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lchi()
整理人: lovelygirl_530(2002-11-02 12:10:27), 站内信件
|
华 东 行 杂 忆
【题记】
这是一束带有自嘲味道的札记,请潮版诸友不要用板砖砸我。
都说潮汕人比较聪明,我大概属于潮汕人中愚笨的少数。我只想如实地描述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面对销售者的心路历程,
在市场经济的汪洋中,我们不应该指责商家的“狡诈”和“道德缺失”,相反,我从其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商家、什么样的促销手段才能成功。
这就是我写作本文的初衷。
(一)
身居广州,平日工作甚忙,出差机会也有一些,到外地购物的热情倒不高。“短缺经济”的年代,前常托人到北京买一对“山羊牌”的“懒汉鞋”,到上海买两磅毛线。眼下是“市场经济”社会,兜里有点人民币,哪里的东西还买不着?我就常去“广州王府井”买点“六必居”酱菜呀。到上海商家开的专卖店买几瓶“辣味泥螺”,偶尔在餐桌中制造些许漂泊异地的感觉。
去年春节长假期刚结束,离开学还有10天。春节前后被哄抬的旅游价格,普遍降低1/4。华东七市(宁波、绍兴、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双飞六晚七日,才2080元。一看,比平时往返上海的飞机票还便宜。当即拍板,到华东去。
我们早从各类新闻媒体以及亲友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做好了决不上导游的当,决不在旅游路上购物的思想准备。飞机第一站降落宁波,在迷迷蒙蒙的江南春雨(春节已过,姑且称为“春雨”)中,穿过了迷迷蒙蒙的“雅戈尔大道”,直奔绍兴。有团友问:“我们在宁波看什么景点呀?”地陪及时回答:“宁波机场,送宁波街景。”转眼间,华东七市游就只剩下六市了。
傍晚时到了杭州,大巴沿着钱塘江边疾驶。10年前我来过此地。我料想,此去的目的地应是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谁知汽车在六和塔脚下拐了个弯,绝尘而去。全车哗然,明明在旅游日程上写着“观六和塔、钱江大桥”,缘何不停车?导游顾左右而言它,抓起麦克风介绍“正宗龙井茶”的功效及产地。
果不出其然,15分钟后,大巴来到一西湖边上山沟沟里的“供销社”,几位服务员殷勤邀请大家品茶,现场表演如何在一个小铁罐里装上“无穷多”的“龙井茶”。屈指一算,一斤所谓“正宗龙井茶”价格在200元以上。所以诸团友只管喝茶、续水,把自带的水壶里装满,没有一人上当。服务小姐脸上的笑容,逐渐变得有点奇怪。导游讪讪地带领我们有秩序地撤退。
这是旅游购物的第一回合,共耗时1小时30分。总算“全身而退”,1:0。照计划行程,这段时间,应去“游西湖,观三潭映月”。导游说:“明天才去西湖,诸位请注意看后边的一句——下午品龙井茶,领略西湖茶文化!”
呜呼,文化!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二)
去过许多旅游点,在我的感觉中,身临其境往往只是对景物之美、之险,从心里发出阵阵惊叹。过了半年一年,甚至十年几十年,才慢慢感受到那山那水那情那人的独特之处。杭州如此,西湖更是如此。十余年过去,西湖风貌依然,幸甚幸甚。
雨中游西湖,照理说,应别有一番情趣。“山色空朦”自不必说,我们从断桥一侧挤上了游湖的机动船,斜风冷雨,远处青山叠翠,近处小木船上梢公戴着竹笠披着榱衣,思古之情悠然而生。只可恨搭乘小船游湖的,不是摇着纸扇打着纸伞的许生和白娘子,而是撑着花花绿绿尼龙伞、穿着宽宽窄窄太空服的“现代牛郎”。我们坐的游船座椅全积满水,船舱里大家都打着伞。
游船朝着“三潭映月”那小岛开去,导游起劲地给大家讲小岛上“风月无边”石碑的奇特之处,努力调动大家对雨中西湖的认同感。谁知游船从岛边缓缓掠过,竟不靠岸,直奔对岸码头。西湖之游就此结束,丝绸购物项目开场。在几个“野模”拙劣扭摆的音乐声中,我按耐不住,把全陪(广州导游)拉出门外,先态度极正常地表明,想提点建设性意见。再有点严肃地指出,我的一些朋友,就在工商局的“消费者协会”和旅游局工作。不履行“旅游日程”里的承诺,擅自减少景点,是要被投诉的。谁知地陪也极为严肃的掏出“旅游日程”,要我仔细阅读,声称白纸黑字,你投诉我们也不怕。
我仔细一看,第一天:“观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品龙井茶,领略西湖茶文化”;第二天上午:“游西湖,观三潭映月”。见我还不明白,导游说:“看清楚了!难道“游”和“观”是一回事吗? ”
天哪,我们确实在隔着车窗“观”了宁波街景,“观”了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在西湖船上“观”了“三潭映月”!
