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ox(黑啤)
整理人: lxdgood(2004-08-09 22:42:26), 站内信件
|
深圳盘整 (中)
金心异
2002-01-21 22:02:22 南方社区
现在你安顿下来啦,让我告诉给你,你完全可以应该在深圳留下来的九大理由。
第一条理由:这个城市的规划和绿化!笔者不止一个朋友每每来到深圳,就会对深南大道、笋岗路、红荔路、滨海大道等一条又一条道路的绿化美化叹为观止。事实上,不少深圳人都有一种所谓的“深南大道情结”——当然,现在可能要更改为“深南大道和滨海大道情结”了:倘若住在深圳,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找个机会坐车从深南大道或滨海大道上走一走,去感受一番快感。倘若这人出差了较长时间,或者是外派了一段时间,他一回到深圳,就会想方设法到滨海大道及深南大道上游一游车河。建设部部长俞正声曾公开称赞深南大道为中国第一城市大道,那是他还没有到滨海大道上去爽一爽的缘故,因为那次他来时滨海大道还没有开通。
笔者一向有一个观点:住在一个环境美好的城市,你是在合法地占有政府提供的福利,从而节约自己的生活成本。深圳市财政充盈,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并非户籍人口,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福利,但是政府投巨资将这个城市建设得如同花园,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保证了你在罗湖之外的地区基本不塞车,这些都是福利。在北京你逛任何一个公园都得花钱,在深圳一般政府管理的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而且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公园,你的眼睛到处都在享受,可你不用花钱;在北京你花钱也买不来出行顺畅,但在深圳你不用额外付出这一成本。政府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你住在深圳比你住在北京、武汉、广州等等许多地方,首先就占了这样莫大一个便宜。
第二条理由:这个城市的气候!硅谷人在总结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的三大理由时,大多数人把气候列了进去,可见气候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笔者打死都不相信常有沙尘暴的北京中关村可以建成中国的硅谷)。宜人的气候,可以让人在一年四季都愿意勤奋地工作(中国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相信气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北方的人终究比南方要懒散得多)。这一点深圳与硅谷极为相似。除了每年春节前后约有半个月左右天气较为寒冷(穿上毛衣或皮衣就足矣,而不是象北京那样把自己裹成一个球形)、每年夏天较有一个多月较为热燥或阴湿之外,深圳绝对是个适宜于人类展开一切经济活动的城市。而且仅仅由于气候的缘故,你每年的生活开支里在着装费这方面不知省了多少钱!如果你是一个男生,可以说,你有三五套衣服就足以应付全年的日子啦。
第三条理由:香港电视和报纸。笔者有一对夫妇朋友,几次三番说想离开深圳,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问他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答曰:舍不得“930”。这“930”并不是广州商台的“九三零剧场”,而是香港明珠台每晚大约9:30开始播放的一部外国电影,英文原版,加以中文字幕,特别是,每逢情人节前一周,该台会连续七天播放共七部经典爱情片,让人看得大呼过瘾。许多深圳人可以放弃酒吧的狂欢而赶回家去看930,以至于很多人为此极其讨厌大陆习惯于的配音译制片,觉得少了许多原滋原味——有鉴于此,似乎内地这二年开始也学会打字幕啦。
当然香港电视不止一个“930”让人舍不得,每晚6:30的新闻、本港台的周末“电影双响炮”、常常让人笑到肚痛的肥皂剧、“60分钟杂志”或“20/20”,等等等等。由于香港电视不被允许在大陆落地,内地人看不到与大陆乏味的电视节目截然不同的电视节目,只有广东算是一个灰色地带,似乎是北京特许?总之省有线台或者深圳有线台是可以转送香港电视的信号,只不过老爱在一些敏感新闻播出时,生生将它计划生育掉,换上自己的广告或其它东东。不过只有深圳等个别地区,不用有线台也可以收到港台的信号,那也无可奈何啦,谁让深圳跟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呢?深圳人再不享受这点儿好处,那就白白跟香港邻居一场啦。
除了电视之外,香港的报纸或杂志也可以通过灰色或黑色渠道流入深圳来,诸如东方日报、信报等等,而且卖得也不比香港本埠贵多少。至少在大陆市场为香港传媒开放之前,深圳的这点好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吧,深圳不住住何乡?
