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ycat(爱流浪的小肥猫)
整理人: jaja(2002-11-30 10:29:04), 站内信件
|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www.rayeye.net
5月4日 晴 麻扎大坂→83km→库地→167km→叶城 累计7740公里
睡了一觉,总算有精神了。我们9点15分开始翻越麻扎大坂,果然看见一层积雪,昨晚的雪下得挺大的,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而我们昨晚在山下却没有一点雪。
麻扎大坂上可以远眺乔戈里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好莱坞大片《垂直极限》就是说这座山峰的故事。“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塔吉克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乔戈里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擘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
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世界第12高峰;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木山,“加舒尔布鲁木”,意为“闪烁着光芒的山岭”,海拔8080米,世界第11高峰;加舒尔布鲁木II峰,海拔8035米,世界第13高峰。
远眺当然不及在珠峰大本营看得这么过瘾,但想去乔戈里峰大本营,就要从这里转入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再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期间还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板进入克勒青河谷,才能到达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
地球上被国际公认的海拔8000米以上雪峰共有14座,其中有9座在中国境内。至此,我们此行已经看到了8座,真是不虚此行,最后一座是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地处西藏聂拉木县境内,是世界上14座8000米级高峰中的最后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希夏邦马”藏语意为“气候严酷”,后来北大山鹰社5名队员也是在那遇难。
翻过麻扎大坂下山时,雪也消失了,雪线很高,山下已变成干燥的戈壁地貌。 雷大哥指着一处说:“这里气候寒冷又干燥,在那发现了几具干尸,尸体的水分全被蒸发干,所以保存得很好,据说那是当年的国民党军队的据点,干尸可能就是当年败退的国民党军队。”
一片破旧的颓墙败瓦,已看不到当年的一点工事的痕迹,要不是雷大哥告诉我们,我还当是一处废弃民宅,不过想想也是,从离开日土,一路过来就没见过固定的民居,只有兵站,要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谁会长期在这里生活呢?
翻过麻扎大坂,道路虽然还不是柏油路,但好跑多了,搓板的路段也是一段一段地出现,而不是几百公里连绵不断。行至海拔3150米的库地大坂时,已没什么大坂的感觉了,路面越来越好,平整的沙石路,并且路旁都设有路桩,一路倒数着往叶城赶。
翻过库地大坂,我们一路往下飞奔,突然看见一个女孩向相反方向走去。新藏公路经过的都是无人区,所以她特别引起了我们注意,她黑黑实实,个子不高,亚洲人轮廓,背上背着一个几乎和她一样高的大背包,背包很专业,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苦行的旅行者。她正低头默默地向前走,看不清她的脸,但从她缓慢的步伐可以看出,她走得很辛苦。
虽然我们只是很快地擦身而过,但她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奇怪地说:“是什么人 ?”
“是和你们一样的旅行者,不过她是走上西藏。” 雷大哥说。
LC问:“ 雷大哥,你认识她?”
雷大哥说:“我离开叶城时遇到过她,她说要从叶城走到西藏。我们说可以免费让她坐我们的车到狮泉河,可她说要徒步走,刚开始还以为她疯了,想不到她还真走了。”
我问:“是中国人吗?”
雷大哥说:“是汉族,现在算一下时间,她平均每天以大约10公里的速度前进,看来她还真的要走上去,真不要命了,我在这条线上还从未看过走路去的。坐车都有人熬不过死去,更何况是走路!”
