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品酒论道>>『品酒论道-酒史』>>酒的文化>>[转]诗酒流韵话剑南

主题:[转]诗酒流韵话剑南
发信人: lger23(雨儿)
整理人: lovemildseven(2002-11-22 00:14:50), 站内信件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自从以诗歌为主体的中国文学取得独立地位后,诗酒结合,便形成了中国诗人独有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 

翻开浩瀚的古人诗集,涉及到酒的诗数不胜数。酒,使诗人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诗情;酒,使诗人凭添勇气和力量,突破陈规写出直抒胸臆、浪漫奇特的诗篇;醉酒,既是古代诗人的特殊的政治反抗手段,也是他们行之有效的避祸手段。 

诗一产生,似乎就与酒结下了难舍难分的姻缘。《诗经》305首诗中就有40多首与酒有关。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荆柯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曹操虽因从严治军而禁酒,甚至杀了多次反对禁酒的孔融,但他在诗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更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 

中国名酒剑南春,曾经历了盛唐时期的流光溢彩,1300多年来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品味,受到诗人们的交相赞誉。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李调元等著名诗人,都留下了与剑南春结缘的历史记载和传说。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位最杰出的诗人,一个豪放浪漫,一个沉郁现实。他们胸怀坦荡,互相敬仰,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如夜空中熠熠闪烁的两颗明星。 

他们先后游历蜀中,对当时蜀中佳酿剑南烧春的魅力有切身感受。 

开元初年,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李白在蜀中漫游时,先后到过绵州(绵竹)、成都、峨眉等地,秀美壮丽的山川,激发了他的灵感。 

为游览唐初名道士王玄览的故居,李白来到绵竹县。当时他并不富裕,为了痛饮剑南之烧春,他脱下自己的貂皮衣服换酒喝,在当地留下“士解金貂,价重洛阳”的佳话。巴山蜀水剑南春,孕育了青年李白的诗酒豪情。 

可以想象,天宝初年李白与杜甫在河南洛阳和山东曲阜的两次相聚,在长达数月的诗酒交往中,李白肯定会向杜甫谈到故乡的雄奇山水和当时遐迩闻名的剑南烧春。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发生饥荒,对现实失望的杜甫弃官入蜀,一家老小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的草堂寺,过起了相对稳定的闲适生活。这期间,他每日饮酒作诗,赞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不久他在朋友邀请下,游历了绵竹、梓州、汉州等地。在绵竹,他作《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一诗: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随后他将绵竹县令韦续送的绵竹,移栽到成都浣花村的草堂之中。 

巧合的是,李杜二人晚年均从夔州经三峡出川。李白客死当阳,杜甫病逝衡州。 

要说苏轼与绵竹剑南春的关系,必须提到他的千古名篇《前赤壁赋》。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与友人杨世昌夜游赤壁。一轮明月出东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雾茫茫,水光接天。苏轼歌曰: 

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抒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杨世昌吹箫为苏轼伴奏,箫声奇悲,如泣如诉。苏轼问:“你为何吹得这么悲?”杨世昌答:“你还记得发生在这里的往事吗?这里决定了三国魏蜀吴的命运,可惜当年的英雄都逝去了,天地长久而人生苦短,所以我很悲伤。”身处逆境的苏轼,立刻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安慰杨世昌。两人泛舟畅谈,直到东方既白。 

随后,苏轼有感于这次难得的夜游,写下了非常完美的《前赤壁赋》。 

那位吹洞箫者杨世昌,即是绵竹县人。杨世昌为西蜀著名道人,长住绵竹县武都山,酷爱饮酒,经常自酿自饮。他听说苏轼贬居黄州,于是不顾山路迢迢,赶到黄州看望苏轼。在他陪伴苏轼的数月时间里,将自己珍藏的酒方赠给了苏轼。 

苏轼难忘这段友情,特作《蜜酒歌》以记其事,并在小序中写到:“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蜜酒歌》留下了宋代绵竹酒的酿造细节和酒体风格: 

珍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此;不知春瓮暗生香,蜂为耕耘花作果;一日水沸鱼吐沫,二日旋转春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泼;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或许当年苏轼与杨世昌泛舟赤壁的时候,就是喝着杨世昌酿制的绵竹酒,扣舷而歌,依声吹箫,陶醉于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诗情画意里。苏轼的超脱和旷达,不为逆境所屈服的精神状态,都在酒后鲜明表现出来。 

宋代对酒实行专卖。然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央财政濒临崩溃,为了增加财源,时任川陕宣抚使的绵竹人张浚,实行隔槽酒法,允许民间纳钱酿酒。这项官民两利的措施,大大刺激了酿酒之家,使绵竹酒业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 

“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川期间对绵竹酒的由衷赞叹。鹅黄酒即是蜜酒,因蜜酒呈鹅黄色而得名。 

陆游具有“小李白”之称,出生于酒城绍兴。坎坷的遭遇、怀才不遇的处境和桀骜狂放的性格,使他写下了大量带着酒香的诗句。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陆游酒诗数量之多,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早期的诗气宇轩昂,但多以藻绘为工,颇重技巧。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46岁的陆游出任夔州通判。不久王炎担任四川宣抚使,陆游进入军队,为志在恢复中原的王炎出谋划策。对胜利的期待和失望,使他的诗完全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发生了重大改变,于豪迈奔放中多了一层悲愤沉郁,积极的人生观和顽强的生命力得到充分展现。 

陆游在蜀中的八年生活丰富多彩。这期间他尝遍了蜀中美酒,对绵竹酒评价极高,认为是蜀中最好的酒。在《对酒》一诗中,他写道: 

新酥鹅儿黄,珍桔金弹香;天公怜寂寞,劳我可一觞。绮丽的山水和醇香的美酒,激发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豪情。晚年陆游隐居故乡山阴乡间,诗风日益闲适淡泊。但他念念不忘蜀中生活,将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剑南诗稿》。 

在清代诗坛上,袁枚以“性灵说”而成为乾隆时期的诗界领袖。他最推崇的四川诗人是李调元。 

李调元是四川罗江人,20多岁中进士,少年得志。在经历了长期官宦生涯后,晚年隐居乡里。其诗清新自然,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李调元也是一个十足的饮酒行家。他在《题青社酒楼》一诗中曾夸口:一笑市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楼。60多岁时,他从罗江金山出发,经孝泉到绵竹,又经新市镇到什邡,沿途饮酒作诗,尽享生活乐趣。他对绵竹大曲剑南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在他编辑出版的《函海》一书中,对绵竹大曲作了专门记叙:绵竹清露,大曲酒是也,夏清暑,冬御寒,能止呕泻,除湿及山岚瘴气。 

他在《童山诗集》中,不乏咏唱绵竹大曲的佳句。他晚年在《醉后作歌》一诗中,描绘了自己畅饮绵竹大曲后喜极而狂、童心大发的快乐场景。 

不复序齿竟就坐,转瞬瓶罄空壶殇;更有优令解人意,歌声袅袅兼笙簧。枯肠得酒高兴发,亦自起舞如巫娘;群儿拍手父老笑,此翁无乃今之狂。剑南春的发展史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及丰富的历史内涵。她带着盛唐的光荣和自信,带着两宋的慷慨和豪侠,带着明清的飘逸和柔情,经历了20世纪的波澜壮阔,进入了充满希望和激情的21世纪。
 



----
网易北京社区娱乐区动漫图酷分区见习区长lger23
OICQ:99886890 [娱乐区专用加入请注明社区ID]

曾经寻寻觅觅千百度才发觉其实精彩世界尽在网易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