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winterbow(2002-12-03 16:02:20), 站内信件
|
【 在 whian 的大作中提到:】
:【 在 cdy1230 的大作中提到:】
::休闲谈尤利,林妹妹的文化(10)
:: 我是不能同意李杜韩先生对红楼在创作手法上的“老套”而去对红楼
::文学价值的“估量”之说;
:: 更重要的是,我不能接受李杜韩先生在总结独白型”小说《红楼梦》
:
:......
whian兄好,我现在“忙里偷闲”进来看看:我以为艺术的最大作用和它得以进入永恒的有三点,第一是它的“拷问灵魂”“无情地剖析人性,展示人性的真面目”如卡夫卡的小说,如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如歌德的《浮士德》;第二是它也是展示人的发展的内在面貌,以神话、寓言、史实和幻想来勾勒提炼“人的历程”,如荷马史诗,如维吉尔的诗,如但丁的《神曲》,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三,艺术是升华人性,接近“神性”(并非仅是基督教意义上的神性)的最佳最切近的途径,此点它与音乐同为宗教的两翼,能够进入宗教艺术主流的作品,必然能进入永恒,展现神性带有牧歌般的纯粹如中国的《诗经》、如海德格尔最推崇的荷尔德林的诗,如里里尔克的名诗,又如华滋华斯的《西敏诗》,而后者如《圣经旧约》中的《诗篇》,这里,我们不妨理解一下西方巴洛赫时期的宗教音乐,如巴赫的《耶稣,人类渴望之喜悦》,撇开具体的宗教信仰差异,只要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敬虔而来的纯净安详,音乐的华美而朴实的极和谐的结合,我的一位音乐家的朋友说,他听过的世界上最值得珍藏的音乐是巴洛赫时期的宗教音乐,简直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后无来者,他认为中国人根本写不出那种感觉,但是,他并不是信基督教的,他的审美观也与我毫无关系。
艺术的技巧问题,艺术创作的手法问题,其实我是极为看重,我在南北逸梦发的文字中,已经多次强调西方现代比我们写小说的技巧要高超,比《红楼梦》要成熟,而且具体地谈了《红楼梦》一些艺术上的弱点,这个问题我还会说。艺术手法上的成熟与成功,会极大地与作品的艺术完美程度有关,与作品的艺术说服力有关,我不会不重视技巧,而且我重视技巧,被这里的朋友们误以为我认为《尤利西斯》比《红楼梦》强是因为用了意识流的技巧,西方现代是以技巧取胜,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可以说这完全不是我的原意,伊洋兄等在此点上是错误批判了。但是,同时,我的确同时认为技巧问题不能过份地视之为最重要的因素,否则艺术将沦为技巧的“试验品”,这同样是极为粗劣的行为。只有具备极高明的哲思主题与纯粹的敏锐的对人的存在的洞察力,抓到深刻的极具典型意义的情节或语言、意象和场景,才会使技巧的发挥“水到渠成”,互为表里。
从本质上说,不能把技巧视为艺术的生命。这是我与海德格尔一致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