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ibo180(波波173)
整理人: carolinejune(2002-11-04 21:43:01), 站内信件
|
三下乡随想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我第一次听到还是读高中时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的。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我也要找机会去参加,去体会一下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实践的机会。上到大学后我的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了。第一学年的暑假听说有机会参加系里的“三下乡”活动,我第一个报了名,可是没有了下文;第二学年的暑假我终于有了机会。
从参加前期的准备工作到活动的结束,我都是怀着一种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参与的,并力求自己做到尽心尽力。本次系里的“三下乡”服务队共有24人,带队老师刚好就是我的班主任,也是一个增进互相了解的机会。而我作为维修组的一员,担负的责任可能会比其它组的组员的重一点;因此在出发前的准备期里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其实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来说,农村的生活我已经适应了的;到那些贫困的山区里的生活对于我并算不了什么。可是我想的更多的是自己去到那里能够带给他们什么?帮上什么忙?同时也想解一下贫与富的的生活差别有多大。
从学校到目的地英德市的清坑镇,我们的车就好象游乐园里的“过山车”一样翻山越岭,上山、下山、180度大转弯、抛锚……充满了危险与激情的路途是我们从未有体会过的,一路上大家都是在有说有笑中度过的,完全忘记了“饿”字怎样写的,午餐也免了。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发现那里的情况并不是很坏,从中也能够体会到一点春天的气息;特别是听了该镇镇长及教办主任的介绍后,我发现在高速发展的广东省,贫困地区的人民更加地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地方领导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在镇长的介绍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该地区的用电特别不稳定,这使我感觉到了维修组的任务会更重了,果然第二天的场面就实现了我的感觉。我们维修组六个人加上三位老师忙的不可开交,可是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够全部都接下来,最后有一部分电器我们不得不说对不起了。这其中我也体会到了那里的人民对来自大城市的我们的欢迎,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宣传后立刻相互告知,很多人更是来到我们的现场,认真地观察我们维修过程。第一次的义务维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的人民对家用电器基本知识的缺乏,与及当地用电的不稳定给他们带来的负担。很多积满了灰尘的风扇等电器都是坏了丢在一边,他们是不会拿到当地的维修店去修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拿到那里去修我还不与买过一部新的”
清坑镇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山多地少,可耕种的地方不多,又由于水少可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多,绝大多数都是玉米、花生加上一些黄豆等。那些住在山上的人的生活就更加的贫苦了。下到农民的家里,亲身的感受使我的对他们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我们每到一个村庄都会引起村民的关注。我进去了一户人的家里,只有一间房用来煮饭和放农具等,用木头分隔了两层;里面很黑暗,挂满蜘蛛网……两个小孩在煮饭,另一个还很小的没穿裤子的在一边玩。那时我以为他们一家人就睡在那间房里,一问才知道睡的地方是在另一间,不过也是那么大的房,五个人一起。我问哪个看起来年纪大一点的了解他们家的情况:一家共五口人,三个小孩;大的16岁,读五年级;中间的14岁,读三年级;小的才三岁;父母都在家里,父亲以前出去打工,这两年都在家里做农活了。家里一年到头卖两次猪,再加一些其它的就是全部收入,交了学费已所剩无几了。所以看起来他们都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
在这一路上我们每到一个村庄都会拜访村干部,他们所说的情况与我们眼看到的有一些出入。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对自己村里的情况了解得很透切,他们也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工作了。
当我们来到最后一个村庄时,那些小孩都跑了过来,但是他们不敢跑近我们,知是在远远地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当地村干部听说我们能够维修电器后,他一开口立刻全村都动了起来,给我应像最深的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把一台21寸的电视机扛在肩上像跑步一样走过来,让我们帮她检查一下。当我拆开机箱后发现里面都湿了,且满是灰尘。一问才知道她在拿来之前特地用水洗了一下,已经坏了很久的;她怕弄脏我们的衣服,这使我哭笑不得,到头来是修不了的。农民的纯朴与老实让我感动,可是他们的意识也让我感到悲哀。我们在那停留不到十分钟就有几台电视机和其它电器摆在面前了,可是我们的知识有限,加上那些电视机都是搁置了很久,且是那些改装机,我们都无法下手。看着他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
我们最后只得说对不起了……
这次到农民的家里也使我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差别。那些住在山上的屋大部分都是泥砖建起来的,很难见到一栋楼房;且那些屋都是裂缝一条一条的,好像风一吹就倒的危房。都是一家人住在一间房里;每天只吃一顿米饭,其它的都是玉米糊;穿的衣服都是又烂又旧的,不过还是洗得挺干净的。他们的经济收入都是靠养些家畜,一年到头就是卖些猪、鸡等的收入,其它的除了外出打工的外几乎是没有了。也因此那里的学校的学生流失率很高,很多小学没读完就跟大哥、大姐们出去打工了;很难想像他们能够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对于这种情况那些老师与校长都是很无奈……
第二次的义务维修我们接到的电器更多,刚好天公又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只得一个人打伞一个人维修。那些好心的村民叫我们搬到他们的家里……着其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人拿电视机来修却没修好(我们的零件不齐全没得换),看到我们是义务的后便叫我们开个价帮他修……我们跟他说明情况后他还是不解气,这时其它的村民开始骂他了,说他破坏我们的好事,别人都尽力了……我们快劝息了这一事件……这些给了我们一个警视:那里都会有两种人,都要小心对待。
总得来说这次三下乡的收获是很大、感受很深的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