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摄影园地>>------摄影技术------>>照片的构图

主题:照片的构图
发信人: fjfjfj()
整理人: glonely(2001-01-06 14:28:02), 站内信件
(一)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及其表现特征 
    摄影离不开构图,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正如俗话 
所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幅摄影作品如果没有完美的构图, 
是不能成为一幅佳作的。因此,对从事摄影的朋友们来说,学点构图原 
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形式: 

⒈井字形构图。 
    这种构图形式,是假设把画面的长宽各分为三等分,把相交的各点 
用直线连接,形成“井”字形。被摄主体不是位于画面的正中,而是被 
安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 
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 

⒉正三角形构图。 
    这种形式的构图,给人以坚强、镇静的感觉,在需表 
现一定的气氛时,正三角形构图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形式之一。 

⒊倒三角形构图。 
    这种构图具有明快、敞露的感觉。但是在它的左右两边,最好要有 
些不同的变化。打破左右两边的绝对平衡,使画面免于呆板。 

⒋斜三角形构图。 
    同正三角形构图相反,这种构图形式充分显示出生动活泼的趋势。 

⒌垂直式构图。 
    此构图形式是由垂直线条组成,能将被摄景物表现得巍峨高大和富 
有气势。 

⒍斜线式构图。 
    用斜线来表示物体运动、变化的一种构图形式,能使画面产生动感。 
其动感的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其前进的动感越强烈,但角度不 
能大于45度,否则会产生下倾感。 

⒎水平式构图。 
    采用这种构图,常能给人以一种平静、舒坦的感觉,用于表现自然 
风光,则更能使景色显得辽阔、浩瀚。 

⒏曲线式构图。 
    曲线是线条中最美的形式,用曲线式构图可以渲染被摄景物,使其 
更加美丽动人。 
——————————————————————————————— 


(二)陪衬体与主体的互相安排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陪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其相互间关系就如红花与绿叶,相得益彰。 

陪体在画面中对于主体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⒈渲染气氛。 
    象《祖国万岁》这副作品,画面中的主体是象征着新中国庄严的天 
安门城墙,而那成千上万五彩缤纷升腾的气球,作为陪体,则尽情地渲 
染了国庆佳节的欢腾气氛,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景象。 

⒉平衡画面。 
    象作品《梦》,主体集聚于画面的左下角,显得很有份量,而作为 
陪体的那帧姑娘画片,则出现在右上方,不仅巧妙地向观众暗示出主人 
翁美妙的梦景,而且在构图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画面的重心 
得到平衡。 

⒊增强透视效果。 
    在拍风景照时,将陪体作为近景,能增强画面的透视效果,使景色 
显得深远,富有立体感。 

⒋突出主体的表现。 
    象作品《帘台竞影》,画面中没有出现时装模特俊俏的脸,可是通 
过朦胧的陪体——那众多举着相机、竞相拍照的摄影师们,我们能想像 
出台前的模特儿是多么的漂亮。 

⒌帮助主体说明内容。 
    作品《黄土魂》,作者通过对粗砾砂土、成群绵羊的刻画,使我们 
一目了然地得知作品所反映的主体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 
——————————————————————————————— 


(三)变换衬景的诸种方法 
    前面一节我们分析了陪体与主体的关系,并了解了陪体在表现主体 
时的显著作用。但是在拍摄的实际中,当陪体作为衬景出现在被摄主体 
物后面时,常会遇到意外的情况,这时可用变换衬景的办法。 

⒈追随摄影法。 
    如果被摄主体是呈运动状的,你可把相机端在手中,相机随着被摄 
对象,以相等速度移动,当你发现时机适当,即可在相机运行中按下快 
门。用此方法拍摄,可使杂乱的背景呈模糊状。背景模糊的程度与追随 
的速度和快门的速度有关,追随速度越高,快门的速度越低,背景越模 
糊;反之,追随速度越低,快门的速度越高,背景越清晰。 

⒉慢速曝光法。 
    要是被摄主体是静止的,而背景是呈运动状态的(如车水马龙的大 
街、人流熙攘的集市等),可用三角架把相机固定牢,收小光圈,相对 
延长曝光时间,这样,在缓慢的曝光过程中,背景上的景物会因自然运 
动而变得晃动、模糊,杂乱的背景在画面上也不复存在了。 

⒊调换衬景法。 
    在拍摄花卉、盆景、昆虫等体积较小的物体时,如果发现衬景与你 
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你可采用布帛、纸张、竹帘、草席等理想之物,置 
放在被摄物体的背后,以替代原先的衬景,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 

⒋虚松法。 
    如果摄影现场没有现成的东西来遮挡不良的衬景,你可以有意识地 
采用特大光圈,尽可能地缩小景深范围,使焦点清晰的被摄体后面的衬 
景都呈虚松状,这样衬景效果可以变得好一些。 

⒌加光法。 
    如果摄影的环境不是很明亮,你可以在被摄体的前面加用一些照明 
光源,曝光以获得照明的主体物的亮度为准,这样,离照明光源较远的 
衬景就显得曝光不足而呈深暗状。 

⒍遮挡法。 
    在放大照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用遮挡板遮挡被摄物体,使其仍保 
持正确曝光,而让后面的衬景部分曝光过度,形成深暗色调,可消除衬 
景上原来存在的缺点。 
——————————————————————————————— 


(四)怎样使主体在画面上变得鲜明突出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无疑是画面的主角,摄影者无不希望主体 
在画面中显得更加鲜明和突出,那么,如何才能使主体在画面中变得鲜 
明和突出呢?一般可以利用如下的一些方法: 

⒈利用大小的对比。 
    当一群人朝我们走来时,我们常有这样一个感受,其中的最高者或 
最矮者往往最容易引起我们注意。这就表明,差异会使人们的注意力集 
中,并且人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异体上。根据这 
个普遍的原理,我们运用到摄影构图中,足以打破其均匀性的某一成份, 
有着最大的吸引力。所以,要使主体变得引人注目,可以有意识地选择 
一些与主体相异的陪体来作对比。 

⒉利用明暗的对比。 
    所谓“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有白”,由明暗对比产生的差异也具有 
强大的吸引力。《女模特》中,女模特儿身上的浅色时装与周围男士的 
黑色礼服形成了强烈的色差明暗对比,主体因此显得十分突出。 

⒊利用质感的对比。 
    有一幅曾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奖的作品是这样来表现非洲旱 
灾的: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掌中托着一只骨瘦如柴的手。摄影师通过这 
两只手明显的质感差异,将灾情的严重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人 
们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非洲灾民的强烈同情和关注。质感对比所具的作 
用由此也可见一斑。 

⒋利用形状的对比。 
    用两个不同外形的图案或物体相并存,也具有鲜明的烘托作用。 
(画面中的黑白方格形状衬托着圆形状的秒表,显得格外醒目和突出。 

⒌利用方向的对比。 
    画面中,物体方向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也具很强的吸引力,只要把主 
体的方向有悖于衬体的线条方向,即可转移人们的视觉导向。象《读》 
这张照片,主体的直线与衬托的斜线相对比,产生了明显的视觉差异, 
人物由此变得令人瞩目了。 

⒍利用情绪的对比。 
    拍摄人像,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外,还 
可以利用被摄者所流露出的不同情绪来进行对比,从而达到烘托被摄主 
角的效果。象作品《乡里乡亲》,画面上村童们与名画家黄永玉各异的 
神态和情绪,产生了差异,使画家在画面上变得引人注目。 



                             ————摘自《公共摄影手册》87页。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56.91]

[关闭][返回]