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宗教比较>>中国宗教史上的两个特例:禅宗和全真教。

主题:中国宗教史上的两个特例:禅宗和全真教。
发信人: junleio(junleio)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3 19:11:40), 站内信件


宗教,任何一个宗教在今天来说,都不是简单的说得清,分得明。即使宗教里面的支流的支流的再支流,
要说个来龙去脉,讲个意义内涵,也不是几篇文章几句总括所能说的。我这里再说明只是乱弹,笼统杂
说。就老子的一个道字就弄得后世道家、中外学者头哽哽,数本百专著都就不清,何况小子我个人。

宗教的本身和民族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和民族的民性不是可分割的,,只研究宗教本身是不行,也不可
得出宗教的变迁和影响的。像我国的禅宗,来之印度佛教,可是根本上脱离了原来的教义,骂佛杀佛的,
追求的不再是彼岸来生,而是今世今日;不再相信偶像,而是见性成佛,"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心外别无佛,佛外别无心"………等等(详见《五灯会元》)。
宗教在第二代人起,一般都会树立一个万能的人格神或偶像,,这其实也是宗教政治的需要。但这一现象
在禅宗是找不到的。教众不再要绝对服从于神,不求助于一个外在的偶像来主宰自己。这是佛教在我国受
先秦诸子学说\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及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实际的基本精神(王国维)影响下的产物。
也是世界宗教史上的特例。

这里也有学者认为禅宗是受道家的影响最大,不同于上者,主要是老庄化、玄学化。
老庄的‘道以虚无为本’(玄学者如此说),魏晋以来深入人心。晋室南移,玄学也就以江东为重心。中
国佛教的勃兴,得力于《般若》空义,与当时的玄学,早已保持某种关系。佛法流行于中国,多少适应中
国文化,原是应该的,也是免不了的。所以中国佛教,除印度传来,有严密的理论与制度的,如戒律、毗
昙、(真谛与玄奘的)唯识,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的。



(当然,也有人找出《禅经序》、《付法藏因缘传》、《萨婆多部记》,而提出印度时代的法统,认为禅
宗来自印度,便之达摩来华之后,印度方面的禅师只留下传说和引经论典,而无实际事迹和创新,而中国
方面在唐后等等都是有事实可查的)

这里的三种学说最有力的是前两种,后一种几乎只是说说。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禅宗应该是同时受到道儒两家的影响而产生的,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层性质分
不开的,而且禅宗根本上脱离了原来的形式,形成独有的派系,和原来印度一脉倒是没甚关联。他的发展
说明宗教境界应扎根于现实人生,宗教的精神崇拜不应是人生的全部追求。


今天大家都嚷着儒道释或再加上基督的合流。可是大家(可能少人注意道教吧)要知道,早在金朝的王重
阳创立的全真教,就融会了儒道释,三教合一,以佛教《般若心经》、道教《道德经》《清静经》及儒家
《孝经》为经典,而且不论道释。
全真教进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以佛家的"苦己利人”为“真行”;又以履行儒家的伦理纲常为修炼“真
功”、“真行”的前提。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
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别的道派有很大不同,其他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
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
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这一点也是继承了佛家的“涅槃”,同时全真道还援引禅宗的见性成
佛说。诸如此类,等。这是最早实行合一的宗教或者说是主流思想,当时的基督还未进来中国,所以四教
合一的事是没有的。

这里还说一个宝地和一个好学处。宝地则香港,绝对的四教合一,还有回教呢?应该说五教才对嘛!好学
处则圆玄学院。圆玄学院在香港九龙西北部的荃湾三叠潭。由赵聿修等人初创于1951年,1953年正式建立。
院名含三教合一之意,即圆指佛,玄指道,学指儒;而非学术机构或高等院校。其道统传于五师之系,即
关圣、吕祖、济佛、华佗和郑金山诸圣。道派溯源于广东罗浮山冲虚观,崇奉三教圣祖。主要殿堂建筑是
三教大殿,仿北京颐和园沉香阁,上下二层。上层为三教大殿,供奉太上道德天尊、至圣先师和释迦牟尼。
下层为元辰殿,环壁一周供奉六十甲子神,神像按北京白云观的绘画像塑制。三教大殿前两侧建有钟楼、
鼓楼。另有关帝殿、吕祖殿,奉祀关帝、吕祖和济公等。院内还建有观音池,有高约三米的汉白玉净水观
音像。
    院内办公楼“养真轩”一侧的围墙上,书有“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十个大字。据称,南无(nā mó)
是梵文的音译,用以表示敬礼之意;天元指日月星,包含道教三元(天、地、人)的思想;太保包含着儒家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意思;阿弥陀佛指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隐含佛教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因此,这十个字就是圆玄学院崇信三教合一思想的具体反映。

后面罗嗦一句,其实大家找些专著来看再讨论,一定不要只看一教或一人的哦(不过我还没看过《圣经》,有
机会看看再来和各位朋友讨论耶苏),最好看有对比的及中立场的,比先讨论再看的好得多。这样大家有时不
会火药味太重,为了主或佛或老子而战个不亦乐乎,说不定重演几百年前的"老子化胡说"和"牟子理惑论",可
就不太好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