(三)
其实,浙江的地陪和全陪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带着团友们购物是他们的“行规”;在“观”和“游”上搞点文字游戏,比起当今中国各行各业均普遍存在的“信用沦失”以至制假贩假,不过是小小瑕疵。干一行就得吆喝一行吗,我怀着理解和宽容的高尚心境,坐上开往上海的大巴,回忆着总结着一天半的收获。绍兴好啊,咸亨酒店的臭豆腐真香;杭州美啊,一楼一榭一桥一塔,都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连西湖边的柳树也长得很有历史,那象广东。
汽车快到沪杭高速公路入口处了,地陪说:“如果走高速公路,需每人另收5元!”有团友立刻查阅“日程安排表”,果真没注明非走高速公路不可。经表决,大多数团友不愿意走高速公路。奇怪,地陪也不再劝说大家,高高兴兴地指挥汽车拐上旧公路。
颠颠簸簸走了一个来钟头,路牌上显示,到了“桐乡市”地界。正思忖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地名,汽车已在公路边停稳。导游招呼大伙儿下车休息休息,也不告诉大家逗留的时间。
路边是一排新改的三层楼房,大门口赫然高挂着桐乡市某某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牌子。已有若干朴实大方端庄的农家少女,身穿蓝底白花如阿庆嫂般的服装,笑吟吟地迎候诸团友进去喝点水。车坐久了,腿也麻了,脚也凉了,一杯杯清香的菊花茶端到面前,热腾腾甜丝丝,杯里还漂着一朵两朵洁白的小菊花。光是这份情意呀,沁人心脾。
直到今天,我仍然十分怀念那杯菊花茶的滋味,相比之下,广东的菊花水简直就是寡然无味的白开水。直到今天,我也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位江南少女的模样,以及劝你多喝一杯那软软的嗓音。坐下来聊一聊,才慢慢明白,最出名的杭白菊,主产地不在杭州,而是桐乡!桐乡出的白菊花,一朵两朵就可以泡出一大杯又香又浓的菊花茶。那位小姑娘还顺口吟出几句古人咏菊花的诗句,有团友以为找到了知音,立刻和她聊起李清照。我打量着墙上琳琅满目的奖状锦旗,不由得有点感慨,人杰地灵、知书达理啊!中国的农村,经济、文化两手抓两手硬的,确实不多!
小姑娘告诉我们,桐乡的白菊花,主要供出口,质量一般的,才拿来配中药。难怪同样是菊花茶,味道就是不一样。看我们确实很想带点高质量的白菊花回去,小姑娘有点犹豫,又有点不好意思地拿出包装得很精美的一长条白菊花,跟我们说,里面是十小盒装的,每小盒约有20朵菊花,可冲泡10—20次,千万别多放,免得浪费。价钱嘛,原来每条的出厂价是200元。我飞快地在心里盘算,每小盒20元,每杯高质量的菊花水1—1.5元,很划得来。小姑娘见我没出声,赶紧又说:“能和你们广东人交朋友嘛,机会也不多,这样吧,每条150元。如果多带几条,买一条再送你一条。也算为我们桐乡扬扬名吧。”
200元一长条十小盒才收75元?这里的人太淳朴了,市场经济的的污泥浊水,还没玷污她们纯洁的心灵,真难得。给自己父母一条,给岳父岳母一条,自己两条,再来两条给各自单位的同事们,见者一小盒,礼轻情意重啊。
小姑娘一直把我们送上车,有点舍不得的频频挥手。汽车走远了,还看到她苗条而柔韧的身影。唉,江南好啊,桐乡的白菊花、好一朵茉莉花、人见人爱的栀子花……
十天后我在广州的药材店里,又看到一模一样包装的白菊花,眼前又浮现起那江南少女纯真的笑靥。仔细一看,每条十小盒,价格35元整。
(未完)
---- 海潮涨了
海水漫进了池塘
池塘满了
浮萍爬回了小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