第四个理由:为了你的私生活!陈小春这小子唱道:“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生活;没有新生活,就没有私生活;没有私生活,叫我怎么活!”对强调私生活的新一代来说,最好的居住地肯定非深圳莫属了。
很多在内地呆过的人都曾深受其害吧,家里小两口吵个架什么的,不用半天,全楼都知道了;女孩子和男朋友未婚同居了,她的脊梁骨要被人捣穿,她的父母羞愧得没脸见人;谁家姑娘到了二十七八还没嫁出去,她肯定会成为社区知名人物。北京这个城市最为典型,总有一帮老大妈吃饱了没事干,东家长西家短,唠叨个没完没了。小伙子要是带个女孩子回自己的屋,总会有居委会老太太找借口过来看看是不是卖淫嫖娼,说不定过来的还是警察呢,那也一准儿是老太太告发的!
深圳是这方面最自由的城市,只要你不违法乱纪,谁管你怎么生活呢!租房的房东更不会关心租他房住的一对男女是否有结婚证,姑娘到三十多岁也不嫁的大把,也不大会有思想压力——压力多是来自内地的父母。爱谁谁去。也许你会说,这样助长了社会道德水准低下。也没见内地道德水准好到哪儿去耶,反而钳固了人们的生活。深圳形成崇尚自由风气的原因可能有二:深圳极少有老太太;深圳是个重商主义的社会,单位只管你的工作,不管你的生活,更不管你的思想信仰之类,老总并不会象内地的那样常常到员工家里去看看以示关怀。
第五个理由:倘若你是做生意的,迄今为止,深圳还是国内税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如果你是搞高新技术企业的,你可以仅有3万元就可以注册公司;深圳有一百多个风险投资商聚集,你可以相对容易地融到第一笔天使投资;深圳市对高新技术企业有诸多的政策优惠以及补贴;相对来说,深圳政府机关还算是国内最高效率的政府,虽然仍有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已经比内地许多城市好多啦;深圳市政府在去年大规模取消项审批项目之后,最近第二次大规模削减政府审批事项,政府对此一事情的重视程度非任何国内城市可比,至少说明深圳市比内地许多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更明白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政府少管而不是多管。
第六个理由:深圳是名符其实的美食之城。由于居民大都是来自内地的新移民——有人说,全中国的每一个县都会有至少几十个人在深圳——深圳的饮食可谓集全国之大成,你想吃什么风味特色的食物,在深圳都能找到理想之处,有网友在网上发贴道“回到长沙,才发现长沙的湘菜远没有深圳的湘菜正宗”,嘿嘿,你想想吧。
除深圳之外,能集全国之大成的可能以北京为最了吧,但是北京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哪能跟深圳比?人家卖饭的是大爷姑奶奶,给你提供食物,你就得感恩戴德吧,还想要笑脸?你还想人家未上菜先上茶未上茶先上纸巾碗筷?你还想人家随侍在侧招之即来?广东服务业态度之好,全国任何地方都不能比,这差不多应该是可以公认的吧。广州也不错,并且有“吃在广州”之称,但是广州食店里面粤菜馆占的比重还是太大了些,不象深圳这样百花齐放谁也不压谁。
紧接着就是第七个理由啦,深圳在全国最不排外。深圳虽然地处广东,但是已经给北方人给占领啦,以至于广东人认为深圳已不是一个广东城市,而是所谓“北方文化的殖民地”。深圳人口四五百万中,原住民只能占到十分之一吧,加上从广东其它地区迁来的广东人,也不会超过三成。这样广东人在深圳就成了“少数民族”,你在广州若不会讲白话生活肯定会有不方便,但是你在深圳就不会有任何不便。笔者曾在深圳图书馆的厕所里看到这样的“厕所文学”:“深圳是广东人的深圳!外地人滚出去!”可怜的“少数民族思想家”只能在厕所里发发牢骚了。
其实深圳是广东人跟外省人相处得最融洽的城市。作为本地人的广东人成了少数派之后,既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地方政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土著的利益),又不至于牛逼得欺负外地人,无论你是哪里人,深圳就是你的城市。这是笔者在广州、佛山、惠州等许多广东城市生活后总结出的真理。
一般说来,移民文化是一种最有包容性的,也是最能创新的文化,移民城市经济最能产生活力。所以虽然政府改革滞后可能会显得深圳发展赶不上某某城市了这种暂时现象,一旦完全进入市场经济,深圳这种移民城市的活力便会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来,谓予不信,咱们走着瞧。
第八个理由:深圳的小区。如果说北京是典型的“大院文化”的话,那么深圳就是典型的小区文化。在北京,一个又一个大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大院里边固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但是大院对外是全封闭的,一个大院的墙外,沿街便只是墙。倘你是一个外地人,不幸走到某大院外边尿急啦,那么你可能要走好远离开这个大院好久才能找到厕所;而你要是在夜晚想买点东西的话,那就更惨了。对不起,除非你到商业街去,其它地方,欠奉。
