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听乐随想>>精彩乐评>>富特文格勒指挥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作品

主题:富特文格勒指挥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作品
发信人: yorkson(水里的鱼)
整理人: sisi8597(2002-11-21 07:11:31), 站内信件
发信人: vivid (Definitely Maybe),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富特文格勒指挥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作品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hu Feb 15 10:50:26 2001), 转信 

  

富特文格勒指挥勃拉姆斯和贝多芬作品 

  

贝多芬: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 

普费兹纳:C大调交响乐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乐 

  演奏: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 富特文格勒 

编号: Orfeo C 525 991 B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演唱: Seefried, Wagner, Dermota, Greindl 

演奏: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 富特文格勒 

编号: Orfeo C 533 001 B 

  

  

  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版本众多:1937年在伦敦的现场录音技惊四座,Musi 

c & Arts以全价版发行。1942年在柏林和柏林爱乐录制的版本由Briem, Anders 及Watz 

ke等演唱。Crotchet平价版发行。1951年拜鲁依特的演出博大而精深,由施瓦普科芙等 

演唱,EMI发行。1954年在瑞  洛桑和爱乐管?乐团的最后演出充满了悲壮之情,演唱阵 

容有:Schwarzkopf,Cavelti,Haefliger及Edelmann等。全价版发行。 

  

  

我们这里向大家介绍的Orfeo中的贝多芬第九,和其他众多著名版本相比,自有其特别之 

处,首先这是一个之前从没有发行过的版本,也就是说这是最新的一个老富演绎的贝九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它成为众爱乐迷们争相收集的精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录 

音的时间与那个1951年拜鲁依特版的录制时间仅仅晚了一个月不到。然而风格却大相径 

庭,这个维也纳版的第九无论从演奏技巧还是表现深度来看,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从第一个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到最后一个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止,无不体现出这种神 

圣庄严的气氛,深刻而感人。 

  

  

就让我们从这第一张唱片开始,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中的列奥诺拉(Leonore),是贝多芬 

的歌剧菲德里奥女主人公的名字。这一部分显然也是来自于菲德里奥中的片断,在1948 

的一年里,老富在萨尔茨堡四次指挥演出了这部贝多芬的歌剧。虽然富特文格勒生活在 

20世纪,但他却是一个19世纪的人,而19世纪是德国在音乐上达到顶峰的时代。德国人 

在富特文格勒的身上欣喜地看到了传统在当代的延续,由他演绎的贝多芬一生唯一写过 

的一部歌剧和他的九首交响乐巨作,可以看作是古典音乐文化的一次复兴,这样的版本 

是很难被逾越的。在老富的指挥艺术中,对力量与紧张感的把握显示出了很好的平衡感 

。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指挥家最显著之处。从以下两幕的对比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当菲 

德里奥主题出现时,强烈的紧张感是我们仿佛置身于超凡入圣的菲德里奥的精神世界里 

。之后在'牢狱'一幕中,这种压抑着的紧张感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狂泻,这正如专辑封面 

上介绍的那样,比任何版本的演绎更强烈,更火爆,热情与紧张犹如黑暗与光明交相辉映 

,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能勾出这样五 淑 纷的世界,我实在想不出在这一点上,?谁能 

比老富做得更好的。维也纳爱乐华丽的演奏更是锦上添花。 

  

  

普费兹纳的交响曲在这里占很小的比重,不仅是由于曲目的偏冷,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富 

之前已经录制发行过一个更好的版本,如果你真的想要收集的话,可以在德国富特文格 

勒协会的那套专辑中找到。就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并算不上是一个很优秀的作品,老 

富的诠释也很缺乏信服力。我想老富之所以三翻五次的录制此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在萨尔茨堡的这几年的指挥生涯里,普费兹纳为他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资助。 

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创作于1884年的作品,也是作曲家所有交响曲中最杰出最令人难 

忘的一部。老富的这个录音绝对是一个经典版本,他很好的把握住了勃拉姆斯音乐中矛 

盾的主题,记得老富指挥过的勃拉姆斯第三给人一种很难理解的印象,然而在另外两部 

华丽的交响作品中,富特文格勒毫无疑问,已经完全深刻领悟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在“ 

第一”中,富特文格勒在作品庞大的结构下,体现出了一种势不可当的惊人力量。在“ 

第四”中,我们则感到更有抒情诗调的热情(这一点光是听听第一乐章就能体会到了) 

,这是一种动态的,富有生机的力量,应该说是与他的主观即兴性格十分吻合的。在这 

样的动机驱使下,整个作品在欢快兴奋的情绪中结束。如果要指出柏林爱乐版和维也纳 

爱乐版区别之处的话,那么可以说在这里(维也纳爱乐版)更“强壮有力”(muscular 

ity)一些。柏林爱乐版的演奏,毫无例外的缺少了优美的旋律而显得仿佛置身于单色的 

一维空间中;而维也纳爱乐版的演奏充满了音乐的色彩(即使是在不需要的地方),木 

管乐器的表现具有超凡魅力;弦乐器组浑厚而又辉煌。和这个闪亮的维也纳爱乐版相比 

,柏林爱乐版犹如风中残烛。 

  

