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okven(1/2苹果1/2乱马)
整理人: aokven(2002-11-14 17:35:51), 站内信件
|
网络银行:救命稻草还是另一个战场?
面对入世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所带来的强大压力,几乎所有的金融人都认为网络银行将是帮助国内银行建立领先地位的最佳手段。然而在本届电子商务大会的网络金融论坛上,记者却看到了来自业内人士的担忧……
同我们所习惯的“网络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新机遇”的论调不同,在大会开幕式上,新上任的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毫不客气地指出,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而我国银行在新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生存危机。
网络使银行竞争更激烈
利差收入几乎构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使资金的供需双方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结合,从而减小对传统银行业的依赖,同时银行所扮演的资金中间商的角色也有弱化的倾向。抛开这些网络对银行自身业务的影响不谈,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也将在网上与国内银行抢夺宝贵的客户资源。AT&T(中国)有限公司的Peter Wong表示,一旦外资银行正式大举进入中国,在开拓市场之初,其营业网点分布和经营范围在短期内无法与国内银行相抗争,这些外资银行往往会通过网络银行及其完善的服务体系来弥补地域分布上的不足。这对于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银行网络业务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冲击。Peter Wong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讲,在未来的几年内网上银行的竞争将更甚于银行实体间的竞争。
本土网络银行走向何方?
光大银行总行副行长李子卿认为,前两年中国银行IT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是数据集中和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采用集中数据处理模式来体现一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一个理所当然的实现目标; 同时,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定位从初期的传统业务服务渠道向电子支付中介转变,中国各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正在走向成熟。纵观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建设目标,不再局限于把传统业务简单地移植到网上已是共识,个性化、创新求变、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将是未来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终极目标。
服务仍是制胜法宝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倡导服务至上,金融业也不例外。建设银行就明确提出在今年年内将对自己的网络金融产品进行升级,以实现从产品导向模式向客户导向模式的转变。然而外资银行的服务优势同样也在网络银行业务上给了国内银行相当大的压力。Peter Wong还讲到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就在前不久,他收到了一封庆祝生日的电子邮件,然而过生日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妻子。是银行通过自己数据库中的客户资料自动发出的这封带有提示性质的电子邮件,随信还附有网上花店、蛋糕店和礼品店的折扣券,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客户,一方面又可以为有协议的商家创造商机,可谓一举数得。在这样一封小小的电子邮件的背后,是银行完善的CRM系统和网上相关业务的处理能力,然而国内尚没有一家银行能够做到这种真正的贴心服务。
服务是制胜法宝,危机也同样不容小觑,中国的网络银行欲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还要走一段相当长远的路。
移动商务 要两条腿走路
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二层,中国联通展台。一部白色小巧的CDMA手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不时有观众上前把玩一番。从彩色屏幕上显示的各种图标可以看出,这款手机的移动商务功能十分强大,遗憾的是界面全是韩文。感叹韩国人可以如此方便地用手机进行移动商务之余,记者不禁想:我们现在为什么还用不上这样的技术?
在电信高层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也探讨了这个问题。专家们认为,“技术”和“应用”是移动商务的两条腿,造成我国移动商务普及困难的原因是这“两条腿”都不够健壮。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推进移动互联、移动商务发展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例如,由于在移动商务活动中缺乏有效的计费系统和分成体系,ISP和ICP之间的结算非常困难。“举例来说,移动梦网在开通之后,就有ICP的负责人拍着桌子说电信是骗子。其实电信也很冤,不是不想给钱,而是计费系统在技术上确实存在缺陷。”参会的电信代表如是说。这仅仅是移动商务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却已经给移动商务的推广设置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应用方面,专家们认为ICP缺乏资金、缺乏有利政策的扶持是造成移动商务内容匮乏的主要原因。原常青藤网站CEO认为,在移动商务价值链没有形成的时候,市场需要各方共同精心培育,尤其是ISP需要大气一点,在与ICP的分成方面不要缩手缩脚。他认为,运营商至少应该拿出超过25%的预算来做内容,甚至应该出资扶持ICP,这样最终才能出现“双赢”的局面。
虽然我国移动商务的发展还面临种种困难,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已经成为今年国际、国内厂商投资的热点: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华追加投资100亿元、西门子表示将在华投资10亿元、安捷伦在无线市场投资2000万元、联想斥资1.5亿元成立新的控股移动通信公司……这些都成为移动互联和移动商务发展的利好消息。
有理由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逐渐成熟,火爆韩国、日本的移动商务将在中国迎来又一个高峰。
AOKVEN转自计算机世界报 第13期 D1、D2、D3、D4、D5
----
</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