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梦寻鹏城>>··个人文集··>>秾格昵戈弄(foreign-land)>>流年>>废弃的衣裳

主题:废弃的衣裳
发信人: foreign-land(秾格昵戈弄)
整理人: mmxin(2002-11-26 10:10:15), 站内信件
http://face2.163.com/img/358/P1894.gifhttp://face2.163.com/img/362/P1898.gifhttp://face2.163.com/img/302/P1838.gifhttp://face2.163.com/img/388/P2436.gifhttp://face2.163.com/img/287/P2335.gifhttp://face2.163.com/img/336/P1872.gif


    我是个挑剔并带点儿小洁癖的女子,所以按理说,衣橱里狼籍一片的情况总是不符常理。然而恰恰相反,我的衣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总是处于零乱状态。这种看似相驳的情形实是有因可寻的:首先是因着自身对事物的要求几近苛刻,而大刀阔斧的收拾必然无法合心合意,其次是因着个性过分懒散,便一直拖沓着,所以等终于提起心肝要收拾的时候,必是到了“不得已”之时了。 

    阳光很好的上午,打开衣橱,着手整理。 

    因为随意堆挤的缘故,一打开衣橱,衣服便象水一样漫溢出来。一格柜一格柜地整理。阳光晾晒后的气息,阴凉柜子里存置后的气味,夹杂着洗净后的芬芳,一股脑儿藏在衣裳的纤维经纬里。它们被一堆一堆地抱起来,然后散漫地躺到床上,伸手摊脚。 

    有一些衣服已经不能再穿了。或者款式过时,或者品味的变异。由于常年累月地置于角落而不理不睬,渐渐就在记忆里变模糊,几近遗忘。但是因为要整理的缘故,这才又突然被翻出来,禁不起要大呼小叫:呀,原来还有过这样一件衣裳。 

    就是这些“废弃”的衣裳里,藏了许多逝去的故事。 

    学生年代的衣服里,总是裤子居多,和现在裙子鼎盛霸道的状态恰成反比。黑色的灰色的粗绒的细绒的裤子,素色得惊人,但是绒这种料子里,又隐含着一种讲究而不低俗的味道,是那段岁月的侧面写照。

    蓝色的牛仔裙打算来年重新穿上。搁置了好几年,再翻出来,竟仍有未过时之感。当年也感觉那是一套好的裙子,只是穿腻了,便扔到一边。现在新鲜的感觉重又涌现,应该是重出江湖的时候了。 

    那套白色的夏装运动衣裤,兴高采烈地买回家,计划晨运的时候大派用场。可惜真正的晨运只有一次,而且第二天便赖在床上边痛斥早睡早起的可恨边发誓以后再不去什么劳什子的晨运了。 

    一套米黄色的套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职业装套裙。还是当音乐老师的时候,学校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临阵磨枪特意定做的。东方人的皮肤本来就偏黄了,再配上这不伦不类的中间色,非常不讨好。尽管学生们背地里将教师和教师间相互比较后,仍感觉我穿起是好看的,然后一看到这样一套诸多束缚的东东,心里便压抑得紧。所幸离开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也有两年了。 

    另外两件闪着珠片的长袖衣简直让人感到说不出的俗艳。连自己都好生怀疑曾有过那样一种俗不可耐的品味,简直要生厌了。那是在2000年吧,一个生命里最无聊的年头,脑袋里一天到晚装满钻进酒吧里放纵一把的念头,买的衣服也自然而然迎合着那种暧昧肤浅的堕落。结果现在一件穿了两次,另外一件彻头彻尾没碰过。可怜巴巴的,一无是处。 

    有一件天蓝色的短袖棉衣,袖口被刻意做成折起的款式,这在1999年的时候,其实仍是有些过时了。穿着它去一个城市里演出,并且去见一个生命里很重要的男人(“很重要”是后来才发现的)。同时还有一条洗旧的短牛仔裤。现在若穿出来在街上一站,包能让人笑掉下巴。土掉渣了。但是那时候一穿上身就感觉自己意气风发得不行,且自以为是地扎一根冲天小辫,可惜也扎得不到家。坐在那个男人家里的沙发上,抽烟。记忆中他很温柔地替我将袖口折起的部分放下(又被我不高兴地重新折上去),然后在耳边亲昵地说:这辫子谁给你扎的?扎得不太好呢。 

    就是这些在当时感觉不好意思的片断,现在想起来,却伤感得不行。把脸藏在袖子折起的地方里深呼吸,那个男人的气息,还附在上面吗? 

    和这个男人有关的,还有一件勾花的短袖衬衣和一条很多袋子的黑色牛仔裤。那时候,我们在列车上第一次相遇。他后来回想起来说,真是很好看。因着这句话,衣服和裤子就都存放起来。即便不能穿了,仍是放着。却已是物是人非。 
  
    说到衣裳,想到玛格丽特.杜拉的《物质生活》,一直没有耐心看完,感觉过于琐碎。但是在看过的那些随笔里头,有一篇是我喜欢的,就是《衣橱》。我在一个深夜里打开它,久远年代的气息夹杂着灰尘的味道扑进鼻子里。她的文章总是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气味,正是这种奇怪的气味吸引住我。无须仔细地逐字琢磨,它会自顾自地发散出来。我不知道是因为译笔的缘故呢还是她的文笔本就如此。总而言之那是藏在文字与文字间隙里的气味,游离在文字里和文字外,敏锐的人,一下就能触及。文章里写到玛格丽特.杜拉在整理衣橱时,无意发现的一袭属于1720年时代的女人内衣:象揉皱了的纸张般,领口有皱褶,镶着一道小花边,上面有无法洗掉的月经的的污迹。很奇怪地让人伤感,无来由的,压抑的伤感,象一个年代辟头盖脑地淹没过来,然而身处其中却无能为力。短短一篇《衣橱》能带出这种感觉,真是让人诧异。 

    有点题外话了,就此打住。


----
故國三千里

故國三千里,
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