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zyboy(^小勞^)
整理人: uberpp(2002-11-07 23:26:55), 站内信件
|
:我是白痴顶磊!
作者:小劳 羊城网友周刊(www.gznf.net)
11月30日,最新一期《东周刊》在封面刊登据闻是某女星十二年前被迫拍下的裸照,引起香港乃至整个粤语文化圈都发出一片哗然之声。尽管肇事杂志很快就被停刊,但却似乎未能平息香港各界对此事件的愤怒。11月3日,五百多名名来自演艺界、教育界、妇女界及宗教界人士齐集香港政府总部门外举行声讨大会,将事件掀起了另一个高潮。而11月4日,香港淫亵物品审裁处将《东周刊》列为淫亵物品,更是标志着香港政府正式开始介入干预事件。
事件之所以会越演越烈,并非仅仅因为受害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又或者《东周刊》的手法特别卑劣。我们只要细心观察的话,可以发现,这次事件的本质其实是香港一些积存以久的社会问题的大爆发。
娱乐圈与传媒圈之间积怨以久
香港娱乐圈的艺人对传媒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又爱又恨。一方面,艺人极其需要通过传媒的正面报道来提高知名度,但另一方面又对传媒炒作其负面新闻感到深恶痛绝。从声讨大会中不难看到,表现越是激烈的艺人其实往往也就是被负面新闻整得越惨的艺人,例如曾被“龙种”弄得声名狼藉的成龙以及“峰芝恋”搞得日益消瘦的张柏芝……因此,与其说这次艺人们的声讨大会是为了与受害女星讨回公道的话,倒不如说他们是为了发泄对传媒积蓄已久的怨气。
法律对传媒的监管太过于宽松
香港政府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之一,传媒的监督作用功不可抹。而传媒监督政府以及社会所依靠的就正是法律所赋予的新闻自由。不过,经过这次裸照事件之后,却让很大一部分的香港人都已开始质疑到现行法律对传媒的监管是否太过于宽松了,乃至于传媒为求销量而对新闻自由的权利一再滥用。例如,前一段时间香港《壹周刊》以女星陈宝莲自杀死状的照片作为封面,尽管最后被判违反《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但所受的惩罚也不过是罚款5000元而已。这样情况所造成的恶果,就是很多杂志老板将罚款打入成本,事先预备一笔钱作赔偿和罚款,然后错完罚、罚完再错。
部分的香港读者阅读口味低俗
在商业社会中,有怎样的杂志就有怎样的读者。杂志的内容定位也就是根据读者的口味而制定的。正如传媒大亨默多克所言:增加报纸销量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降低格调。而《东周刊》敢于冒千夫所指之风险刊登裸照的原因,其实也正是看到了有很大一部分的香港读者阅读口味低俗,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窥私癖。因此,在这次事件中,香港部分读者也必须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11月2日,《3周刊》再次刊出女星裸照时发生了读者疯狂抢购的风潮,就更可突显此问题的严重性了。
两大娱乐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
香港的英皇、东魅两大娱乐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来以久,去年东魅艺人曾志伟被殴打一事,据说就是与他得罪英皇老板杨受成有关的了。作为英皇集团旗下的刊物,《东周刊》这次犯上众憎,自然也成为了东魅集团向英皇集团以及杨受成猛烈开火的突破口了——杨受成尽管已经作出道歉和让《东周刊》停刊的决定,但在曾志伟、谭咏伦、成龙等东魅艺人所组织的声讨大会上,依然有不少发言者不依不饶地点名要求英皇集团老板杨受成公开解释事件,之后更有人发动杯葛英皇集团旗下歌手,罢买其唱片的行动。面对斗争面的扩大化,英皇集团旗下歌手,如Twins、赵颂茹、陈亦迅等自是一面大喊冤枉,一面为老板讲好说话了。
突显黑社会染指娱乐圈的问题
娱乐圈是追逐名利的战场,亦是黑社会“洗钱”的黄金乐园。黑帮以投资影视片的方式来“洗钱”,既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又可以获得高额票房回报,对黑社会而言自然是一举两得的美事。而在这一过程中,明星的身份就变得暧昧起来:有的是因为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干,有的本身就和黑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件中的受害女星,据说十二年前也是因为拒拍片得罪黑社会中权势人物,而被强行拍下裸照进行勒索恐吓的。不过,这次事件中香港艺人、传媒都专轰《东周刊》而不及黑势力,却显得大有欺软怕硬的嫌疑了。
衡量一个地方的法治成果的标准,不是这个地方有没有罪恶的发生或是罪恶发生过多少次,而是这个地方如何对待罪恶。香港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后,其被人称道的法治是否还完好,相信我们能够从这次裸照事件的解决方法中窥探一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