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文化乱弹>>天地联响第一:倡导文艺思想的多元化

主题:天地联响第一:倡导文艺思想的多元化
发信人: memtec()
整理人: joyce_85(2003-04-14 23:31:15), 站内信件
天地联响第一:倡导文艺思想的多元化 

文学艺术只有多元,才能相互促进和发展。你方唱吧我登场。多元化,不是要斗争如果从思想、文艺角度看,诸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各种思想学说争奇斗艳,诸子创立她们自己学说的时候,并没有相互攻击或者斗争,只不过是被政府利用以后才相互抗衡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各领风骚。当时的每个诸侯国家的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一种甚至多种或者诸子的思想信念。即使在今天,如果你还是认为有人说“我没有信仰”是对得,我告诉你,那是骗你的是胡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办法对各种事件作出一贯性的处理和考虑,除非这个人的脑袋瓜籽是有问题的。当然,你不要以为信仰就单独是宗教信仰。 

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加上一种坚定的信念,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收获的(当然不可能指望事事成功:)。我们国家解放后,所有政治、教育、宣传、文艺全盘一体化: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要不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等等,这些大帽子。这些都醒目地进入每个人的视线,而且根深地渗透到当时的学龄儿童脑海。这样,导致我们父辈这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之间的思想有着很大差异。暂时先不要两代人,就是我们这批出身于70年代的人身上都有俩钟特征:幼年与少年的课堂上爱国主义、思想政治、社会发展简史(让我们看看这些泾渭分明的政治名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工人阶……),这些名词都来大家毫无疑问都是朗朗上口。在那个还没有过去多少年的时代,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即将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参天大树下的东方大国的花朵。 

然而此景不长,时光进入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在我们中学时代尚未结束,一种新的名词进入我们的教科书。“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我们的中学时代,有的同学甚至是初中一套,到高中又一套概念)。于是还在上学的我们不知疲倦地转变观念,背诵所谓诸如“为什么我们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论述考题,简直是慷慨激昂。我从来不反对我们祖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就像以前所说的,政治问题根本不用我们这些人考虑,弱势群体还没有达到要反抗的田地,到了那时候不用你吵吵,自然有人揭竿而起,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规律,也是世界历史的总体趋势。如今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言论已经达到充分的自由(不要就会想着造反),已经不同于我们的父辈沉默是金。已经有了一个让人畅所欲言的广阔天地(再说一次、少谈政治,那个没意义)。这样的年代,一种信念能够满足我们13亿国民信仰吗?诚然不够,也不现实。 

世界本是各种各样的人组成,我们性格的千奇百怪,导致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因为性格的多样性和职业的多样性,导致符合每一种人性格的学说和思想的光辉和远大的预见姓。平心淡泊的你可以信老庄;积极入世的你可以倡孔夫子;务实进取的你可以拿来云梯问墨子;奔走客户间的你可以偈见孙武子;跨国经营的你可以背剑讨教苏秦、跪地叩问张仪,诸如此类枚不胜举。我很羡慕我们国家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周王朝没有成为铁桶江山的封建大国(周王甚至都不如春秋五霸主或者战国七雄国公),但是思想的繁荣和文学的昌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对中国两千年的后世却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对后世国民的渗透远大于古罗马和希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因为古罗马或希腊虽然曾经一度辉煌横跨亚欧大陆,但是最终却消亡,或者被其他民族所替代,但中国的文明却被五千年的历史所沉淀下来。 

但是中国虽经历历次的朝代更迭,也曾经受到外族、异族的骚扰和攻克,如东晋王争、南北分朝、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金元宋夏,这些时期总是各族强强对抗彼此消长。直到明末关外满请冲破山海关一统我中华,再到近代诸国列强如狼似虎的强盗一般洗掠我山河。然而让我们现在来看看,所有外族的入侵,最终没有将汉民族所异化到是吸收汉民族文化的同时被汉民族所同化。也是因为这,才有我们今天的56个民族繁荣昌盛。这是个全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你看鲜卑族的孝文帝,号令诸人学汉文、搞汉俗,最终导致了鲜卑民族的消失。蒙元或满请他们等台后,没有发扬光大她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最后仍旧推行汉文化,一言兴邦一脉相承。当然这么说,不能抱着有非汉族的其他民族或者国家的极度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的多样性,也能促使文化 
的繁荣。如果没有蒙古大军挥师多瑙河,估计指南针、火药之类的玩艺西方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 

如果再说到网络的bbs上,道理实际也是一样的,各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氛围。贝尔游走于西祠的各大文学版,发现每个版就象是个具有个性的人,除非你采用强硬的狂轰然砸式的手腕,否则很难改变版的风格,版主在这个问题上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其实让其四面楚歌的渗透也是一种办法:) 

杨扬沙沙,说了一堆,该收收总结一下了。其实要说的只有一句话:希望西祠的整个文学板块都能够繁荣昌盛、争奇斗艳;甚至希望整个文艺界、整个社会,上至和政府,下到士农工商都来支持文艺思想的多元化。这样我们的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盼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思想的多元化! 

呼伦贝尔 2002.9.7 16.30 手书于常州地下卖当牢里 

来常州出差竟然又跑去买书:),文昌版副卸任以后感觉轻松合自在许多,连续三日泡在书吧到深夜,通读古今贤者巨作与小品。细想觉得老秋、矮了、芋头、桌子等人说的话没错:静下心来,读点东东写点西西。:)。这片文字是贝尔用笔在这里卖的这本《全球通史》书的上眉部一点空的地方写的,好久没有用笔写过东西了,发现还是用笔顺当。不象用键盘敲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某个字打不出来而愣了半天:(,当天下午逛秋白祠堂也是手书游记:(,还得敲:0 



----
    文化多元,思想多元 
    文坛仙踪,梦惊月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谓我何求 
 豪气冲天的呼伦,柔情似水的贝尔 
 骑着那匹黄彪马,背着这支紫竹笛 
 吾以吾血溅西祠,誓为信念不停蹄 
 落叶飞花恨别离,飞身长叹策马去 
   宁向直中取,不向去中求 
   人敬尔一尺,尔敬一人丈 
    走南闯北,浪跡天涯 
【文貌似五月/哲思如绿野/史气比文昌】  
           文踪梦月伦     
    【http://iluna.xici.net】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