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okven(1/2苹果1/2乱马)
整理人: aokven(2002-11-14 17:35:51), 站内信件
|
不再是简单的电子化
在本届电子商务大会的电子政务论坛上,与会专家有这样一个共识: 电子政务不应当仅仅是一些基本政务工作的电子化或是建立一两个政府网站就可以实现的,它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应当能够调动并促进整个政府工作职能的进步以及与民众间交互的增强。
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宇红认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分三步走: 首先是政府办公的自动化,其实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相当多的政府部门意识到信息革命将要带来的冲击并开始进行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建设;第二步是政府上网,在这方面,1999年初发起的政府上网运动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据统计,目前gov.cn下的域名已从最初的145个增加到了1564个,共有720个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提供服务;第三步才是真正的电子政务,是政府在网上建立的服务系统,是政府职能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并可实现市民的自我服务,从而突破时空限制并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服务。
结束割据时代
“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政府部门从单一个体到高效团体的转变、从技术孤岛到整体系统的转变以及从内部处理到对外服务的转变。”来自Sun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章心红用了三个转变来概括Sun眼中的电子政务。结束各个部门各自为营的割据时代是电子政务的一大功能,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建立一个以服务为中心的基础架构和一个门户来提供个性化服务,还需要在建设中整合各个部门、机构和客户的现有系统以及可能存在的企业内部的ERP、CRM等。可以说实现了各个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才能为公民提供更为完善的电子政务服务。
吸取国外优秀经验
众多外国电子政务使用者与建设者的参与是本次电子政务论坛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来自英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实际经验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不少有特殊意义的可参考之处。
与国外电子政务的成熟应用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但从十五规划开始,电子政务的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前不久还特别提出,要首先从电子政务的建设来带动我国其余领域信息化的工作。在政策予以绝对照顾的同时,各个部委的电子政务建设也是方兴未艾,电子政务市场和相关辅助企业也在蓬勃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政务的春天已经来临。
新加坡:电子政务四条经验
新加坡派代表团参加了本次电子商务大会,目的很明确:一方面,与中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业内人士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另一方面,把新加坡的IT技术带到中国,为新加坡国内的企业寻找新的市场。
虽然新加坡与中国的基本条件有所不同,但是新加坡在电子政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尝试,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网上业务促进与发展处王处长介绍了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些体会。
王处长说:“第一,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要以高计算机普及率和良好的网络设施为基础。新加坡计算机普及程度比较高,2/3的家庭拥有计算机,1/4的互联网用户使用宽带,99%的公民有接入宽带的条件; 新加坡政府早在20年前就开始进行电子政务的尝试,因此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体系,60%的政府部门目前已经实现e化,剩余的40%也将在今后两年全部实现e化。
第二,新加坡政府有专门的部门(IDA)负责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遵循‘众多机构,一个政府’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说,众多的政府部门不分头建立网站,而是由一个机构把各个部门统一到一个网站上,这避免了重复投资以及出现各部门各自为营、一盘散沙的局面。
第三,政府始终要意识到“以公民为中心”,要以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和建立政府网站。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经建立了网上公民(eCitizen)和政府电子商务网(GeBIZ),公民可以通过公民网进行报税、向房屋开发管理局申请公房以及向公共失业管理局申请公共服务等活动。
第四,政府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BtoB和BtoC的方法。在新加坡,政府出面请国际认证公司到新加坡做电子认证,为企业和公民找到最安全的交易方式,为商务活动创造健康的环境。”
王处长表示,新加坡政府希望把新加坡建设成联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智能港”,将中国的制造业、日本的无线互联、韩国的宽带、澳大利亚的IT服务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远程教育如何定位?
远程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飞速,从1999年起,仅3年时间,开展远程教育的高校就已经增至67所,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总数也已经达到80万人。在大洋彼岸,美国的远程教育已经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都开设了远程课堂,先行一步者甚至已经在网上开始进行硕士生、博士生的学历教育。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具有特殊性,因此远程教育的经验很难“洋为中用”,众多的网络学校一直“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本次远程教育高层圆桌会议的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曾有媒体报道说,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可以买个电脑,交很少的钱就能在网上轻松接受大学教育,获得大学文凭。远程教育真有那么神?
远程教育究竟能做什么?
南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雷宗保认为,目前我国e-Learning的方式距离学历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在培训、再教育领域则可以大显身手。媒体的上述报道会误导学生和家长,也会给远程教育带来不良后果。他认为,远程教育首先应该是应用在大学内部的教育手段。现在大学流行“合并”,不少大学各分院距离相当远,统一安排课程难度很大。如果利用了远程教育系统,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他同时强调,大学里还应该以课堂教育为主,以网络教育为辅。
清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严继昌说,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的内容基本是专科教育、专升本、个人进修的研究生同等学历等成人高等教育,而普通本科等学历教育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远程学历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有代表认为,远程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大学后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目前进行学历教育时机仍不成熟。
远程教育面临来自生源以及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考验。“宽进严出”似乎是比较主流的做法,但是“宽进严出”真的可以实现吗?
“宽”和“严”的辨证关系
我国的成人高考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远程教育可否借鉴成人高考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少与会者认为,远程教育的“宽进”一定要有度,门槛不能降得太低。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并且必须“坐得住”;“严出”也要有法,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都要付费用,如果80%的学生都拿不到毕业证,学校承受的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严出”必定流为空谈。针对这个问题,北大商学网总经理李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把“宽进严出”发展成为“宽进、宽退、严出”,也就是说学生在接受一段时间教育之后如果感到无法通过考试或者这种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可以提出退课,而校方则退还该学生剩余的学费;但是拿到毕业证书的标准不降低,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这个建设性的提议获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本次圆桌会议场面热烈,但稍感遗憾的是与会者多是著名高校网络学院的负责人,而没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网校的代表参加。如何推动初、中等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还有待更多的人探讨和实践。
AOKVEN转自计算机世界报
----
</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