深圳由于是全国房改最早的地区,地产业极其发达,所以深圳的居民大都住在小区里,深圳的小区(楼盘)数量之多,绝对是全国第一。这种小区物业管理及治安也都不错(除非你的小区紧邻一个广东土著人的社区——所谓都市里的村庄),但并非闲人不能进——除非你一看就象一个偷东西的人。而且深圳的超市、食店、药店、发屋、冲印店、银行、书屋或报刊亭、电话亭等都是跟着小区走的,一个小区建成了,所有相关的配套都会有社会力量跟着来做。就方便性来说,北京上海都没法跟深圳比啊。
第九个理由:如果说全中国只有北京、上海比深圳更牛逼的话,那么从911之后的形势看,深圳比北京、上海更安全。你看看恐怖分子都搞了米国的哪些城市?纽约和华盛顿。就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和北京。地位太重要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太高了,出头的椽子先烂,自古就是这个道理。深圳要排在后边一些。台湾人给逼疯了也只会报复北京、上海,顶多加上香港,就算它的飞弹准头再差吧,也不至于偏到深圳来吧。呵呵。
我靠,我费了这么多口水你还是要走的话,随你的便吧,我也懒得理你了。反正深圳就这样子了,你不来,还会有其它革命同志来,中国别的资源蛮缺,唯独活人不缺。让你瞧瞧深圳是如何在短短十年内人口达到700万的!
你为什么要离开深圳?(离开深圳的五大理由)
虽然被人贴上了不如上海的标签,但深圳仍然是许多人向往的创业或上进或定居之地,这个城市以每年至少从外迁来5万人的速度增加着她的人口基数,这包括每年夏季深圳接收的1-2万名大学生。既然如此,有一些人要离开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法统计每年有多少人离开深圳,因为他们来时没有报到,不在户籍之列,走时也不打招呼,那么统计便不可能。但细想一下,离开的人无非以下几种:来自内地农村的打工者,由于不大可能调进深圳,他们只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闯深圳的大学生或干部,最后由于各种原因离去回乡(失败、无法立足、对竞争不适应、无法调配偶来深、不喜欢深圳。。。。等等许多理由;)有更好的发展地,或公司迁离深圳等。
除去第一类人民(地方政府显然并不把他们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只要在定量上有保证供应,深圳政府才不管你谁来了谁走了呢,迄今为止,政府没有出台稳固的政策来确保这批打工者留在深圳,哪怕是对深圳来说非常重要的熟练技工——因为政府并没有对打工者这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建立档案库并加以甄别,反而沾沾自喜于为内地培养了技术熟练人才,本来应该痛心才是!)外,我们重要讨论第二类人中的一部分及第三类人。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类人是深圳当局并不希望他们离开的,但他们走了。
这一类人,人们把他们叫做“人才”。至少是香港回归后的4年里吧,这样一些人的流失和他们散布的对深圳的悲观看法感染了一些留下的人或想来的人,让他们对深圳丧失信心。细究他们宣称的离开深圳的理由,不外乎以下5种。
第一大原因,深圳没前途,或者上海、北京前途更好。这一点笔者打算放到下一节, 在深圳跟北京、上海、广州对比时加以分析。
第二大原因,深圳没文化!我靠!这话要详细辩证一番。老实说我最反感的是这种说法,好象说这话的人多文化似地。
如果你是一个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或一些十分需要大脑碰撞的人文科学,确实需要那么一个学术环境,而深圳没有。是的,深圳确实没有,比如说象北京那样的大量的学术机构群聚、不断的有国际上的大师级学者来访问交流、不断的有学术会议可以参加等等。这一点深圳真的对不起您啦!因为深圳不是北京,国家把顶级科研及学术机构、顶级的大学、顶级的学术经费等都非放在首都不可,深圳没有办法。这些东西往往不是钱能买来的,因而对深圳来说就无法速成。深圳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对那些深圳十分需要的专业,进行重点攻关。比如就把西安电子所的牛憨笨院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全盘挖到深圳来了;比如深圳出台政策对在深圳做博士后研究的人每年补助5万元;比如千方百计吸引国内一流大学来深圳,无论是虚拟大学园还是大学城计划,都是深圳想加强自己的科研及学术氛围的艰苦努力,只是国内的大学现在都很不地道,只知索取、利用而不想真的为深圳做贡献,深圳想要的是正规办学、产学研一体化,应该说深圳为这些大学提供了相当好的环境,但是这些大学却只是利用深圳所提供的优惠,来这里搞什么在职研究生教育之类的骗钱把戏,迄今为止为止,只有北大真心实意地要在深圳搞研究生院,但是也有在深圳借机圈地之嫌。其他大学也蜂涌而来抢深圳这块教育产业的面包,让深圳欢迎也不是,反对也不是。这不能怪深圳,深圳已努力了。
