不能全都去你上海吧,深圳总还能留住不少吧。你吃大饼,我们吃小饼行不行?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嘛。
再说,风物也要放眼量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来深圳与香港真的一心一意联手对付上海的话,这还是个未定之局呢。就是政治上再偏心,谁也不能不承认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双火车头之一吧。
至于你是去深圳还是上海?我这样跟你说,如果你现在在深圳,那你就继续呆在深圳,如果你现在在上海,那你就继续呆在上海,别挪来挪去的啦。如果你从第三地来,正要在深圳与上海之间做个选择,那么,如果你是个女孩子,你去上海吧,一是上海商业零售业远较深圳发达,你可在那里尽享购衣服买化妆品的无穷乐趣,而且上海男人服务女人的水平一流;如果你是个男孩子,那么到深圳来吧,在深圳你若成功,那会远比上海要成功。而且深圳的男女比例有人说是1:7(加上关外),也有人说是1:1。5(仅指关内),总之女多男少,艳福不会浅的噢?
最后说广州。
广州和深圳注定要成为冤家。这原因一如沈阳和大连、青岛和济南、南京和苏州、杭州和宁波、福州和厦门、成都和重庆等等城市要成为冤家一样。为什么?中国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嘛。
20年时间里,广州眼看着深圳一天天地长大,把原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耀都掠夺过去,就象曹薰玄将李昌镐一把手教出来,却眼看着他从自己手中将一个个冠军称号从自己口袋里掏走一样。
广州原本是中国的外贸中心,然而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是深圳,中国有七分之一的货物从深圳出境;广州港原本是华南最大的港口,但现在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广州原本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把一切都改变了,大量的券商在深圳崛起,许多的基金盘据在深圳,招商银行及平安保险公司的成长更是让广州无可奈何。深圳在金融业的地位显然已高出广州许多;总之广州以前是无可争议的华南王,但是现在广州在罗列自己的许多统计数字进都有点心虚,所有广州在所谓国内大城市中排第一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统计口径没有把深圳算进去。现在广州的经济总量还在深圳的前面,但是深圳超过广州似乎是迟早的事情,除非广州象兼并番禺花都那样再将南海、佛山收入口袋中,采用物理方法扩大体积。
最让广州无法忍受的是深圳人在广州人面前的那个牛逼。不就是我的城市没有你那么新那么漂亮嘛,也不要整天挂在嘴上呀。呵呵。作为一个深圳人,我这会儿得意地笑。
不过话说回来,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最应该搞好关系,因为在全中国,没有哪两个双子星座的城市象广州和深圳之间这样联系紧密,广深线无论铁路还是公路都是全中国最忙碌的城际交通线。而且广州也不是说没有可取之处,他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深圳学习,比如广州地产商的大盘就搞得比深圳好得多,比如广州的房子就比深圳便宜,比如广州的媒体业就比深圳发达得多,而且广州的几家媒体在深圳都俨然有反客为主的架势。
至于您选择广州还是深圳?我想这根本不会成为一个选择题。您如果是要离开深圳的话,您也绝对不应该是去广州。
作者:金心异 新闻来源:南方社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