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okven(1/2苹果1/2乱马)
整理人: aokven(2002-11-15 16:19:59), 站内信件
|
交易空间提供者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公司——交易空间提供者。它们建立一个网站,为人们提供一个虚拟的交易场所,然后再从交易中"抽头"。由于诸多原因,比如信用和安全性问题,企业似乎对这种虚拟交易市场信任感并不是很强。但是,针对个人的"跳蚤"市场和拍卖会最近却是火的不得了,eBay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eBay是一家利用Internet开展个人对个人拍卖式交易的公司,1998年9月24日上市时每股18美元,半年后股票价值翻了4倍,现在该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8亿美元。批评家们总是在说,这近30亿美元的市值对eBay这种"投机取巧"的公司来讲是不是太不着边际了?其实只要人们看到Internet经济的巨大潜力,就会认为30亿是个很正常的数字。据摩根斯坦利估计,全球2000年PC交货量将达1.3亿台,用户达2.69亿人,上网PC将从1996年的17%增长至2000年的58%,上网用户达1.57亿人,这可是个饱含商机的巨大群体。
1995年eBay创始人、现任CEO Pierre Omidyar在他卧室的一台服务器上开始了他的生意。他每月花30美元通过当地ISP开辟了一个Web页面。由于当时Omidyar还兼职另一份工作,所以他只是小规模地尝试进行拍卖活动。但是半年以后,生意开始越做越大,挡都挡不住。于是eBay招兵买马,竟然很快就能够赢利。
作为第一家经营网上个人拍卖的公司,eBay自1995年开张以来,已有2300万件物品通过它完成了在线交易。今天eBay的网站上展示着1000多个门类的72万件物品,而且每天还有25万件新物品供用户挑选。网络空间里还没有哪家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经营规模。
在eBay提供的这1000多个门类的物品中,有古董、体育纪含品、电脑、玩具、布娃娃、塑像、硬币、邮票、杂志、音乐制品、陶器、摄影作品、珠宝、家具等等,堪称五花八门。总之,凡是人间有的,网上全有。而上网买卖的人既有音乐爱好者、也包括旧货探宝人、廉价物品买主,甚至还有专门搞"投机倒把"的家伙。丰富的内容和机会使这个群体大喜过望,而吸引的买主越多,卖主上eBay网的也就越多,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eBay兴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待买卖双方,给每一位买主、卖主应有的信任与尊严,营造一种轻松、友善的社团气氛,而且使浏览和交易过程充满娱乐和教益。
与其他网上拍卖公司如Onsale和FirstAuction不同,eBay让买卖双方直接接触,因此既没有库存问题,也没有运费问题。eBay通过收取物品上网发布费和交易提成赚钱,自己并不接触商品,也不参与货币转手。具体收费方式为25美元以下交易收5%的提成,25至1000美元收2.5%,1000美元以上为1.25%。1997财年eBay报告营收570万美元,利润87.4万美元。
对eBay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在网络上文明经商。1996年初eBay开始把网上拍卖做大时,问题就产生了。人们开始指责对方的商业信誉,而且谁也闹不清谁守信用谁不守信用。eBay可不愿充当仲裁人,于是它在网上开辟了一块论坛,让顾客发表意见,给商家打分,让守信誉的商家逐步建立自己的声望,促使网上经营形成一个鼓励善意行为的正直群体,建立起自己特有的风格。
eBay快速发展后,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剧增的交易使商品质量与交货期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去年11月,eBay与ParcelPlus签约,后者为eBay客户提供运输服务。另外,eBay还与第三方服务商TradeSafeOnline公司和iEscrow公司签定合同,在增加付费15~20%的基础上,由第三方服务公司保证买主接到货后再交钱,卖方则可要求买方先把支票押在第三方服务公司后再发货,这样可以保证双方安全交易,防止欺诈。当然这更适合于大宗买卖或大金额交易。
应该说,eBay具备了优秀的Internet公司所应有的多项素质:内容(由用户创造的)、商务、社团精神、空前规模的买卖双方的广泛联系。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网上的拍卖所蕴含的无穷乐趣。除了零星的个人拍卖之处,eBay已成为小型企业连系消费者的桥梁,并日益受到广大零售商的欢迎。向"企业和消费者销售"双重模式转变是eBay的未来方向,不过它走每一步都要小心。因为像OnsaleExchange、洛杉矶时报的AuctionUniverse那些大步跟进的网上拍卖商店正虎视着eBay,恨不得一口把它吃掉。
相对于国外的热闹气氛,国内就要安静多了。虽然偶尔也可以听到一些类似的"动静",但是似乎还没见谁进行过大胆的尝试。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在网站上开辟"二手市场",但几乎所有的"二手市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提供免费买卖信息的发布场所罢了。经营者可以因此提高访问量,但是还无法直接从中提取利润。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追随者"差得实在太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