如果您并不是专家学者,却也来讲什么“深圳没文化”的鬼话,那让我来跟你摆一摆道理。
首先什么叫文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深圳聚集了六七百万人,其中不乏时代精英,这些人在这里做生意、搞建设、做讲演、搞活动、吃饭聊天、上网发贴子,这些不都是文化?难道说深圳这么多时代精英在互动发展还没文化,只有山西省的乔家大院才叫文化?
不错,深圳没有北京那样多的讲演报告论坛、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多的会展、没有北京那么多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昆剧等演出,但是深圳也不是一点儿没有啊,深圳大剧院还是经常有演出的,而且水平也不低,可是您去看过几场呢?难道这些对您的生活重要到那么高的程度吗?鬼信你!我又不是没有在北京生活过,哈,北京文化活动多丰富啊,可是我在北京生活了两年,除了看过两场话剧之外,其它都没有去过,为什么?没时间。但是没去看也一样过了,为什么在深圳就过不了呢?在深圳可以说更没有时间看。我之所以这样说,是表示那些说深圳没文化的人,只是说说而已,等深圳真的有了文化,他也不会去“咸与文化”的。
又有爱好文化的大学毕业生说啦,深圳没有传统文化积淀,是一张空白纸。这让人觉得她底蕴不够深厚,因而直白得没有味道。嘿,北京、西安不错是有味道,关键是那味道好不好闻?关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争论,早在80年代末就已有许多人争论过啦,我也不想再重复,其实正象某学者所指的那样,深圳没有传统文化,所以才能更没有包袱地去嫁接现代文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圳现在的文化,或者叫被嫁接的西洋文明,要远远先进于西安、开封、成都等地的传统文化。不管你信不信,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已落后了一百多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只有开放并嫁接西方文明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也是我们已择定的道路。中国文化早晚也要走深圳这条路,无论是饮食文化、住宅文化还是休闲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都是如此。不信咱们走着瞧。
无论哪一种文化,你得让生活在这文化中的人生活得快乐,并且能激发他的创造力,这才叫有生命力的文化,而深圳的城市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文化。
第三大原因,说深圳只有金钱,没有亲情和温情。这句话有点绝对。
不错,深圳人是比较看重钱,因为没有钱就没有一切。是不是你借了亲友的钱没还,人家问你要,你才这样感叹吧?如果在内地的亲友,可能你借钱不还他都不好意思去催要是吧,但是深圳人是会问你要的。这个面子还真不能太给你了,这样都借钱不还,最后是谁也借不到钱了。是的现在在深圳借钱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大数额的。深圳人的流动性太强,借钱给你的风险还是太大,人都是利已者,金融风险的防范意思是不可或缺的吧。但你以为在内地现在借钱还跟过去一样容易吗?一样不容易啦。
深圳没有亲情和温情?这话应该修正为在异乡没有亲情和温情才对。任何人离开故乡到异乡,都不会有在故乡生活得那么感情丰富多彩那么随心随意,而不只是只深圳这样。只不过深圳是个彻头彻尾的新移民城市,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都是主人也都是客人,所以任何人对外来人也很难把他当贵客看待,你来你就来嘛,要我那么热情?我也是客人嘛,凭什么要我对你热情?各忙各的吧,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这样吧。
其实深圳也没有你说的那样冷漠无情吧。同乡之谊、同学之情、同事之纠缠、死党玩伴之温暖、情人之温柔、夫妻之相濡以沫、故乡父母关切之心、来深父母天伦之乐,这些不都是情?当然妓女对你无情,但这并非深圳独有嘛,自古以来,都是“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嘛,你还指望农家女或纺织女工出身的妓女发疯似地爱上您跟您玩玛格丽特或者李香君之类的情调?
