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黔山漫话>>【根在黔乡】>>〖贵州概况〗>>【原创】从“喝茶”看可爱的贵州文化创意及其他闲话(连载二)

主题:【原创】从“喝茶”看可爱的贵州文化创意及其他闲话(连载二)
发信人: jueban(等爱的狐狸)
整理人: ybjing(2004-01-14 00:51:08), 站内信件
【原创】从“喝茶”看可爱的贵州文化创意及其他闲话(连载二)
                                                      ·等爱的狐狸·
    礼貌的侍应生适时递过餐牌,专业的服务声音也非常可爱:
   “请问二位喝点什么茶呢?我们这里的台湾‘艳若桃李’花茶挺不错,对女士的养颜效果非常好;‘绿波漾情’是上好的头拨早春绿茶泡制的,味醇香远,很适合这个季节;另外,我们红茶馆特有的‘情堪何红’,用顶级的几种红茶和秘制的香料配成,是我们的招牌呢……”
    天啦,不是侍应生的提醒,我倒是忘了今晚莹子带我来的目的——喝茶。
印象中的中国茶文化,不是高山流水音乐中,温婉女子依坐古韵台案旁,用纤纤玉指将片片上好新茶缱绻于精美茶具和绕雾沸水间,讲究一份渊远文化的雅致;就是众人围坐,无论茶具器皿的简陋与否,一边海阔天空一边陶醉于“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各种斟泡手艺的潮汕功夫茶文化,在乎一种特定闲情的舒坦;再不然,就如先前提及的粤茶文化,亲朋好友团聚酒楼食肆,琳琅满目的点心遮盖住茶香的远长,追求一种美食的氛围,虽有以茶的名义满足美食欲望之嫌,但也不失为中国本土茶文化的一种代表。对我而言,无论是雅致抑或舒坦甚至借茶伺食的可爱,都不曾构成诱惑,这倒不是在轻蔑传统文化,也与小不小资没多大关系,不过是感觉这种纯中式的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FEELING有些格格不如罢了。我想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不是觉得喝杯白开水直来直去的爽快,比把时间花在“叹茶”上强多了。
    而在这间红茶馆里,让我感觉找到一种与茶文化的恰当切入点——中国特色茶文化与西方情调被融合得如此完美,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犹如一件艺术品,除却了天然的粗糙,又看不到雕饰的做作,感觉刚刚好,实在难以增减任何一分。看到餐牌上一个个洋味十足、韵味盎然的茶品名,虽没有“龙井”、“铁观音”、“大红袍”、“毛尖”来得经典,但却十分符合时下年轻一族的口味呢。再往下看,除了茶品,这里还供应红酒、啤酒、鸡尾酒、西式烈酒及各类软饮料,配合十分西式的情调,传统的几种“蓝山”、“布卡诺”咖啡是少不了的,令我惊奇的是,在这样一间咖啡调茶馆里,除了常见的配料小食,你甚至还可以选择用家乡的甜酒粑粑调和“蓝山”的微酸微苦,或是点上一份凉拌米豆腐和丝娃娃陪衬威士忌的辛辣……真是绝了!莹子告诉我,在老家,有了现代追求的新潮一族,既向往西式咖啡、酒廊的所谓情调,却又在那份阳春白雪的微酸中怀念自各儿下里巴人的滋味,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略施创意,一间间诸如此类的“茶馆”爆满全城。呵呵,这样可爱的贵州人创意,连虽是号称“吃在广州”,实则动辄不离粥粉面搭配的粤文化都望尘莫及啊:)
    此情此景,不忍食指大动,什么小资形象、减肥大计,甚至连莹子“尖酸刻薄”的嘲笑也置之不顾,满满点了一桌子的香茶、酒饮外加全套家乡特色风味小吃,几乎挖空莹子的宝贝钱包,算是对自己胃口和她满口“冷嘲热讽”的报答。
    新式茗茶的芬芳、各类酒饮的醇厚、家乡风味的辛香,再加上无需刻意迎合的情调,立即融汇成一种令人完全自然放松的独特文化氛围。其实,细细品来,新式茗茶除了名称和花样的新意,在味觉上的享受总是不及传统茗茶的清香远益,酒饮自然也比不上专业酒吧的正宗,或许就连各类家乡小吃的风味都远不如街边小摊来得瘾……可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能满足彼此众口难调的需求本身就很难得了,谁还会认真叫劲于感觉外的一丝味觉差异呢?总之,对我来说,足亦!
   言谈间,得知这样有自我风格定位的“茶馆”还有好几家,我不禁乐颠颠晃着莹子的两个细胳膊,激动得胡言乱语:
   “宝贝,明天我们去哪家?趁我走之前,我要代表远在广州的老乡们将家乡的茶馆工程落实情况视察工作进行到底!”
    看着莹子瞪圆的双眼,我急忙媚笑着补充:
   “我请客!”
   一语既出,那张美眉脸阴晴圆缺的变换过程方才算完成,呵呵,这个死性不改的小吝,好在今晚挥舞的这一刀没省力。
……
   临别时,我一再叮嘱莹子别忘了明晚的任务,并要她切实安排好这几晚的“行程”,最后,甚至套用了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流行语,彻底终结了自己整晚的小资形象——
  “宝贝,明晚如果我不在家,就在茶馆,如果不在茶馆,就是在去茶馆的路上……”

    感叹于家乡“喝茶”文化的创意,更深深感动于家乡人的可爱可敬,是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却又勇于创新适己用这份执着,方才打造出贵州文化的特有风格。难怪人们常说我们贵州不出人才,专出“鬼才”。人才和“鬼才”的难得和份量,不用我说你也懂分辨吧:)其实,只要认真体验过贵州风情的人,在遍地皆是的独特文化创意中,就能不难感受“鬼才”的才气从何而来了。当然,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是不包括在内的,不小住上一、两个月,八卦于街头巷尾的信息,相信你会对我以上的文字毫无感觉甚至不屑。有待时日,当你也我一样深有感触时,呵呵,恭喜你,我可以亲昵地用家乡话称你一声——“老乡”了!
    要来吗?备足了好茶好酒等你哦:)                      
                                                          (完)
备注:
甜酒粑粑——贵州特色甜品。用糯米酿造的甜酒与糍粑煮制而成,添加鸡蛋同煮,风 味尤佳。
凉拌米豆腐——贵州特色小食。一种用米桨做成的豆腐经各种调味料凉拌而成,口味香、鲜、辣、凉。
丝娃娃——贵州特色小食。类似素春卷,因内容物多数切成丝状,外形酷似包裹的婴儿而得名。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