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oman(一男)
整理人: sinyi(2003-07-15 23:43:16), 站内信件
|
此前,很久没有过省内游的冲动了……
偶然的机会,我从论坛里了解到开平的碉楼。
并不多人了解开平碉楼的沧桑历史,甚至对它一无所知。
我决定于国庆黄金周启程这次的发现之旅,亲身感受泛起我联想的童话般建筑。
在广州,我看楼;现在到了开平,也是看楼。不过,感觉却大不相同了。
2002年10月05日,一个半好半坏的天气笼罩着我从未到过的开平地区。
我边走在开平的村路上,边瞭望着碉楼。他们象散落的陨石般零散地座落在一个个的村子。在这儿选择徒步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旅游方式。错落的村子,扭曲的村路,只能凭着经验和直觉避免走冤枉路。我跟当地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学老师聊上,租下他和他的摩托车载我一天。
碉楼,起源于土匪为患的时代。村民建起一座座具有防御工事的碉楼,的碉楼,抵御土匪的劫掠和入侵祖国的日军。生锈或是破烂的铁窗上和墙上黑乎乎的十字形枪眼、楼顶的燕子窝里,隐藏着一个个沧桑的故事。现在部分的碉楼都没有人住了,遗弃在村落里面。经过几十年的日晒雨淋,显得陈旧而又不失昨日的坚毅。从建筑特色来看,铁窗上有枪孔、楼顶有明显多的枪孔或炮孔的楼叫做更楼。主要用来看更,放哨。
我今次的打算是一天走四个碉楼比较集中的地方:塘口、百合、赤坎、蚬冈。我想观赏得细腻一点,以致我只走了塘口和蚬冈,途中经过的百合和赤坎都没有细看。百合和赤坎,只能以后再去补看。
我比较休闲地沿途观赏碉楼,细心品尝和发掘这些满布血泪史的碉楼的沧桑味道。足足花了半天时间在塘口附近一带的村落里。进村是件危险性的事情,因为村里的狗又多又凶,特别是门口狗!所以我拿着棒子进村,可以吓唬一下那些比较胆小的狗,但多是靠好心的狗主人或当地村民帮忙赶狗。
塘口的碉楼好多,自立村一带的碉楼特别密集。这里还未开始旅游开发,所以看到的东西原汁原味(除了翻新了的立园)。村民大多比较友好和好客。我们做的是跟他们热情一些,给他们一个好印象。不过我在两个地方不受欢迎,遭到拒绝。第一地点,在方氏灯塔附近的一条村里,有一座碉楼很有历史意义。那碉楼给日本鬼子开炮打烂了楼顶一个角,是日本鬼子侵略这里的时候放的第一炮,以示警告当地村民。可是某些村民不欢迎我们,连给我带路的属于当地人的老师也不给面子。另外一个地方是蚬冈镇附近的马降龙村,那里的老婆婆见到你拍照就会扎烂你的相机。我都很礼貌的回避了,入乡随俗的同时更得遵守当地规矩。
蚬冈镇的锦江里村的瑞石楼,数得上是开平最漂亮的碉楼。九层之高,让你感觉威严而端庄;窗口的花边、楼顶精细的石雕、弧形和拱形的建筑形状等,让你感觉华贵和工艺。瑞石楼平时是不开的,碰巧今天姓黄的楼主受县书记的命令,特意叫他今天下午开放一次他的碉楼。所以我碰巧能进去瑞石楼里面参观,真算是有眼福了 。楼里摆放的家具都是黄先生那个时代的旧古董具。楼梯、窗和门用材是华贵的红木,跟其它碉楼的石阶梯相比可不是一个档次了。连楼梯的扶手也比较的工艺。在一楼,墙上挂着黄氏家族的全家福相片。傍边的柜台上摆设着一些古董(黄先生说这些古董不是他家的)。再往上的几层,每层都有个厅,天花上吊着老灯,墙上靠着成双成对的椅子、四方桌等颇有古色古香味道。一直上到九楼,就有黄家的香台,上面挂着黄家的祖辈们的相片。走出大阳台,这附近的景色尽收眼底。这儿的碉堡式建筑工艺特别有味道,阳台上碉有两只麒麟,墙上还有花边的装饰。再往上一层就是圆圆的塔顶,原来塔顶里有个用来照贼的射灯。
我买了一本关于碉楼的书刊《碉楼沧桑》。里面介绍了不少开平碉楼的历史与文化。对一个旅游者来说,如果先了解旅游地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还有当地的人文和风俗,对整个旅程来说会更加有意义、体会的更深刻。
这次的旅途只走了一段,希望有时间的时候再前往百合、赤坎,还有沙冈、月山和赤水,继续我的开平碉楼之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