不错,新周刊说深圳是中国最有欲望的城市,但是还没有到物欲横流的地步吧,倘若你认为武汉、兰州、沈阳这些地方的现状还不算是物欲横流的话。我不知道,但我至少知道,深圳人在巴士车上给老人或孕妇或抱儿者让座的比率绝对比青岛或郑州或长沙高。虽然深圳人掏了远比这些地方贵的公共汽车票。
第四大原因:深圳已失去了创业激情了,我不喜欢保守守成的城市,尤其不喜欢深圳这样——眼看着她蜕变堕落,痛心呐!好!您这样想的话,我佩服您到五体投地。我也不喜欢深圳这样子,但是哪有十全十美的地方呢?
其实说深圳失去了创业激情,更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失去了创业期的灵活和创造情,失去了初创期的工作努力和热情。因为一般老百姓没什么降低热情,有“赚钱”二字在激励着大家呢,谁跟钱过不去?所以大家都还在热情洋溢地找钱,创业激情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流动。现在的问题是,深圳人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正在被一个效率不能迅速提高的政府体系、以及一个无法再往下改下去的体制束缚起来,受制于它,只好止步不前。
体制不多说它了。就象是一队人马往前走,深圳是先头部队,一马当先,一看,呀,到了河边,过不了河了,于是只好等着大队人马到来,一起过河。因为无论是深圳还是谁,都不可能自己优先过河,这是早已规定了的。深圳自香港回归之后,自与胡鞍钢进行“特区还要不要特下去”的争论之后,就一直寄希望于上头允许自己先下河试一试深浅,往前走两步,但是过河是大事情,上头慎之又慎,唯怕翻了船,所以就现在谁也没过河,都在河边望洋兴叹呢。这是整个中国的大环境,没办法。
说深圳政府失败就失败在,他能做的事情,做得也不太好。比如政府效率提高的问题,这是在体制内也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但深圳显然做得不那么理想。尤其是政府部门,互相扯皮,只有自己的官帽重要,老百姓的幸福不重要。2001年的政府提速运动效果不那么明显。这一点深圳要检讨。
深圳在过去奉行的是“政治上极右、经济上极左”的策略,以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来换取经济上的诸多试验权,这一策略不能说有错(事实上现在的上海也同样奉行这一策略),虽然袁耿的改革没有进行下去实在可惜。但是深圳现在的领导人没有看到事情起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深圳无论如何去争,都不能从上海手里争回经济上的试验权了。经济上已不能大胆,政治上就应修正保守主义了,但是守成的主政官做不到这一点。
过去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媒体的禁制,这使得深圳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而成为中国新兴媒体的中心,深圳养出了两张臭得不忍卒读的党报,却将新兴媒体中心的角色拱手让给紧邻的广州。反过来,广州的媒体却将深圳这个商业重镇当做了一个理想的市场,全国另外的几个媒体中心,都没有广州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一个深圳这样庞大的处女市场可以去方便地就近开拓。媒体的禁锢导致思想的不活跃,因而深圳产生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这正是许多理想主义者对深圳极其不满的原因所在。一般来说,理想主义者都是极具创造激情的人,深圳不能笼络这样一类人,是深圳的悲哀。
如果您是因为这而离开深圳,我无话可说。不过呢,举中国之地,对理想主义者来说可能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理想主义者满意,这也正是理想主义者之所以为理想主义者。就思想之活跃程度来说,北京、广州都好过深圳,但是从经济的活跃程度来说,却都不如深圳,所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您如果觉得能够忍受的话,还是呆在深圳吧,如果难以忍受,那您走吧,希望有空回来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