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ral()
整理人: glonely(2001-01-06 14:46:41), 站内信件
|
城市摄影
——狭隘的视野如何应对多样的生活
城市作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其建设与发展往往预示着社会进程的走向。拍摄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拍摄城市人的工作状况、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不仅可以记 录社会发展的历程,为历史留下时代的真貌,更重要的是,通过摄影可以感受到 社会生活主流中积极、进去、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参与社会的 激情。
那么当前城市摄影的状况怎么样呢?
主流:选择逃避。毫无疑问,摄影的主流在城市。包括摄影人、专业摄影媒 体、摄影作品最主要的用户报刊杂志等,他们代表着摄影群体中的大多数,代表 着图片载体的几乎全部。但是面对城市生活,这些摄影的主流居然统一作出选择 :逃避。近来看见很多摄影作品,感觉是越来越艺术了。四季风光五彩斑斓、民 族风情绚丽多姿。媒体在一版一版的介绍旅游线路,协会组织的团队正一个一个 的出发,摄影人也在计划着假期的潇洒。坝上、那卜愣寺、老河林场、周庄…… 仿佛这便是摄影的全部了。慢慢地看着这些照片,新鲜过后有一种巧克力的甜腻 味儿。那是吃罢海鲜以后想吃青菜的感觉,是咖啡以后对红薯的幻想,或者可以 说,那不是摄影,只不过是拿着相机的旅游而已。甚至我们许多报刊的专业摄影 记者,也一个个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厌倦,放下捕捉社会生活的利器135,杠起4 X5,甚至8X10到乡间游荡,对着牌坊思考当年小脚女人的节操,对着八仙桌遥想 老屋昔日的辉煌。如此以杯水微澜之心境,怎么能映照丰富社会生活之光华。当 我们在极力把摄影提高到“艺术”和“表现”层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一 个最基本的事实:摄影的本质是记录!如果这种摄影人大逃亡继续持续下去,十 年以后再回头,我们面临的又将是一段都市图片的空白。
街头游荡者:诗意的语言。当然,也有一些摄影人依然在都市里游荡。他们 不为功利,一次次走过自己熟悉的街道,记录自己对所处空间的感受。比如前几 年的莫毅,这几年的海派摄影。这些作品的感情真切细腻,画面构成精美独到, 捕捉到了都市生活流动、时尚、浮躁的人物心态,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这些 作品反映的只是都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如果从记录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看,它依 然没有把握住都市生活的主流,也许作者更多地考虑“艺术”了,有些作品给人 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有的甚至只有形式,成为所谓“纯视觉影像”。他们的表 现手法,仿佛是诗意的语言:华丽、押韵、朗朗上口,但不可避免地伴生着空洞 和苍白。
执著的独行者:徘徊在都市的边缘。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赵铁林先生,他以 社会学家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掀起了都市的一角,把都市边缘的社会生态展现 了出来。虽然许多人投来了各式异样的目光,但赵先生工作的意义和成效都是毋 庸质疑的。遗憾的是象赵铁林这样塌实工作的摄影家太少。就赵先生个人的力量 看,他能够掀起都市的一角已经难能可贵了,但就摄影圈来讲,城市题材的摄影 几乎还是一块处女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还很多,现在摄影人能够触及到的 ,只不过是都市的边缘,是冰山之一角。
难道这就是我们城市摄影的视野?应该不止这些,不是还有那么多都市报刊 吗?他们的图片自然是以反映都市生活为重点的,但我们应当冷静地看到,在利 益驱动下,媒体的恶性竞争使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炒作的工具,无聊的球场闹 剧,肤浅的明星作秀,猎奇的街头纷扰成为部分都市报刊图片的主宰,它们与社 会生活的主调相去甚远。因此,可以认为,现在关于都市的摄影即便能够称得上 丰富,也绝对不能叫做多彩。其涉及面的狭窄,深入度的肤浅我想大家是有目共 睹的,城市摄影视野的狭隘是可以肯定的。
狭隘的视野如何应对多样的城市生活?我们应当看到,都市作为社会政治、 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代表着社会生活的主流,预示着时代进步的方向。都 市人的理想、都市人的事业、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这些现实的演绎也正是十年、 二十年以后历史的轨迹,这是历史给摄影人的机会和挑战。因此,跳出挑花园的 幻景,立足现实的生活,感受和把握时代的脉搏,是世纪之交时摄影人必须面对 的严肃问题。
城市摄影,不能留下空白。
BY 摄影爱好者之家 No.39
摘抄本段的意思在于让大伙探讨探讨.
-- peral(梦之君)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52.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