我回头看着她的背影,感到她真是很厉害,也很理解她为达成心中理想的那种坚定,我只能为她默默地祝福,可能她要为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雷大哥感慨地说:“她现在才开始翻第一个大坂,如果她能走到三十里营房已经是很厉害了,如果还往上走,很可能会把命都丢在那了。”
经过连日来的跋涉,本来我是在跋涉前加上“艰苦的”做形容词,可自从我看见过那个女孩后,我把这个形容词划掉了,我们的艰辛和她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11点24分到达了库地,叶城公里段的库房就在路口第一位,从库房门口向叶城延伸就是真正的柏油路面了,几日来的搓板路把我们的屁股都颠散了,看见坚实的柏油路面,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还忍不住亲吻着这里的路面。
雷大哥要和库房领导交收工作,我们就有时间在这里溜达起来。这里已是一片的郁郁葱葱,一大片的树木布满了山间,又是很不同于西藏那面的地貌,翻过一座山脉,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特别是今天早上,我们还在飘雪的麻扎大坂,中午已到了温暖的库地。
库地后面有一片民居,都是因为这个库房而衍生出来的村落。我们随雷大哥的车继续往叶城方向而去,跑在平直的路面上就是不一样,道路两旁有笔直而又整齐的白杨树,但之外就是荒漠的戈壁,风一吹过,漫天的风沙把天都染黄了。白杨树就像一道坚实的墙,把风沙挡在道路外,气温也越来越高,我们在西藏穿的厚衣一件一件地往下剥,直到剩下一件单衣,但还是热,到这我们终于感到到了新疆了。
下午我们到了普萨的一个小村,这里离叶城还有六十多公里。小村住得全是维吾尔人,雷大哥带我们去吃维吾尔特色的午餐。一坐下,店家就上茶,茶和我们平常喝的一样,但有一点咸味,接着就是手抓羊肉饭,每人一个大碗,很大的一块羊肉在碗中,虽然他们给客人配了筷子,但大块的羊肉要抓在手里撕咬才过瘾。
维吾尔人很会煮羊肉,厚厚的一大块,一点也不老,而且没有半点的羊膻味,味道特鲜甜,肉质嫩滑。大米和黄萝卜丝炒的饭吸满了羊肉的肉汁,连颜色都变得金黄,又香又甜,让人吃了还想吃。
我们去叶城的路上经过一个市场,人们都走到了路上,人流熙攘,还有羊群、马群,全然不顾在路上行走的我们。当然了,马路!马路!自然是让马走的路,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过了这个地方,我好久没同一时间见过这么多人了,很想走进他们当中,和他们一起 逛一逛当地的市场。
我们6点到了叶城,雷大哥把我们送到政府的招待所,可四五十块一晚太贵,我们就决定自己找,在路口我们和雷大哥拥别,他一路上不但照顾我们,还给我们说了很多的典故,我们已把他看成了朋友。
叶城虽然是一个县城,但它位于交通的要冲,所以县城很大,也很现代化,街道很干净,可能是这里的人不多吧,街道不是很繁华,人们都很悠闲地在家门口闲聊。
我们在外旅行,最喜欢靠近交通点,我们背起背包向车站走去,今天的背包不知为何特别的沉,后来才想起,平时穿在身上的厚衣服都脱下来放进了背包,当然沉了。
叶城很大,客店也很多,我们想挑一间有淋浴的,可要贵十块,算了,我们也不差那么一天,等明天到了喀什再好好享受吧。我们住进一家大客店,真的是很大,有四层几十个房间,可入住率奇低,连上我们还十个不到。来这里的旅客不多, 客店又相对多,入住率自然不高。我们住的这间旅客设备陈旧,好久没更新了,但我们把二十的房价砍到十元,还想要什么豪华的设备呢。
放下行李,我们即刻去车站买喀什的车票,车站不远,两个街区,我们走路去,顺便也可参观一下市容,这里有一间小的清真寺,可雷大哥告诫过我们,清真寺不像西藏的寺庙,可以随便进,搞不好触犯了禁忌就麻烦了,不卖票开放的清真寺还是不进为妙。
街上的人都是伊斯兰的装扮,高高的鼻梁,深而大的眼睛,还有伊斯兰的建筑和维吾尔的文字,简直就像到了外国。突然想起手机可能有信号了,打开一看,短信有如洪水般涌来,大意都是问我们这么久没消息,是否死在路上了,回这些信都花了我们一个多小时。
车站很大,门口车来车往很是忙碌。每天最早去喀什的车是9点30分,每隔一个半小时又开出一班,最晚是8点30分。售票员告诉我们,车很多,不一定要提前买票,免得赶不上。
新疆的公路很发达,就算错过了一班,门口也有很多中巴去,车都挺漂亮,因为竞争激烈,车价自然就便宜,和车站一样,25元可到喀什了。不过在新疆要注意问清楚是新疆时间还是北京时间,新疆时间比北京时间要晚2小时。
车站门口有很多卖吃的小摊,我们自从进入西藏阿里后就没吃过好东西,现在还不报仇一样。而且也不贵,冰条0.5元,葡萄干2元1斤,等拿上手才知道是1公斤,新疆什么都是按公斤算,所以买东西特爽,什么都比想象的多一倍。
烤得直冒香的烤全羊,只要你走过去他就切一块让你品尝,买不买都没关系。烤熟全羊形态完整,色泽红润,皮烤得焦黄油亮,脆得一入口就碎,酥香可口, 肉质鲜嫩又无膻味,皮和肉之间的那一层脂肪一点也不油腻,一咬即化,变成鲜甜的浓汤,还有烤制它时用的独特香料,让你吃完还满嘴留香。
羊肉烤得直流油的羊肉串,一盅炖羊肉有一半是羊肉,汤鲜甜得不得了。还有1元一瓶的蜜桔汽水,1元一个的雪糕,只要我们的手和嘴还闲着,就拼命地吃,实在是太美味和便宜了,真有重回人间之感。
叶城很大,客店也很多,由10元到几百元的都有,很好找。
新藏公路篇的所有费用:248元,其中坐车每人 150元
累计所有费用:6457.80元
待续
----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留言薄
精美旅游风光图片及精彩的第一手游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