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oreign-land(秾格昵戈弄)
整理人: mmxin(2002-11-16 11:38:42), 站内信件
|
有一晚看古装电视,有滋有味兼自说自话之际,母亲突然笑说:你是打小时候起就喜欢看小姐戏的,大了还是这样。我先是一顿,才笑答,果然。
想起小时候,看古装戏是看红了眼的。关于公子小姐的段儿,瞪大眼睛硬是不敢眨一下,惟恐稍一疏忽,那一众人等便呼啦啦地跑没了。说来说去,就是为了里面那一袭袭图案繁缛的裙裳和一朵朵别致精美的首饰。让我的眼睛看着看着便禁不住开出花来。我是那样痴迷于那些繁琐复杂的细节,而只要想到那么多那么多的细节,光是看,便足够让我看上一整天的时候,那种莫大的欢喜,便在心里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来来回回,乐此不疲。
张爱玲评论清代服装时说:“古中国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 ,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 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 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我想自己偏是那样一个俗不可耐且嗜衣成癖的人:大凡繁琐复杂的,老旧扑扑的东西,都是我的心头好。长大以后,这种癖好越发不可收拾。母亲因此常埋怨我喜欢买旧衣服(其实我买的也不是旧衣,只是颜色比较柔和暗淡,充满了旧时光的感觉),她总怀疑那是死人穿过的东西。她这份怀疑虽让我沮丧,却仍未真正打击我对自己品味的信心。
终于有一天,我把这一嗜好发展到了鞋子上。那是一双一针一线皆由人工缝绣而成的绣花鞋,虽是别人穿过的,有一点点旧,却不忌讳。经得起回味的古典配色法,婉约精细的巧妙手工。放在黄昏下,定是一幅惆怅伤感的画。想起古时的小姐,在阁楼上,写诗,绣花,倚楼独惆怅时,穿的便是这样的鞋吧。
因为广州天气常有雨水,加之城市路面坚韧,为了延长鞋的寿命,买这双鞋的时候,店里的女主人建议加上一块皮底。说着把自己那双鞋子踢过来,那是一双桃红水稠面的绣花鞋,她双脚往鞋里一伸,把鞋底朝我露了露,便很有一种二姨太的婀娜风骚。我看了心动不已,顿时下决心把那店里最好看的,也是我在杂志上早看中的那双独一无二的绣花鞋买下来。这家小店铺,有对极我口味的审美情趣。
拿去给修鞋师傅上鞋底的时候,师傅和气地笑了,说,这是戏鞋嘛。我也笑了。大概师傅是不明白的,这年头,也只有我们这等没受过苦头的孩子们,才作兴搞这种古怪的复古行动,且美其名曰品位。
说起绣花鞋,想起读书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回从学校踩车回家,路上看见坐在自行车后的女人,一对小脚高高地悬吊起来,随着车子的颠簸左右晃动,红色的鞋子触目惊心。我眼前蒙太奇式地做出一连串时光倒流的镜像,最后停留在清末民初,一双悬挂在江南某小镇大户人家一间隐秘房间里的女人小脚上。女人阳寿已尽,香魂一缕。她的死,是个迷。这个香艳的故事一直埋藏在我心里,我当时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多年以后,我要把它写成小说。
一晃,就多年了。
多年以后,我没把它写成小说,却买了一双故事里的鞋子。一双老而旧的绣花鞋。梦寐以求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