  

不同于老富挥下的贝九(以及大量象布鲁克纳第八这样的作品),他对勃拉姆斯第四的 

诠释显示出老富很少采用的交替变化手段。在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中就采用了大量的动 

态元素,在庄严的尾声部分更是达到高潮,在托斯卡尼尼的爱乐版和小克莱伯勒的维也 

纳爱乐版中,在第一乐章的尾声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极富戏剧性的强烈动机,然而 

在技术处理上,都不如富特文格勒来的老练。在急速的乐章中,富特文格勒用了一长串 

的爆发性动机,在末乐章里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则速度飞快得让人窒息。长号就像是烈火 

鸟一般,打鼓声也让我么仿佛置身于厮杀的战场,而弦乐组的每个音符都像是从天而降 

的流星火球,英雄的悲壮气概在这个乐章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听过的所有录音 

中最具震撼性的一个。而在如此火爆热烈的演奏中,并没有能掩饰录音本身存在的一些 

问题,那是在第四乐章的开始部分的一次定音鼓强烈的撞击,似乎过于夸张的响亮,在 

再版的唱片中,维也纳爱乐乐手精湛的技艺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老富录制的贝九不仅是宏伟壮丽,极具传奇色彩,而且版本众多,经久不衰。光是唱片 

录音就至少有十一个出名版本,且各有特色。在维也纳爱乐的三个贝九版本的录音中, 

老富对节拍的控制显得十分缓慢,在第一乐章就能明显的感到,这和战时在柏林的录音 

相比,更显城府老练,然而缺少了这份激情,我们便很难体会到贝九壮丽宏伟之势。让 

我们再回到这个维也纳爱乐版上来,在乐曲的第14分钟38秒处插入了一个长笛独奏,这 

种出乎意外的手法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其实这本来就是作者注明的,而在现场音乐会上 

常常被遗漏了。如此独一无二的演奏,一定能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乐章结尾部分处( 

17'18)的和弦也不同于大多数深思熟虑型的结构,老富的演绎条理清晰,轮廓分明,细 

节和表情的处理都合乎乐思固有的分寸感。 

  

  

更有趣的是,原本的“慢乐章”却快的出奇,是我收集的所有贝九版本中最快的一个。 

在这个维也纳版本中,音色饱满,极具感染力。华丽的音色配上赞美诗一般美妙的旋律 

,老富的这一个最后的第九无与伦比。 

  

  

      贝九的最后一个乐章是著名的合唱,老富的版本堪称经典。我敢说没有哪个贝多 

芬迷在听到这张唱片时不为之狂热的。要说其中不足之处,便是在整体动态层次的震撼 

力度上稍显单薄,(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卡拉扬+柏林爱乐组合的强项)然而在如此庞大宏 

伟的作品结构之下和当时单声道录音技术的局限,不免有点挑剔之嫌。在1951年的拜鲁 

依特版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即使是从上面 

提到的动感层次来看,也处理得非常好,强悍有力。而在1942年柏林版本中却是一种愤 

怒的激情,这使整个结构也因此显得凌乱不堪。柏林爱乐一直是以带给听者一种不可抗 

拒的震撼力而著称,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可是这一点使得耐听性大大下降。维也纳版和 

拜鲁依特版十分的相近,在时间上也仅仅相隔一个月,在老富所有的贝九中,一个比一 

个来的激烈,然而这比战时带有血腥气息的狂热有很大的区别。 

  

  

要拿这套维也纳版本的贝九和其他老富的版本比较,我认为这是最杰出的。首先应归功 

于维也纳爱乐那独一无二的优美音色,那是充满色彩的,饱满而华丽的,这是柏林爱乐 

或拜鲁依特所不及的。弦乐声部温暖如歌的特性,突出的柔韧性和力度上的细腻变化能产 

生最动人的艺术效果,声响也极具深度,完全没有1942年柏林爱乐那粗糙的杂音,这样流 

畅的线条带给我们至高无上的听觉享受。比之拜鲁依特那松散的演奏更是让人惊喜万分 

。其次,在木管乐器方面也是同样的恢宏壮丽,木管和铜管声部使用了特殊规格的口径 

的乐器,其声音圆润,统一。从音色到乐手位置的安排都显示出维也纳爱乐高水准的职业 

敬业精神。最后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维也纳爱乐的合唱团,在合唱团与乐队的平衡上做的 

恰如其分,把人声和器乐的融合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却又没有混为一团,各自又有极强 

的透明感,这一点在1954年法国Tahra公司出版的富特文格勒的唱片上也同样清晰可鉴。 

老富曾说过:"这个乐团之所以能无可匹敌,归功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的维也纳化 

。" 

这两个版本很难取舍,都很值得收藏,我敢说你听了之后一定不会失望的。 

  

Marc Bridle汪路 编译 

  

from:   www.cdrooms.com 

-- 

             【轻松我身,激扬我心】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