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670716(平常心)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12-14 09:47:21), 站内信件
|
潮州古寨天地人和谐的构建思想
——浅谈潮州古寨意象之三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世人誉之为凝固的音乐,给人的印象似乎可以凭建筑师主观丰富的想象力,随心所欲地筹划、设计,觉得怎样美怎样好,就可以随意构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若真的这样做、便是一个误区。建筑作为一种意象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地理、人文现象。它必然受到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严格控制,而没有随意表现的绝对自由。尤其是在古代,山水阻隔,交通十分不便,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社会形态迥异,文化传播困难,地域之间往往闭关自守,各地的民居模式自然显得千差万别,不象我们现代全世界都可以清一色地搞混凝土盒子建筑。这是潮州古寨具有强烈地地域性的原因之一。
但法天而建、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是潮州古寨建筑的最高宗旨。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自然,它源于三代时期的“天人合一”、“天人同德”古典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严整、有序,整体有机德因应结构。万物流变无不互相关联而和谐,这种思想体现在人文社会上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和团结互助德柔和体制,以及尊重人德尊严德人生价值取向和争取实际人人平等、博爱大同德民族心理定势。它体现在潮州古寨的布局上,大多数的圆形寨便是一统世界,无贵无贱、平分空间不大不小的平面格局。如官塘的仪凤楼,是一个直径为四十七米的圆型寨,其平面共有二十四个二层套间,东向一间为大门,西向一间为公厅,每一套间面积均等,都配有厅厨房、住房和楼阁等设施。其圆形寨的平面基本相仿,唯有间数不同而已(有27间、28间)。圆,是人类最原始、最伟大的神秘符号,先民从日月运行的自然现象得到启示,早把圆形作为光明和温暖的象征,甚至可以说,圆圈是先民从与自然关系中最早获得的原始思维,也是最完美的思维形象。潮州古寨中的圆寨正基于这种完美的思维形象而构建的。
在整体环境设计上,它们始终贯彻自然环境美和建筑艺术美高度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又突出返朴归真和顺乎自然,而不在典雅与华丽下工夫。先民们在建设时择地均偏爱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其包坎、台基采用的时大地大量赐与的花岗岩和鹅卵石,夯土墙则采用取之不尽的岗土、贝灰;梁、柱、梯、桷、门、窗、栏河等则取山区盛产的木材。一代代居民住在这熙熙攘攘、户户团结、人人平等友爱、充满着和谐意蕴的圆寨,好比时住在一座城堡,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血浓于水,人际关系亲切融洽。绝不象现代混凝土高层公寓住户之间冷淡的人情味电视、音响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际关系。
潮汕地处东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阳光和煦,有霜无雪,树木长青,古寨若要使室内东暖夏凉,就必须顺应风势,若用中国传统之堪舆学的话来说,就是古寨之中轴线应取“子午线”,即负子(北)抱午(南),此所谓之楼门朝南,以迎熏风也。由于潮州的东南面海,西、北环山,山势从西、北向东、南递低,且南海常年吹西南风与东南风,由此潮州古寨得中轴线除,“子午线”(座北朝南)外,如果申寅线(东北偏东、橡埔寨)、乾巽线(东南、凤塘和安寨)、坤艮线(西南、铺埔尚书寨)、酉卯线(正东、官塘仪凤楼)等,都符合“向阳门第春常在”的要求,严谨地按照筑建位置地季风变化规律而建造。
潮州地古寨之中,圆寨占大多数,是由于圆寨受风阻力小,阵风容易分流,不易被刮倒,故自然受地处沿海的潮州先民青睐,它是在常受地震、台风、洪水袭击的多发区应运而生的,是潮州先民千百年来各种建筑模式在自然灾害面前优劣比较中获得的,在实用中发展的最优选择。潮州先民在对地理环境中建筑格局的选优外,在细部处理上也因地制宜地顺应自然,如地处山区受台风影响较小,雨量充沛,为防斜雨溅击黄泥墙,所有地古寨屋顶出檐都很长,挑出多的达2米以上,而在平原滨海地带的楼寨出檐却较短。有的古寨为防止雨水浸打,干脆采用岗土掺糯米、石灰浆与红糖水夯筑成外环墙。这些都是建筑文化顺应自然并超越自然的典型实例。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人文地理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